首页 理论教育 山东省畜牧业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山东省畜牧业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东省依托畜牧业资源发展旅游畜牧业,充分挖掘畜牧业为人们提供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体验感知场所等方面的生活性功能。2015年开始,省局组织起草了《山东省推进“粮改饲”试点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2016年3月22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该《实施方案》,明确了“粮改饲”试点的目标任务,提出了试点的重点和推进措施。

畜牧分团

近年来,山东省瞄准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促进发展绿色畜牧业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畜牧业的大方向,紧紧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保增收”的总目标,着力推动我省畜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推进畜牧业的产业融合、功能融合、信息融合、农牧结合和种养结合等方面实现了创新和突破。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2015年,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762万吨、424万吨和275万吨;新增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场22个和300个;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和粪污处理利用率分别达到68%和70%;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开展;饲料、兽药等畜牧业投入品质量安全形势稳步向好;主要畜禽产品抽检合格率维持在99%以上,全年没有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全省畜牧业上中下游产业全面发展,产前产中产后相互联动,畜牧业产值和数量、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水平均在全国前列,为我省畜牧业“十三五”实现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畜牧业融合发展的突破与创新

(一)产业融合:“接二连三”

畜牧业是第一产业,为提高畜牧业效益和优化供给侧结构,山东积极推进第一产业的畜牧养殖、与第二产业的畜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的畜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畜牧养殖对加工企业的支撑,对服务产业的带动作用,放大畜牧产业的增值增效作用,由养殖环节2500亿元产值放大到全产业链7000亿元产值。东营市创造良好的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进有实力、带动能力强的行业领军企业,紧紧依靠建设大项目推动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潍坊市推进畜牧业三次产业融合,鼓励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饲料加工企业建设养殖基地,发展包括物流、技术研发与服务等方面内容的畜牧服务业,促全市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建成标准化、生态化的国家级畜牧示范园区12个、省级39个和市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园区50个,总数达2897个。饲料企业联合重组21家,优质饲料总产量已达580万吨。建成一批兽药饲料物流园区、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和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

(二)功能融合:发展旅游畜牧业

山东省依托畜牧业资源发展旅游畜牧业,充分挖掘畜牧业为人们提供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体验感知场所等方面的生活性功能。山东省畜牧兽医局与省旅游局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畜牧业的意见》,制定了《畜牧旅游景区验收评分标准》,截至2015年,我省培育了一批影响力大、带动作用强的畜牧旅游示范点,打造了一批知名畜牧旅游品牌,形成了种类丰富、特色突出、结构合理的产品体系和产业格局。重点打造了50个畜牧旅游示范点,其中,以观光牧场、生态农场、山地养殖等为主的旅游观光点10个,以动物认领、健身养生、餐饮住宿等为主的休闲度假点10个,以动物表演、探险旅游、民俗体验等为主的娱乐体验点10个,以产品加工、全程参观、现场品尝等为主的认知感知点10个,以畜禽衍变、科普教育、品种展示等为主的文化传承点10个。目前已认定了畜牧旅游示范点77个,这些示范点有的以旅游观光为主,泰安市天鹅湖珍禽养殖有限公司突出珍稀特禽,年接待游客16万人次,经济收入500万元;有的以悠闲体验为主,泰山金凤玲生态农业公司突出奶牛特养,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1000万元;有的以购买消费为主,东营御龙苑生态园突出有机种养循环,实现了生态、旅游、休闲、体验综合服务,拓展了畜牧业发展空间。

(三)企业融合:龙头企业带动与延伸

山东省积极培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加工带养殖,以加工强产业,特别注重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大型加工企业重组形成集团上市融资,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集群。有效发挥龙头企业上接市场、下联农户的载体作用,用标准化基地、家庭牧场、养殖合作社和养殖企业为加工龙头企业进行配套,直接拉动养殖户增收;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自建养殖基地,鼓励社会工商资本、饲料兽药奶站等产前产后服务关联企业、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建设规模养殖场,发展有生命力的养殖企业。同时以加工龙头企业为平台,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养殖主体,推动产业稳步发展。

(四)金融与财政资金融合:助推畜牧业升级转型

山东省综合运用信贷、担保、保险、期货金融工具,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畜牧业发展,促进畜牧业做大做强。通过健全完善金融支持畜牧业机制,加快建立畜牧产业股权基金,明确资金筹集、投资方向和运作模式,建立了山东农牧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15亿元,初期规模6.5亿元;加强政、银、保三方协作,落实发放贷款1.7亿余元,贴息近800万元;支持基金聚焦产业发展重点,促进畜牧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支持鼓励畜牧龙头企业加大直接融资力度,8家龙头企业成功上市,实现融资逾百亿元。加强与农信社合作,完善养殖场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机制,2010~2014年扶持养殖场户的产值达到300多亿元;积极推进畜禽活物和养殖场有益物权抵押贷款,东营市大地乳业以1600头活牛为抵押,向恒丰银行贷款2000万元。以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金支持畜牧业发展,2015年,按照农业部部署,我省安排资金5000万元,与有关银行、保险、担保机构合作,面向肉牛肉羊产业,选择沿黄重点地区开展创新试点,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五)农牧融合:促进生态绿色畜牧业发展

