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办高校发展定位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发展定位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民办高校定位”这一概念进行剖析,从学理上厘清“民办高校定位”的内涵,并将其内涵操作化为问卷题目。本调查研究是在微观层面上运用“民办高校定位”这个概念的,其定位主体是民办高校本身。结合民办高校定位内涵的已有研究,我们对民办高校定位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进一步细化和厘清。民办高校定位包括两个层次、四个方面。

第二节 民办高校发展定位的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后,我国民办高校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从作为公立高等教育的补充逐步发展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极大地满足了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的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时代以及我国社会进一步转型,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在迎来新的契机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提高民办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更快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和谐发展,成为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作为曾经拥有办学机制、经营管理制度等优势的民办高校,如何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在高等教育市场竞争和社会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位置,选择适宜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实现科学定位,是我国民办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而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则需要建立在对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定位现状的整体把握上。

一、研究设计与问卷编制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民办高校定位”这一概念进行剖析,从学理上厘清“民办高校定位”的内涵,并将其内涵操作化为问卷题目。本研究以从全国386所民办高校中随机抽样出的34所民办高校为研究对象(其中17所为民办本科院校,17所为民办专科院校),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处理通过访谈校领导及师生、收集各类总结报告等所获得的定性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辅以案例研究。

在已有研究中,各学者对民办高校定位的含义已大致达成了共识,即民办高校定位是指民办高校或政府依据学校的条件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确定该校人才培养的类别和层次。民办高校定位还有不同的分类方式。首先,民办高校定位按照定位主体的不同可划分为宏观层面的定位,即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制度安排对高校的办学定位进行调控和引导;以及微观层面的定位,即民办高校依据自身的优势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学校的类别和层次进行办学定位。其次,民办高校定位按照定位的内容不同可划分为办学类别定位、层次定位、规模定位、市场定位、生源定位、特色定位、品牌定位、培养目标定位等。大多数文献都是就其中一个或几个角度对民办高校的定位问题进行分析,而缺少对民办高校定位内涵和外延的整体把握,尤其是在民办高校定位外延上的理论探讨显得较为混乱。

本调查研究是在微观层面上运用“民办高校定位”这个概念的,其定位主体是民办高校本身。结合民办高校定位内涵的已有研究,我们对民办高校定位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进一步细化和厘清。民办高校定位包括两个层次、四个方面。两个层次:民办高校的社会定位和民办高校的行业定位。四个方面一是民办高校的社会需求定位,即所培养的毕业生服务在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所有制结构、布局结构等方面的定位,涵盖民办高校的办学规模、人才培养的层次和服务区域定位,关系到民办高校在社会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和份额。二是民办高校的个人需求定位,即教学要考虑生源的特点,满足个人的差异需求,这关系到民办高校的入口、生源。这两者属于民办高校的社会定位。三是民办高校的职能定位,即是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还是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研究型大学、职业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四是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即学科专业发展定位。这两者属于民办高校的行业定位,关系到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市场中的竞争力和份额。

按照以上对民办高校定位内涵和外延的剖析,问卷题目的设计也与之相对应,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民办高校的社会需求定位,包括民办高校的办学规模、人才培养的结构、服务区域和服务行业定位,相对应的问卷题目是3、4、6、8、9;第二,民办高校的个人需求定位,包括民办高校的生源特点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应的问卷题目是7、10;第三,民办高校的职能定位,即民办高校的层次和职能,相对应的问卷题目是5;第四,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即学科专业发展定位,包括民办高校在学科专业方面的特色定位和学科能级定位,相对应的问卷题目是11、12。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如上所述,“民办高校定位”的结构按照内涵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民办高校的社会需求定位、民办高校的个人需求定位、民办高校的职能定位和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四个方面,本次调查的结果也将按照这四个子结构分别对民办高校定位现状进行总结。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状况

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是从我国各省民办高校统计表中随机抽样出的34所民办高校,其中本科民办高校17所,专科民办高校17所。2011年,按照学校建校方式划分,34个样本中有新建民办院校(2000年以后建校)10所、独立学院专制院校1所、建校时间较长(2000年以前建校)的老牌民办院校23所。按照办学规模划分,34个样本中目前办学规模在5 000人以下的高校有3所,5 000至10 000人的高校有13所,10 000至20 000人的高校有11所,20 000人以上的高校有7所(见表3-1)。

