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邪教的发展态势

邪教的发展态势

时间:2022-05-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86年,北京警方宣布破获邪教“天父的女儿”组织,查获119名秘密传教士,其中115名被驱逐出境。邪教变异组织的不断出现既是邪教组织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邪教逃避打击的策略需要。法国反邪教部际委员会在其报告中已经提请人们关注邪教对企业的渗透问题。

七、邪教的发展态势

世界当代邪教的发展趋势取决于其自身与外部的诸多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相关各国政府对邪教的揭露、批判、防范与打击是否有力;社会对当代邪教滋生、蔓延、泛滥之经济政治文化、意识等诸多根源和土壤的消弭措施是否得当;个人及群体对邪教的反人类和反社会的性质、功能和危害的理性认识是否到位;被当代邪教借以拉大旗做虎皮的宗教自身的变化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如果上述四方面的回答都是正面的,邪教就很难找到产生之源、藏身之地、立身之本了。然而,从当今世界发展的现实状况以及对未来的预测来看,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不可能平衡的,也不可能保证上述四条件的正面发展,因此邪教将长期存在。[48]纵观邪教的运行轨迹,根据各国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邪教的发展可能有以下态势:

(一)邪教活动将在一段时期内长期存在

当代邪教现象在国际社会层面出现了一个怪圈:被一国宣布为邪教组织,却被另外的国家承认是“合理合法的新兴宗教”;被一国打击和通缉的邪教分子,却成为受另一国保护和扶植的“人权卫士”;一个邪教组织在始发国极力反对执政当局,干尽反社会、反人类、反科学的坏事,却在“寄生国”拼命讨好行政当局,成为其为他国制造麻烦的驯服工具;或者与此相反,在始发国老老实实,一举一动都听命于执政当局,而在寄生国却反其道行之,或明或暗地煽动所在国民众闹事,与始发国当局对所在国的战略意图遥相呼应,一唱一和。这种怪圈的形成与一些国家和利益集团在邪教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对邪教头目包庇纵容,试图以其为工具而干涉别国内政,不无关联。各国政府在邪教概念的界定、本质属性、基本特征、活动方式等价值取向上不如实地按其本质、遵循其客观规律办事,而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这是当代邪教活动将长期存在的原因之一。

另外,现代社会给某些人带来忧郁症,经济全球化的刺激使弱势群体中的某些人产生扭曲的精神追求:他们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市场经济规律面前,刻意寻求精神上的“麻醉剂”,从而形成由这种特殊心态构成的特殊社会心理环境。这就很容易成为歪理邪说滋生、流言蜚语横行、消极情绪蔓延的社会“温床”,促使邪教滋生,使邪教长期存在。

(二)邪教传播地域国际化

各国当代邪教都极力向世界蔓延,以扩大本教派的势力和影响范围。如韩国邪教组织“统一教”于1954年立教后,以其鲜明的反共色彩赢得韩国、美国当时反共政权的支持,教主文鲜明在1956年出访40多个国家,20世纪70年代向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数百名传教士,80年代又把“胜共运动”推向拉丁美洲。[49]

在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十分活跃的邪教组织,并不满足于现有的势力范围,它们频频借用各种手段,不断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第三世界国家扩散。如1968年开始活跃在美国的邪教组织“天父的女儿”(又译为“上帝之子”),1972年就开始在欧洲传播,在西班牙、法国、德国、瑞士、英国、意大利等国建立了许多“家”。之后又到中东和非洲传教。1976年美国政府对其采取打击行动后,“天父的女儿”就干脆把总部搬到瑞士,并开始向世界各地蔓延。20世纪80年代,“天父的女儿”已经把黑手伸进中国。1985年,香港警方突击搜查“天父的女儿”在港九新界设立的几个“家”,并把一名传教人员驱逐出港。1986年,北京警方宣布破获邪教“天父的女儿”组织,查获119名秘密传教士,其中115名被驱逐出境。[50]

(三)邪教组织政治图谋日益明显,危害国家政权稳定

有的邪教从一开始就有明显的政治野心,如日本的“奥姆真理教”教主麻原彰晃开始企图通过竞选进入日本政坛,失败后干脆建立自己的“内阁”、宪法甚至颠覆日本政府的计划。而有的邪教是在自身的不断发展扩张中,与国内外极端势力相勾结,宣传制造恐怖气氛、恐怖事件,从而影响本国乃至世界地区的安全,如“太阳圣殿教”与欧洲新纳粹势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极右集团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伪装组织。[51]还有的邪教组织为对抗政府,向军事化方向发展,如美国的“大卫教”1991年10月到1992年7月耗费20万美元购买大量武器,储存在庄园的地道和武器库内。教主考雷什还组织信徒在庄园内进行高强度军事训练,藏匿武器事件败露后竟然带信徒与前来执行搜查任务的美国财政部烟酒局和火器局的人员进行武装对抗。有的邪教组织之初以“假道德”为幌子,推行其“真纯”、“大爱”的教义,在信众被蛊惑不可自拔之后才暴露其政治图谋与教主的险恶用心,如我国的“法轮功”。

