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融市场的近中期发展态势

金融市场的近中期发展态势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整体市场发育程度的逐步提高,我国金融市场也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说,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将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

第五节 金融市场的近中期发展态势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整体市场发育程度的逐步提高,我国金融市场也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这种发展又只能随着各方面条件的具备而逐步前进,因此将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市场发育状况,以及改革可能迈出的步伐来看,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向和态势,至少会出现和具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第一,从融资的主要形式,或者说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关系及其所占份额来看,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都仍将以银行信用即间接融资为主体,并逐步出现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并驾齐驱的势头。这主要是因为:

1.我国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以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为主体,计划调节的微观基础也重点是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国营企业,因此,国家银行信用形式的运用,对于实现宏观经济调控和保证重点骨干企业的资金需要,无疑是十分必要而又最为方便的。这也是在改革时期保持经济稳定的一个重要手段。

2.以国家为后盾的银行信用具有高度的威信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在我国发展多种形式的直接融资尚不完全具备条件,人民的收入水平较低,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度提高,而且风险投资的能力和意识还比较差的情况下,银行信用主体作用的发挥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表13-4的情况说明,在11年经济改革中,我国居民储蓄的增长,从1979年占全部储蓄的近1/4,急剧地跃升为1989年的将近2/3,从而变成了我国经济中最大的储蓄主体,而且这种势头还有继续增长的迹象。这就为银行信用和间接融资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坚实可靠的基础。

表13-4 改革以来中国总储蓄的构成变化

img19

资料来源:郭树清:《消费、投资和储蓄》,载《经济研究》1990年第4期。

3.在众多国营企业迄今尚未真正成为自担经营风险、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财政、信贷软约束的条件下,国家银行的信用就是企业的一把不可丢弃的“保护伞”和资金需要的主要供应者,不可能让其重点通过尚不十分发达的直接融资渠道去筹措资金。

然而,第一,由于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各有所长,人们对其的选择意愿亦不相同,而且再发达的银行信用也不可能包揽企业的一切投资需求,特别是不能也不宜包揽企业的长期性投资需要,因此,直接性融资形式的发展在我国也是不可或缺的。在短短的11年改革中,直接融资在我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至今光是债券、股票的发行额就已经接近于银行每年新增的信贷投放量,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在我国迟早会出现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并驾齐驱的局面。

第二,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近期和中期都将以多种形式的债券发行和流通为主,股票的发行和交易,因其条件不够成熟,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不可能出现迅速发展的势头。这是因为:

1.债券的发行风险较小,容易为企业特别是广大公众所乐于接受,而且其管理和流通的条件也比股票市场容易创造。这正是它在经济改革中首先获得较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2.由于我国的投资需求旺盛,国家的财政收支在短期内难以平衡,因此,比较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债券市场的发展,客观上有着强烈的现实需要。国家需要通过发行国库券、公债券来弥补财政赤字,需要通过发行重点建设专项债券筹措资金,加强能源、交通、基础原材料工业、农业等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一些重点企业的长期性投资不可能由银行信贷解决,因此需要通过债券发行来克服资金困难;债券的发行还有利于减轻货币供应量的压力,引导社会的消费和积累结构,对抑制我国当前面临的通货膨胀也会带来好处。所有这些,都使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既有迫切的需要、客观的可能,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股票的发行和流通,将在试点的国营股份制企业,外资和中外合资的股份制企业,以及民营的一些股份制企业中得到逐步发展,但在中期特别是近期内不大可能出现大发展的趋势。因为股份制经营形式在中国的普遍推行,还需要经历一个逐步试验、逐步摸索的过程。

第三,作为短期金融市场的一种重要形式,票据承兑贴现市场今后在我国将逐步出现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票据承兑贴现有着许多优点。它是以真实的商品交易为基础,既不会引起信用膨胀,又能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它是一种流动性很强的灵活融资手段,贴现率的运用还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尽管其发展在目前尚不尽如人意,但可以预见,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专业银行向企业化经营目标的逐步推进,随着公有制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和朝着真正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方向迈进,商业信用以及票据承兑贴现市场的发展,就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经过近几年在若干中心城市发展票据承兑贴现市场的试点,以及在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试办再贴现、转贴现业务,并取得了一定经验之后,承兑贴现市场在我国的全面推开和逐步发展就为期不远了。这种市场的规模之大、渗透之广,贴现率的变动调整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的广泛影响等,都是不可低估、令人瞩目的。

第四,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特别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本国货币与外汇不能自由兑换,不允许进行外汇买卖投机,短期内在我国还不可能形成规范化和规模很大的外汇市场。目前全国已建立了约90个外汇调剂中心,各外汇调剂市场的价格是根据供求关系而变动的。国家在交易价格发生不正常波动时可以进行必要的干预,但至今尚未采取过这种干预措施。人民币与外汇的成交价,还可以采用拍卖的方式。从现在的情况看,外汇调剂市场的参加者,主要是在我国的外国投资者和国内有外汇调剂需要的部门和单位。这些外汇调剂市场不是完全的自由市场,而是有国家管理和干预的市场。这种状况,在我国肯定还会持续较长的时间。

第五,作为一种趋势,中国金融市场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也将在不久的将来走向国际化。金融市场国际化意味着我国金融市场将与外国金融市场融为一体,资本流动遍及全世界,业务活动极广泛,它既包括长短期借贷外汇、证券、黄金买卖,各种票据贴现,同时还涉及国际间的债权、债务的清偿等一系列经济交易。可以说,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将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

【注释】

(1)赵海宽认为:“1984年5月31日到6月7日,中国金融学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的一部分研究生联合发言,建议在我国开放资金市场。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次由中国人正式提出这个问题。”(参见:赵海宽著:《金融市场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52页)李麦秋也认为:“1984年10月,中国学者第一次提出开放资金市场的理论。”(参见李麦秋:《论资金市场的模式转换》,载《金融研究》1988年第12期)

(2)[美]罗纳德·I.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

(3)[美]爱德华·S.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

(4)孙尚清:《中国市场》,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63页。

(5)1986年上半年,全国各地零星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相继出现。1986年8月,上海市工商银行分行对外界宣布成立资金市场并正式开业。与此同时,各地资金融通网络相继形成,如华东、华中、中南、东北和环渤海等地区成立了各种不同层次的、跨地区、跨行业的有形与无形市场相结合的融资网络。

(6)指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银行系统内外相结合,省内与省外相结合。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笫25卷,第483页。

(8)上海、武汉、沈阳等经济、金融比较发达,票据承兑贴现市场业务开展较好的城市,承兑贴现占整个短期金融市场业务量的比重,高的不过1%左右。

(9)国家计划委员会计划干部培训中心:《日本金融和外汇管理》,中国计划出版社1987年版,第47页。

(10)[美]A.阿格迈依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8年版,第7页。

(11)这种股票有名无实,实质上是一种债券,除拿股金外,到期还收回本金,成为变相增加职工福利的一种形式。

(12)国债依存度即国债发行额占中央财政预算支出额的比率。有人测算,1987年中国债依存度达15.8%(参见王勇:《我国国家公债面临的挑战与选择》,载《财政研究资料》1989年第18期),已超过除日本之外的主要发达国家(80年代后期日本、法国、美国、西德、英国的国债依存度分别为19.4%、11.9%、10.5%、8.5%、4.4%)。

(13)李弘等:《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中国金融出版社1988年版,第1~28页。

(14)美、日、南朝鲜、巴西、印度等国,均为1980年数据。

(15)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一般是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来发挥调节市场资金供求的作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