自2015年开始,我省各级畜牧兽医部门以高度的自觉、坚定的信心、创新的理念,聚焦重点发力、强化指导服务、狠抓措施落实,有力有序推进“粮改饲”试点工作。一是制定了实施方案。2015年开始,省局组织起草了《山东省推进“粮改饲”试点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2016年3月22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该《实施方案》,明确了“粮改饲”试点的目标任务,提出了试点的重点和推进措施。二是争取了政策。2015年,在省财力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省局会同财政厅整合4000万元资金支持“粮改饲”试点,重点用于在8个县开展粮改饲试点补助。2016年,省财政在继续拿出4000万元资金支持8个省级“粮改饲”试点示范县的同时,又争取到国家“粮改饲”试点示范县项目资金9317万元,在11个县市区开展实施国家级“粮改饲”试点示范县项目。通过“粮改饲”实现了种养循环、产加一体、粮饲兼顾、农牧结合的新型农牧业生产结构,以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为重点,以草食畜禽养殖为载体,引导玉米籽粒收储利用转变为全株青贮利用,带动秸秆循环利用和转化增值,促进玉米资源从跨区域销售转向就地利用,减少饲草料运输环节和成本,降低畜禽养殖的饲料成本,提高畜牧养殖效益。

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重点,促进农牧生态循环。围绕充分利用全省2.7亿吨畜禽粪便,整县推进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根据环境容量调整区域养殖布局,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引导畜禽养殖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实施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推广高效实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模式,强化典型示范引导,推动养殖粪便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按照“农牧统筹、重点控制”的原则,落实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度养殖区;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在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工程中,重点扶持10个县畜禽粪污治理,连续2年投入2200万元开展畜禽污染防治重大技术推广;总结提炼推广发酵床养殖、自然发酵处理、生产有机肥等畜禽粪污处理“十大模式”。涌现出民和集团产业化开发、诸城市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等一批典型,全省建设畜禽发酵床1350万米2,有机肥生产企业108个,年处理畜禽粪便679万吨,畜禽粪便利用率95%以上。围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开展粪尿减排、环境承载、设施装备、处理利用等关键环节技术研究,进行清洁饲养、收集贮存、加工处理、循环利用模式支撑技术组装,与示范县和示范场建设紧密结合。力争到2020年,全省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和污水处理利用率分别达90%和60%以上,病死畜禽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利用。

2011年以来,总结推广了金锣集团、山东益生利用发酵床处理病死畜禽新模式,积极推广病死畜禽高温化制技术,实现资源化利用,全省有90%的规模饲养场建设了相应设施。全省多地采取“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合作建设、补助运行,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的方式,开展病死畜禽处理的探索。青岛、济宁市出台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补助政策,诸城市印发《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实施方案》,明确了规模养殖场补贴措施。

(六)服务与信息融合:提升畜牧业的现代化水平

围绕争创名牌、保障质量安全,山东省引导支持各类畜牧业生产主体开展全方位认证活动。完成了地方畜禽品种的地理标识认证;特色畜禽养殖和加工,力争5年内全部实现无公害、绿色或有机畜禽产品认证;促进特色产品加工和传统地方食品企业加快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注册商标、中华老字号和知名品牌的认证。通过加强宣传、开展咨询、组织培训、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指导认证单位完善条件、规范生产、了解要求、掌握操作,通过周到服务保障认证工作顺利开展。引导支持畜牧业生产经营单位完善种畜禽生产性能、兽药饲料检测、动物疫病化验和环境监测监控设施设备,根据环境状况、生产需要、市场需求和法律法规规定,开展相应的检测。各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疫病控制、环境检测机构,把畜牧业生产、加工、经营作为监测重点,按照职责开展相应的监测服务工作,督促畜牧业生产经营单位健全各类制度、完善各项记录、规范各种行为,同时依法加强日常检查监督。通过强化监测、完善监管、规范信息发布、建立追溯系统,确保特色畜产品质量安全。

为提高畜牧生产经营的现代化水平,山东省围绕畜牧设施装备和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加大信息技术和产业与畜牧生产的融合,大力推广环境感知、实时监测、自动喂养、疫病诊断、生产管理等智能设备的应用,培育了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畜牧生产经营企业和专业服务组织,大力发展畜牧投入品和畜产品电子商务。

以“互联网+”融合畜牧业的产加销。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畜牧业的应用为重点,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资金相结合,公共服务、监督管理和生产经营相配套,提高效率、完善组织和维护安全相衔接的“互联网+畜牧业”融合发展格局。