(四)邪教组织形式多样化、变异化、隐身化

当代邪教组织有进一步增多的趋势。从历史上看,邪教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衍生出新的变异组织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从当前中国大陆邪教活动的实际看,也有一些邪教变异组织不断出现。一些邪教组织在受到取缔和打击之后,其中的骨干或顽固分子往往改变原有邪教组织的一些邪说,自立门户,建立以自己为教主的新的邪教组织。如呼喊派邪教组织是中国境内出现较早的邪教组织,教主李常受,在境内影响较大,被取缔后,又演变出许多新的邪教组织。“法轮功”变异组织也在一些地区出现。邪教变异组织的不断出现既是邪教组织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邪教逃避打击的策略需要。

另外,有的邪教组织吸取其他邪教的教训,为对抗政府的打击与治理,在组织和活动上采取更加隐蔽的方式,其地下活动的特点将更为突出。法国反邪教部际委员会在其报告中已经提请人们关注邪教对企业的渗透问题。有的邪教组织还自己建立企业、购买其他企业股份、与其他不明真相或假装不明真相的人合办企业,以及假借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等名义在国内外取得合法地位等。

(五)邪教组织成员年轻化、知识化、高层化

年轻人生活经历短,缺少经验,且普遍喜欢追求新奇,易于冲动,在貌似“生命科学”、“公正平等”的邪教面前,很容易上当受骗而陷于难以自拔的泥潭。邪教组织向青少年渗透也呈现出增长趋势。如德国的少年撒旦教,其成员都是十六七岁的孩子,却胆大妄为、杀人不眨眼,造成的社会危害极大。乌干达的先知少年,教主是位年仅19岁的少女,其信徒竟多达500多人。

当今世界邪教组织中拥有高等学历和高级技术技能的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有的还是邪教组织的头面人物或核心骨干。如奥姆真理教第二号人物、“科学技术省”长官官村井秀夫是专攻宇宙物理学的大阪大学物理研究所毕业生,专职发言人、“外务省”负责人上佑史浩是专攻电子通讯的早稻田大学研究所毕业生,“科学神教”的创始人哈伯德本身就是科幻小说作家,天堂之门信徒许多都是电脑程序设计者,文化水平都很高。[52]

许多专家指出,世界当代邪教组织加紧向军政界要害部门渗透,已经成为其活动的新特点和新趋向。在西方一些国家,邪教组织已经渗入国家机关、司法机构、议会等公共权力部门,更有甚者,某国竟然发生了审理邪教组织的高级法官自身就是同一邪教成员的荒唐事。[53]

(六)邪教组织经济基础日益雄厚,危及国家经济安全

敛财再敛财是所有邪教的特质。邪教在其成立之初,其聚财手段多为对信徒的盘剥。久而久之,对信众财产的剥夺已满足不了教主日益膨胀的私欲和野心。于是,教主唆使信徒或坑蒙拐骗偷,或利用高科技犯罪,或利用各种名目设立“企业”使其得利最大化。邪教组织生存的时间越长,其聚财手段越丰富,邪教组织的经济基础也日益雄厚。为了使自己设立的企业能够生存壮大,邪教组织以各种不正当竞争的手段攻击对手,严重威胁和平、自律的市场经济秩序。高科技是把双刃剑,如果用反了,后果不堪设想。邪教组织利用高科技的“反面”,进行不正当交易,严重危害国家的经济稳定。有的邪教组织还进行跨国高科技犯罪,破坏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甚至危害全球经济安全。还有的邪教组织倒卖军火,严重危害国家的社会稳定与国防安全。

(七)邪教组织行动手段高科技化,犯罪活动多样化

越来越多的邪教组织假借所谓的“科学理念”来迷惑信徒,形成科幻迷信,以吸引更多的对各种自然之谜抱有疑虑的人加入邪教队伍。他们利用国际互联网络宣扬邪教教义,采用各种先进的通讯、交通工具在组织内部及外部进行联系。如此一来,邪教不仅能迅速扩大影响,甚至出现了网上虚拟邪教社区,成为国际网络机体上的又一大肿瘤。如雷尔教建立多个网站并同步使用英文、法文、德文、葡萄牙文、意大利文等20多种文字,大力宣扬“克隆造世说”、“克隆永生说”、“大使馆论”、“感官冥想”修炼论等各种歪理邪说。

当代邪教组织除了向信徒敛财以外,还染指多种有组织的跨国犯罪,以牟取暴利,扩大影响。如美国许多邪教组织直接染指武器制造业,既通过生产武器大赚其钱,同时也武装自己。此外,他们还插手毒品走私、非法移民、洗钱、黑社会等跨国性犯罪活动。