表3-1 民办高校办学规模分布表(2011年)

img1

(二)民办高校社会需求定位的现状

民办高校社会需求定位,是指民办高校所培养的毕业生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定位,本次调查将其操作化为民办高校的办学规模定位、人才培养的结构定位、服务区域定位和服务行业定位四个指标,下面分而述之。

1.民办高校普遍定位于规模办学

在所调查的34所民办高校中,有31所民办高校表示,在办学规模定位方面须在现有在校生人数基础上扩大招生;部分高校提出的办学规模定位甚至达到现有办学规模的两倍;而只有3所民办高校表示将继续维持现有规模。这是由于民办高校办学的资金来源仍然以学生的学杂费为主,扩大规模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可以为民办高校师生创造一个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吸引优秀的师资以及为办学者带来更为丰厚的经济效益。在表示办学规模定位维持不变的3所高校中,有2所为本科院校,1所为专科院校。

【案例1】 W院校地处山东,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校园占地2 000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总资产15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馆藏图书150万册。学校现设中印计算机软件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贾思勰农学院、美术系和综合教育学院等11个院系,开设58个本、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6 000余人。现有教职工1 56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98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16人,特聘教授141人,外籍教师33人。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内涵发展为主线,全面实施质量立院、科研兴院、人才强院战略,努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特色大学,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38)

【案例2】 X院校地处陕西,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以经济和管理类学科为主,经、管、文、工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学校为学生提供4年制本科教育和3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现下设会计学院、金融学院、物流贸易学院、管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理工学院和国际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40余个专业。现有在校生22 000余人,教职工1 000余人。规模定位:总体规模2.2万人,并基本保持稳定。(39)

【案例3】 Z院校地处江苏,是一所全日制民办专科高等院校,学院占地近800亩。全院设置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科、工科、商科五大门类八个系(院)。拥有各类在校生近8 000人。学校重视实验实训教学,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3 700万元,建有75个现代化的校内实验实训室。2009年,学院顺应江苏社会老龄化趋势,确立了“服务社会老龄化,培养高素质高技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门人才,打造老年服务特色品牌,拉动传统相关专业的改造,以特色发展推动学院整体发展”的特色发展战略。2010年底,学院建成6 000平方米的“老年服务人才培训中心”,内设老年智慧养老实训区、老年生活照护实训区、老年照护技术实训区等十大功能区,下设老龄事业发展研究所、老年健康教育管理研究中心和老年教材编辑部三个科研机构,拥有世界一流的康复训练设备和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老年服务设施。该校的办学规划:稳定规模、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形成特色。(40)

从以上三个案例可以看出,W院校和X院校都是属于规模较大(超过两万人)的本科院校,受制于目前的办学基础,其办学规模不可能有大的提升,加上2011年年初共有五所民办高校首次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这一消息,必定也给目前的民办本科高校带来了希望,规模较大的民办本科高校在办学规模已无较大突破的情况下,转而将其办学目标投向其他方面。而Z院校作为一所全日制专科院校,坚持以特色求发展,2009年将目光锁定在老年服务人才培养上,并于2010年建成了一系列的老年服务人才实训中心。由于办学特色的建设才刚起步,特色的形成和成功与否仍需要接受时间和市场的检验,因而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目标也并没有锁定在办学规模上,而是专注于学校新特色的形成。

2.大部分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定位于“特色+热门”

在所调查的34个样本中,有13所民办高校选择的是多种行业培养,占样本总数的38.2%;其次是选择培养技术类行业的民办高校共8所,占样本总数的23.5%;依次减少的是选择社科人文类行业、艺术类行业、生产类行业的学校(见表3-2)。

表3-2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分布表(2011年)

img2

首先,人才培养结构选择为“多种行业”的民办高校有两种情况。第一,与民办专科高校相比,全科型的民办本科高校更可能选择“多种行业”的人才培养结构。这是由于民办本科高校目前的办学状况基本属于教学应用型院校,因而其办学定位是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深化并巩固这一办学现实。在13所选择“多种行业”的民办高校中,本科层次的民办高校有9所,比例达到69.2%(如表3-3所示)。第二,就民办高校建校方式而言,建校时间相对较长的老牌民办高校更可能在人才培养结构选项中选择“多种行业”,这一类型民办高校的前身大多是有特色的专门学校,在已形成的特色学科群的基础上扩大办学规模,增加时下所谓的“热门”行业,如经济管理、语言类、计算机等专业,构成了“特色+热门”的人才培养结构选择(见表3-4)。