实施“互联网+”畜牧业,推进畜牧业新型业态发展。通过“互联网+”畜牧生产、“互联网+”动物疫病防控、“互联网+”畜产品质量安全、“互联网+”饲草料管理、“互联网+”公共服务等平台建设,构建面向公共管理、执法监管、畜禽养殖、联合育种、屠宰加工、兽药饲料生产经营、畜禽贩运、技术服务等不同用户群的一体化监管服务网络体系,建立执法监管、预测预警、公共服务新模式。

(七)产学研融合:强化技术支撑

山东省鼓励扶持生产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围绕高效特色畜牧业开发的关键技术开展协作攻关。加快国内外有关新技术的引进,搞好现有技术组装配套,逐步形成完整的技术支撑体系。以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为主渠道,发挥社会多元化技术推广服务单位的作用,大力推广畜禽品种培育繁殖、不同饲料配制饲喂、生态循环养殖、数字化生产管理、产品加工保鲜等先进适用技术,提高高效特色畜牧业水平和从业者素质。加强信息化建设,巩固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针对不同特色畜禽品种和养殖模式,制定推广相应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引导建设完善一批标准化养殖场区。针对科技资源分散、科研生产脱节的状况,采取多种措施,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有力聚集了科研力量。在国家设立的11个畜牧产业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启动了生猪、家禽、牛、羊、毛皮动物、蜂和牧草7个省级产业创新团队,以此为依托,省里成立了由行政管理、体系专家、推广人员组成的协调服务办公室,试验站所在县都成立了协调小组,建立了科研走向生产的通道。支持畜牧企业和研究推广单位建立工程中心38个、重点实验室6个、技术联盟7个,以此为平台,组织专家团队开展广泛研究,支持企业保持高端高新、走向高质高效。加强培训推广,培育新型农民。连续6年发布畜牧业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把取得的科研成果定期汇编成册,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推介,引导畜牧从业者关注采用新技术;省农业重大技术推广项目每年安排畜牧资金2000多万元,按照省级事业单位主导、市县企业配合的模式,采取示范、培训、指导等方式开展关键技术推广;2010年以来依托“阳光工程”和相关技术项目,采取集中与分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多万人次;连续11年开展畜牧科技人员联系场户活动,全省科技人员联系养殖场户100多万个。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从业者的技能素质,加快了技术推广应用步伐,推动了畜牧业创新驱动发展。

(八)产销融合:促进畜产品流通

山东省积极推动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养殖场、合作社等签订畜产品购销合同,发展订单畜牧业。全面推进省内外畜产品产销对接,推动山东畜产品的“进京入沪”,加快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潍坊市已帮助130家企业的畜产品获得北京、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市场准入资格,帮助26家企业获得了畜产品出口注册,产品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禽肉出口创汇量占全国的近1/3、全省的50%以上。大力发展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畜产品产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多种交易方式并存发展,形成线上与线下、现货与期货、订单与拍卖良性共同发展局势。全面推进外向型畜牧业发展,加强畜产品出口示范区建设,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推进出口基地建设,提升出口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竞争力;巩固禽肉、禽蛋等出口传统优势,挖掘新的出口增长点,省政府出台专门管理办法,各级先后投入2亿多元予以推进;防疫检疫监督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机构队伍得到加强,制度档案建立健全,防控能力不断提升,在通过国家验收评估的基础上,正在把胶东地区打造成国际化畜产品出口基地、现代畜牧示范高地,发挥更大更强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畜产品质量安全“产出来”“管出来”“创出来”的总体思路,在深入推进标准化养殖、引导企业建设追溯体系的同时,省财政每年安排2000多万元,组织70多万批次监测;开展了专项治理,连续7年组织了“瘦肉精”等5项治理,保持了高压态势;开展了执法衔接,与省公安厅下发了“两法衔接”的通知,联合调研总结了联合执法模式,2010年以来立案查处刑事案件90余起。按照省政府“食安山东-品牌引领行动”的部署,制定了畜牧品牌创建方案,启动了制定认定办法、组织消费者调查评价、进行宣传推介等工作;开展了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省财政投入2800万元,建设了16个示范县项目,完善了投入品配送、信息化监管、执法装备,初步形成了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可追溯监管模式。

三、推进融合发展建议

为促进畜牧业融合发展,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加强组织协调。由于畜牧业融合发展涉及的部门多,覆盖的范围广,需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共同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

做好谋划引导。做好畜牧业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合理配置资源、资金、人力等各类要素,发挥优势和挖掘潜力,提高畜牧业综合效益。

建立运行体系。将畜牧业融合发展纳入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畜牧业融合发展的评价制度,定期检查,及时督促,确保各项政策措施、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翟桂玉 张秀美 逯岩 高迎春 朱剑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