总之,在以后及相当长的时期内,邪教仍有滋生的土壤和生存发展的温室,反邪教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甚至是激烈的、尖锐的。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47—648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54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51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1页。

[7]《列宁全集》(第2版)第17卷,第388—389页。

[8]《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第1357页。

[9]《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第1468页。

[10]默雷编:《历史上禁断邪教的言论和法令摭拾》,《法音》1999年第9期。

[11]何秉松:《恐怖主义·邪教·黑社会》,群众出版社,2001年,第189页。

[12]戴康生:《当代新兴宗教》,东方出版社,1999年,第315页。

[13]戴康生:《当代新兴宗教》,东方出版社,1999年,第311页。

[14]戴康生:《当代新兴宗教》,东方出版社,1999年,第312页。

[15][西班牙]佩佩·罗德里格斯:《痴迷邪教——邪教的本质、防范及处置》,石灵译,新华出版社,2001年,第14—15页。

[16]《法国反邪教活动部际委员会报告·2000年》,孔祥涛:《世界邪教问题与反邪教斗争》,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2页。

[17][美]斯蒂文·哈桑:《走出邪教》,安徽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3页。

[18][德]库尔特-赫尔穆特:《反邪教手册》,鲁路译,蒋仁祥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8页。

[19]郭安:《当代世界邪教与反邪教》,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2页。

[20]何秉松:《恐怖主义·邪教·黑社会》,群众出版社,2001年,第209—223页。

[21]赵匡为:《世界宗教总揽》,东方出版社,1993年,第11、43页。

[22]何秉松:《恐怖主义·邪教·黑社会》,群众出版社,2001年,第221、227页。

[23]贺韬:《当代新兴宗教问题浅析》,载许涛、何希泉:《世界宗教问题大聚焦》,时事出版社,2003年,第122—136页。

[24]高师宁:《邪教的主要特征和形成的内在条件》,《中国宗教》1999年第4期。

[25]习五一:《邪教释义》,《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第3期。

[26]蔡少卿、孔祥涛:《试论当代邪教的几个特点》,《江苏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

[27]何秉松:《恐怖主义·邪教·黑社会》,群众出版社,2001年,第206页。

[28]《邪教的几个重要特征》,《党建杂志》1999年第12期。

[29][韩]尹锡宪:《在邪教问题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末刊),2000年11月9日。

[30]孔祥涛:《世界邪教问题与反邪教斗争》,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85页。

[31]孔祥涛:《世界邪教问题与反邪教斗争》,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86页。

[32]冯今源:《试论邪教极端行为》,《再论邪教》,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55页。

[33]冯今源:《试论邪教极端行为》,《再论邪教》,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53页。

[34]何秉松:《恐怖主义·邪教·黑社会》,群众出版社,2001年,第250页。

[35]谢少良:《湖北“华南教会”的极端性及对邪教传播的理性反思》,《再论邪教》,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63页。

[36]欧阳柏青:《当前世界邪教的特征、危害及应对措施》,《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第3期。

[37]张志奇、张和平:《浙江苍南法轮功痴迷者投毒杀死17人》,http://www.sina.com.cn2003-07-14,2010年5月23日访问。

[38]何秉松:《恐怖主义·邪教·黑社会》,群众出版社,2001年,第259页。

[39]张志奇、张和平:《浙江苍南法轮功痴迷者投毒杀死17人》,http://www.sina.com.cn2003-07-14,2010年5月23日访问。

[40]孔祥涛:《世界邪教问题与反邪教斗争》,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9-30页。

[41]意识形态是各种思想观念交汇、融合、激荡、冲突、斗争的领域,它以倡导的主导价值观念为标志,反映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

[42]中国社会科学院法轮功现象综合研究课题组:《法轮功现象评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43]谢少良:《湖北“华南教会”的极端性及对邪教传播的理性反思》,《再论邪教》,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61页。

[44]何秉松:《恐怖主义·邪教·黑社会》,群众出版社,2001年,第258页。

[45]加润国:《世界邪教与法轮功的十大特征》,《再论邪教》,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05页。

[46]林伯承:《邪教践踏人权》,《人民日报》2001年3月20日,第7版。

[47]路遥:《浅析当代中国邪教的文化根源》,《宗教、教派与邪教》,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页。

[48]郭安:《当代世界邪教与反邪教》,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01页。

[49]孔庆峒:《人类文明的黑洞—透析邪教》,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7页。

[50]郭安主:《当代世界邪教与反邪教》,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18页。

[51]蔡少卿、孔祥涛:《试论当代邪教的几个特点》,《江苏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

[52]孔庆峒:《人类文明的黑洞——透析邪教》,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53—54页。

[53]李贤华:《世界邪教的发展趋势和司法对策》,《青少年犯罪问题》1999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