表3-3 民办高校结构重新分类与学校类别交互分类表(2011年)

img3

表3-4 人才结构重新分类与学校建校方式交互分类表(2011年)

img4

【案例4】 S学院地处南京,是江苏省首家民办本科普通高校,也是全国最早的四所民办本科高校之一。校园占地面积1 109亩,校舍建筑总面积近40万平方米,共有四个校区。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8 000余人(含成人教育),设有19个院(系),34个本科专业、31个专科专业,建立了以文、工、经、管、理等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形成了普通本科教育、普通专科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中外合作教育等多类型、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学校还先后成立了知识产权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所、市场营销战略研究所、艺术设计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东亚文化研究中心、土木工程技术研究所、高级职业经理MBA培训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41)

【案例5】 H学院是广东省第一家综合性、股份制私立大学。1990年4月,该校日语专家首先提出了利用离退休专家教授和教育界同仁开展办学活动的建议。随后召开的会议经过充分讨论后决定,该私立大学先开设英语、日语大专班,并安排了招生的时间。从此,H学院的前身——实用外语科技职业学校正式成立了。1993年,H学院建校后,在发展巩固并扩大已有的语言类特色专业学科群的同时,还增设了工商管理、计算机、机电、艺术设计、财会、服装等市场急需的“热门”专业,通过“特色+热门”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扩大了学院办学规模,丰富了培养人才的种类。目前全校占地面积1 080多亩,下设10个二级学院19个系41个专业和一个公共基础部,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7 300多名。H学院将通过进一步随着市场需要调整专业设置,使该校在深化巩固其已有的语言类学科特色的同时,培养更多的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人才。(42)

案例4中的S学院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多种学科并存的民办高校,学校办学定位于教学应用型院校。S学院多学科并存的局面是从建校之初就存在的,因而多学科协调发展是在此基础之上的必然选择,而人才培养结构也与学科发展相适应,自然也是定位于“多种行业”的。案例5中的H学院属于建校时间相对较长的老牌民办高校,其前身是实用外语职业学校。H学院建校后,在保留、巩固其前身学校实用外语的特色学科群的基础上,增开了一系列适应市场需求的热门专业。如广东的服装制造业十分发达,该院校则顺势而为,开办了服装系。这一举措使学校迈入“特色+热门”的发展路径,由此构成的“多种行业”人才培养结构的形成过程也是众多老牌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定位过程的缩影。

其次,如表3-2所示,人才培养结构中,除“多种行业”以外,“社科人文类行业”、“生产类行业”、“技术类行业”和“艺术类行业”都属于专门行业,选择专门行业的民办高校代表其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有所集中和侧重的。在专门行业的分布中,民办高校比较集中在“技术类行业”和“社科人文类行业”这两项中。人才培养结构定位于“技术类行业”的民办高校一方面是依托已经建成的校内实验中心和实训基地,向最佳的规模经济迈进;另一方面,“技术类行业”主要具体化为计算机类、软件制作类和机电数控类,而其中计算机类和软件制作类专业的办学成本相对于生产类技术要小,机电数控也大多与企业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如此便能使这两方面的优势得以延续。而“社科人文类行业”,如经济、财会、管理、英语、文秘等专业的办学投入则更小,还能有助于扩大办学规模,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选择“社科人文类行业”的民办高校比例较大。(43)

3.民办高校服务区域定位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城市

首先,如表3-5所示,民办高校服务区域定位大多选择经济发达城市和较发达城市,选择这两项的民办高校总和占样本总数的76.4%。这是由于民办高校主要以培养市场所需的职业型和应用型人才为主,而受市场经济影响最大的、需要吸纳这些人才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或较发达地区,因此民办高校在这一现实下所选择的服务区域也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

表3-5 民办高校服务区域分布表(2011年)

img5

其次,服务区域定位选择为中小城市的民办高校有6所,占样本总数的17.6%,这主要受到了民办高校地理位置和民办高校专业特色的影响。如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位于西安市,下设临床医学系、口腔医学系、药学系、医学影像系等9个教学单位,教育层次有高中起点三年制计划内统招大专和初中起点五年制计划内统招大专。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户县卫校,学校在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户县先进集体。由于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本身地处西部,受到学校地理位置的影响,学校也将服务区域定位于西部,即以西安及西安周边城市为主要服务城市;再加上学校的专业特色十分明确,即培养医学服务型人才,而这与当地公办医学类本科院校在竞争上并无优势,因而学校在服务区域上倾向于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着力为西部中小城市输送医学服务型人才。

再次,服务区域定位不清晰的民办高校有两所,占样本总数的5.9%。这两所民办高校都属于全科型的民办高校,着力培养教学应用型人才,在全校的专业设置上并没有十分突出的专业特色。自院校建立以来,学校就定位于走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路线,因而升本之后,院校也延续了建校以来形成的基本特点和办学路线,为多种行业培养人才,在服务区域上没有十分清晰的定位,这类民办高校也可能面向全国办学。

4.民办高校服务行业定位集中在各类企事业单位

如表3-6所示,在民办高校服务行业定位这一选项中,选择比较集中的是“各种企事业单位”,占样本总数的47.1%。服务行业定位于各种企事业单位的16所民办高校中,老牌民办高校占到了15所,如表3-7所示。由此可见,2000年以前建立的民办高校经过了一个相对较长的发展时期,大都完成了从特色型到全科型的转变,因而在服务行业定位上也着眼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当然,选择这一选项的民办高校中也不乏办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全科型本科院校。

表3-6 民办高校服务行业定位分布表(2011年)

img6

表3-7 服务行业面向与学校建校方式交互分类表

img7

选择“技术型或新兴行业”的民办高校有12所,占样本总数的35.3%,这可能与民办高校专业特色主要集中在技术类或者按市场需求设置新兴专业有关。如表3-7所示,样本中的10所新建院校(即2000年以后建立的民办高校),其中有6所将服务行业定位于技术型或新兴行业。这一结果并不难理解,新建民办高校相对于办学时间较长的老牌民办高校,办学基础比较薄弱。面对这一办学现实,新建民办高校比较倾向于选择“技术型或新兴行业”作为学校服务行业的定位,一来受到2002年教育部规定的“民办专科高校定位于职业技术类院校”这一政策的影响,二来技术类行业中包含的计算机、艺术设计、装潢设计等“软”技术专业开设的成本并不高,这对于新建民办高校而言,是比较适合的选择。此外,服务行业定位于新兴行业的民办高校也是本着寻找特色出发,依托高校所在城市资源优势和城市所集中的企业优势,依照市场所需开发新的特色学科和专业。

选择“生产型行业”的民办高校相对较少,共有6所,占样本总数的17.6%。选择这一行业的民办高校的前身多由生产制造类企业创办,因而创办的高校需要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服务行业定位也需要和企业性质相符。如北京吉利大学,该校成立于2000年,是由吉利集团创办的全日制民办高等职业学校。学校依托创办企业——吉利集团的优势,下设汽车学院、物流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17个二级学院,并建立了汽车研究院、动画与游戏研究院、汽车物流与供应链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充分发挥吉利集团优势,与国内外众多企业合作,使产学深度结合,以达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直接对接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服务行业定位选项中,并无高校选择“农村经济相关行业”一项,这可能与本次调查样本选取有关系,但这一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办高校对培养农村经济相关行业人才的积极性并不高,这可能与民办高校办学基础、就业形势以及学生就业意愿有关。

(三)民办高校个人需求定位的现状

民办高校个人需求定位是指民办高校在满足学生差异需求方面的定位,这关系到民办高校的进口,也就是生源,即民办高校的教学要考虑生源的特点。本次调查将民办高校个人需求定位操作化为民办高校的生源特点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两个指标,下面分而述之。

1.民办专科高校生源质量仍普遍处于劣势,民办本科高校生源质量有所提高

民办高校的生源进口反映了民办高校生源的文化基础。鉴于民办高校除招收统招生以外还招收高考落榜生及参加自考的社会人士,而统招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办高校生源质量的上限,因此本次生源进口的调查只涉及统招生,着眼于了解民办高校录取统招生的层次分布情况。如表3-8所示,样本中的民办专科高校统招生的录取来源是专科第三批,也就是说,民办专科学校生源质量较差。民办专科学校的可选择范围十分有限,在争取优质生源方面非常被动。专科层次中的优质生源不太可能就读民办高校。然而,生源质量能否提升并不是民办高校自身能够决定的,这主要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高校的办学层次以及社会民众对民办高校的认识的影响。

表3-8 民办高校生源进口分布表(2011年)

img8

样本中的17所民办本科院校中,有9所学校的统招生来源是本科第三批,有8所学校的统招生来源是本科第二批。值得注意的是,统招生来源为本科第二批的民办高校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民办高校招生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政策的影响,即将本科第二批与本科第三批合并,这一政策的施行,导致统招生来源本来为本科第三批的民办高校出现了“生源攀升”;第二,还有一类发展势头较好的民办本科高校在本省的统招生录取中是按照本科第二批次录取,而在其他省市和地区则按照本科第三批次录取,在统计中,则将其生源进口处理为较高的录取批次。但整体看来,民办本科院校的统招生质量有所攀升。

2.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表现为依托实训基地为主的实践教育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可大致分为三种:偏重实践的教育、校企合作的订单式教育及与其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此次调查的本、专科民办高校几乎都涉及了以上三种人才培养模式,统计时是按照高校主要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数据录入的。如表3-9所示,有18所民办高校主要采取偏重实践的教育,占样本总体的52.9%。这类民办高校中有11所为民办本科高校,7所为民办专科高校(见表3-10)。从整体上看,民办本科高校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硬件设施都要略好于民办专科高校,再加上民办本科高校中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居多,许多社科类专业并不需要订单式的培养,适当的实习经历便有助于职业技能的培训。

表3-9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分布表(2011年)

img9

表3-10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学校类别交互分类表(2011年)

img10

选择“偏重实践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民办专科高校主要是由于学校从建校以后就定位于发展社科类专业,如文秘、经管、财会、语言类等专业,因而受到学校所开设的学科专业特点的影响,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也主要定位于偏重实践的教育。选择“校企合作的订单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民办高校一共有10所,占样本总数的29.4%,这一类的民办高校同样也受到专业设置的影响,即与生产制造类相关学科相适应,必须在做中学,而民办高校本身难以提供与其制造类学科相匹配的实验实训基地,因而学校选择直接与企业合作,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选择“与其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的民办高校共有6所,占样本总数的17.6%,其中4所为民办专科高校,2所为民办本科高校(见表3-10)。虽然这两类民办高校都选择了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其出发点是不同的。这两所民办本科高校的办学层次和条件是不错的,在民办大学排行榜中也名列前茅,学校本身的软硬件设施条件很好,办学和人才培养在整个民办高校办学中也是有口碑的,因此这两所民办本科高校选择与其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主要是其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提高的表现。而选择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4所民办专科高校,则是由于学校本身师资力量薄弱,需要与其他优质的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在其帮助下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

整体看来,民办高校的人才需求定位表现为:民办本科高校生源质量有所提升,其学科种类相对齐全,为了提升其毕业生的竞争力,在以本校师资为主体教学力量的同时,还出现了办学条件相对较好的民办本科高校以与其他优质教育机构合作办学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民办专科高校生源质量较差,其主要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偏重于实践的教育、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以及借助其他公办高校的师资力量合作办学,对于生源的针对性较差。

(四)民办高校职能定位的现状

民办高校职能定位,是指民办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还是直接为社会服务;学校进一步发展的职能目标定位是研究型大学、职业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关于民办高校职能定位这一变量的取值,按照民办高校的办学现实和职能,可以划分为职业技术型、教学应用型和教学研究型三类。

如表3-11所示,职能定位选择“职业技术型”的民办高校有17所,占样本总数的50%;选择“教学应用型”的民办高校有14所,占样本总数的41.2%,这两项加起来占了样本总量的九成以上。而在选择“职业技术型”的民办高校中,民办专科院校占了14所(见表3-12),可见专科院校在职能上的定位比较清晰,也符合目前的办学现状,这可能受到2002年教育部相关政策出台的影响。在14所选择“教学应用型”的民办高校中,民办本科院校占了11所,这似乎表明了民办高校职能定位的心态,即专科层次的民办高校职能应定位于职业技术型,培养的是职业型人才,人才培养的道路应该等同于岗前培训;而已经升级为本科的民办高校,其职能定位大多是走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道路,因而学校的职能定位也集中在教学应用型。

此外,职能定位选择“教学研究型”的民办高校只有3所,且都是民办本科院校。这3所民办本科院校在师资力量、软硬件设施及与优质资源合作方面都具有相当的优势。如北京城市学院,地处首都北京,是一所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研究生、本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学历资格和外国留学生招生资格的民办本科院校。学校拥有主校区、航天城、大学城三大校区和一个在建校区,占地面积7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50万余册,实验实训室70余个。学校现已形成多层次、多学科、多形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体系与办学格局,硕、本、专科专业百余个,拥有理、工、文、法、管理、经济等多个学科学位授予权。至2011年9月,全校全日制在校生有23 000余人。学校现有专职教工1 300余人,兼职教师1 000余人,专任教师中5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或硕士、博士学位,包括数十名国家级及市级专家和教学名师、市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专职外教。兼职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多为来自周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秀教师和在生产、建设、管理一线卓有成绩的实践专家。北京城市学院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一直走在民办高校发展的前列,在民办高校排行榜中排在第一位。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该校的职能定位是将学校发展成为教学研究型的民办高校。

表3-11 民办高校职能定位分布表(2011年)

img11

表3-12 民办高校职能定位与学校类别交互分类表(2011年)

img12

(五)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的现状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即学科专业发展定位,包括民办高校在学科专业方面的特色定位和学科能级定位。本研究将民办高校的特色定位和学科能级定位作为测试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的两个指标,下面分而述之。

1.民办高校特色定位依托已有办学条件

如表3-13所示,民办高校在“特色定位”一栏的选择中,三类取值相比较而言并无明显差距。其中,选择“学校属于全科型,无特色的专业和学科”的民办院校共有9所,占样本总数的26.5%,此类院校中,民办本科院校占6所,民办专科院校占3所。这一类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科发展现状多属于多学科协调发展,学科门类齐全,并没有十分突出的特色专业和学科群,而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大都是教学应用型,因而对于学校特色的建设相对比较忽视。另外3所民办专科院校中有两所高校属于建校时间较长的老牌高校,有一定的办学基础。在学校建设初期,学校就致力于打造经管财会类学科,后在办学过程中又加入办学成本较低的艺术设计、英语、计算机等热门专业,逐步走上全科型的办学道路。虽然其专业门类不如本科院校齐全,但也涵盖了五到六类学科群,且专业发展相对较为平均,办学特色并不突出。另一所民办专科院校属于新建的民办高校,此高校的院系设置中只见热门而未见特色,学校办学急于求成,一味追求热门专业吸引生源,学科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导致了看似全科型实则办学无重点、无特色的结果,反映了该高校并无清晰的特色定位。

表3-13 民办高校特色定位分布表(2011年)

img13

样本中,选择“学校在全科型基础上形成了特色的专业和学科”这一特色定位的院校共12所,占样本总数的35.3%,其中民办本科院校8所,民办专科院校4所,如表3-14所示。这12所民办高校的发展路径分为两种:第一种情况是民办高校建校时是无重点的多学科并举,在发展的过程中顺应市场所需以及生源所需创办新的热门专业,并加强热门专业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扩大热门专业的招生规模,规范人才培养并将其制度化,最终在全科型基础上形成了特色的专业和学科;第二种情况是民办高校在创办时是建立某一专门学科群,特色在创办之时已经形成,而后在发展过程中加入其他可发展的热门专业,并适当扩大规模,但仍然保持当初创办时的特色,也就是先有特色、后发展为全科型高校,这一类高校较为多见。

表3-14 民办高校特色定位与学校类别交互分类表(2011年)

img14

民办高校特色定位选择为“学校定位于发展有特色的专业和学科群”的民办高校共13所,占样本总数的38.2%,其中专科院校10所,本科院校3所,如表3-14所示。这一调查结果与我们对民办高校的认识相符,即民办高校,尤其是民办专科院校应该以特色见长。这类民办高校从创建之初就是专门学校,如艺术类院校、语言类院校等,因而在特色定位方面仍然延续创建时的特色,采取扩展与特色专业相关的学科群的发展方式,在今后的办学定位上保持学院发展特色,并开发与特色相关又与市场紧密联系的有竞争力的相关专业。这一特色定位十分明确且与这类院校的办学基础很相符。

2.民办高校学科能级定位集中在扩大深化特色学科群

民办高校学科能级定位这一变量共五个取值,分别是“无想法”、“维持并巩固已形成的特色专业和学科”、“扩大并深化特色学科群”、“申请硕博学位授予点”和“开发其他特色专业”。

选择“无想法”的民办高校共4所,占样本总数的11.8%,这4所高校均是民办专科院校,如表3-15所示。这4所民办高校都属于新建院校,所办专业基本是盲目跟风,目前的办学形势使得学校将其所办专业发展为学校特色的前景并不十分乐观,因而学校对学科发展能级定位并无清晰的看法。

表3-15 民办高校学科发展目标分布表(2011年)

img15

学科能级定位为“维持并巩固已形成的特色专业和学科”的民办高校有5所,占样本总数的14.7%。这5所民办高校刚形成办学特色,与特色配套的师资以及实验实训基地等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初具规模,因而进一步的学科能级定位表现为维持并巩固特色学科,目的是进一步扩大学校特色的影响力,建立成熟的特色学科群,吸引更多生源。

选择“扩大并深化特色学科群”这一选项的民办高校共12所,占样本总数的35.3%,是学科能级定位最集中的选项。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在办学水平相对较弱的现实下,其突出的竞争力就表现在办学特色上。这类民办高校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特色,下一步的学科发展目标则是依托已形成的特色学科群横向扩展,顺应学科交叉的趋势,将与特色相关的专业纳入特色学科群的建设中,同时继续夯实已形成的老牌特色专业。

选择“申请硕博学位授予点”的民办高校共8所,占样本总数的23.5%,这8所院校全部是民办本科院校,如表3-16所示。民办本科院校的办学实力要强于民办专科院校,学科种类较齐全的民办本科院校便将学科发展的能级目标定位于培养技能层次更高的应用型人才。顺应我国制造业面临转型这一趋势,技能型人才也需要具备科研的能力,因而民办本科院校便将目光锁定于硕博学位授予点的申请。再加上2011年年初教育部批准了5所民办本科院校设立专业硕士点,这一举措更加鼓舞了其他民办高校设立更高的学科能级目标。

表3-16 民办高校学科发展目标与学校类别交互分类表(2011年)

img16

选择“开发其他特色专业”的民办高校共5所,占样本总数的14.7%。这类民办高校已有的办学现状是已经形成的特色学科群相对成熟、发展空间不大或者是已有特色本身的领域十分集中,扩展相关专业的可能性不大,如音乐类高校,因而这类民办高校转而将目光投向开发其他的特色专业。

三、对调查结果的讨论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发展定位的现状不能一概论之,需要从民办高校定位的内涵出发,按照概念结构的各个方面分别进行总结和考察,如此才能帮助我们把握正确的现状并及时发现问题。总的看来,在民办高校社会需求方面,民办高校普遍要求扩大办学规模,大部分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定位于“特色+热门”,服务区域定位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城市,服务行业定位则集中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在民办高校个人需求定位方面,民办专科院校生源质量仍普遍处于劣势,民办本科院校的生源质量有所提高,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表现为依托实训基地为主的实践教育;民办高校职能定位主要集中在教学应用型和职业技术型;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方面,特色定位依托民办高校已有办学条件,学科能级定位集中在扩大深化特色学科群。根据调查结果,我国民办高校定位可能受到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

第一,民办高校自身的办学基础。民办高校自身的办学基础几乎影响了民办高校发展定位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民办高校的社会需求定位、个人需求定位还是学校职能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民办高校已有的办学基础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这似乎是民办高校定位的应有之义。

第二,民办高校的地理位置。民办高校的建立与发展对学校所处地理位置是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的。学校所在省市的经济资源和政治资源影响了学校的整个发展轨迹,从创建时的专业选择到发展中的资源整合,大到办学方向的把握,小到人才培养的具体过程,都“加盖”了所在城市的“印章”。

第三,民办高校的经济效益。民办教育研究中关于民办高校公益性与合理回报问题的热烈讨论,也印证了经济效益对于民办高校的强大影响。无论是提高办学者的经济收益,还是提高办学质量所需要的办学投入的增加,都需要经费的支持。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已经成为民办高校在诸多方面定位的动机之一。

第四,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导向。我国政策对于各行各业的调控与引导的力度和影响力早已是众所周知的,民办高等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再加上民办高等教育在性质上被定位为公益性事业,政策的影响力更不容小觑。我国民办高校目前大多以实施本、专科层次的人才培养为主要甚至唯一的任务,属于教学应用型高等教育机构,招录最后批次高考生源等。这种状况与我国高等教育政策中有关招生资格认定、规划、教育财政的主要投资方向和招生政策等都有显著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政府有关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是民办高校定位最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内部定位受制于政府政策对民办高校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定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