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出版业前景展望

新闻出版业前景展望

时间:2022-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新闻出版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迅速提升。新闻出版业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在巩固舆论阵地、传播中华文明、增强综合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加突出。基本扭转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的出口逆差状况,大幅度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新闻出版业前景展望[1]

新闻出版业包括图书出版与发行、报刊出版、音像出版、电子出版、印刷复制等,属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既是整个文化产业的龙头和核心,又最为集中地体现文化产业的文化自觉和价值自觉,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近年来,我国的新闻出版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迅速提升。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等传统出版持续发展,印刷复制增长势头强劲,出版物发行呈现多元化趋势。同时,新闻出版业与现代科学技术加速融合,数字出版、数字印刷、数字发行等新业态发展迅猛,新闻出版业发展空间逐步拓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日趋完善,基本形成以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网络、手机等媒体的出版、印刷、复制、传播、外贸等为主,包括教育、科研、版权代理、物资供应、国际合作等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

2010年,全国共出版图书32.8万种,71.7亿册(张);出版期刊9884种,35.4亿册;出版报纸1939种,500.2亿份;全国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047.5万册(份、盒、张)、出口金额达3758.2万美元,出版物已进入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刊发行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重点发达国家的版权输出总量比2005年增长近14倍。目前,我国日报出版规模、图书出版品种与出版总量居世界第一,电子出版、网络学术出版总量居世界第二,印刷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三。2010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出达到1.22万亿元,增加值达到3500亿元。生产能力和产出总量都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新闻出版业不仅是文化的主阵地,还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一)新闻出版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与挑战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使得新闻出版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与挑战。

——国家间文化软实力的博弈使新闻出版业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国家间竞争战略中的重要因素。新闻出版业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在巩固舆论阵地、传播中华文明、增强综合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加突出。

——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使全球新闻出版业格局面临重构。“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所占比重仍将继续提高,全球范围的并购重组势头仍将继续加强,市场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我国新闻出版业做大做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环境更加复杂。

——全球化产业竞争的新特征要求新闻出版业抢占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当前,全球新闻出版业正经历新一轮技术革命。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全面普及,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新业态已成为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新的战略制高点,各国在新闻出版技术创新、标准制定、新业态培育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从国内看,新闻出版产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发展将面临新的更高要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赋予新闻出版业新的历史使命。新闻出版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新闻出版业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巩固舆论阵地,传承中华文明,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使命。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大局,要求新闻出版产业加快发展。新闻出版产业是文化产业的基础产业和核心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方面要求新闻出版产业为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贡献;另一方面要求新闻出版产业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新闻出版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新闻出版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新特点,人民群众对知识的渴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创造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这就要求新闻出版业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加速发展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

从行业自身看,“十二五”时期,是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和产业格局调整与升级的关键时期。

——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一步面临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任务,将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突破性进展。

——新闻出版产业格局进入战略调整期。随着市场体系日趋完善,企业并购日渐活跃,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必将导致人才、资本和资源等市场要素更大范围的流动和重组,必将带来新闻出版产业格局的深入调整。

——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进入加速期。随着新闻出版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高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形态不断创新,产业融合不断深化,数字出版、数字印刷、数字发行等新业态将进一步加快发展,必将推动新闻出版业转型及技术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二)我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期间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中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使文化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新闻出版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十三亿人口的文化消费潜力,为新闻出版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强力推进,为新闻出版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新闻出版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为新闻出版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金融支持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为新闻出版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和中华文化不断“走出去”,为新闻出版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到“十二五”期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基本到位,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扭转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的出口逆差状况,大幅度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基本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以民族文化为主导、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共同繁荣的开放格局。基本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现代出版物市场体系,以人为本、面向基层、惠及大众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

——经济总量。“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产业增长速度达到19.2%,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全行业总产出29400亿元,实现增加值8440亿元。

——产品规模。到“十二五”期末,年图书出版总印数达到79.2亿册(张);报纸出版总印数达到552.3亿份;期刊出版总印数达到42.2亿册。出版物实物出口数量超过1150万册(份、盒、张),版权输出品种数达到7000种。

——社会贡献。到“十二五”期末,实现人均年拥有图书5.8册、期刊3.1册,每千人拥有日报达到100份,国民综合阅读率达到80%,人均书报刊用纸量达到240印张,千人拥有出版物发行网点数0.13个,版权登记数量70万件。

——节能降耗。“十二五”时期,科技投入在行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单位能源消耗逐年降低,绿色印刷企业在全部印刷企业数量中所占比重超过30%。

(三)我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方向展望

(1)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组织出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推出一批有深度、有价值的出版项目;围绕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出版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品力作和更多更好的通俗理论读物;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与传播工程(二期),重点完成对党的思想理论类图书20万种、报刊文章200万篇以及相关图片、音视频作品入库及数字化等。

(2)加强精品力作的生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大力推动内容创新,重点抓好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重点学术期刊等精品工程,组织出版更多具有时代精神与特点的精品力作,推出更多代表中华民族永久记忆乃至世界永久记忆的各类出版物,创造出影响世界文明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风格和中国精神。建设四大新闻出版精品生产工程: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工程、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建设工程、国家学术论文数字化发布平台。

(3)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通过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加快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单位为骨干、以新闻出版公共服务重大工程项目为载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使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充分发挥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的骨干作用,积极调动新闻出版企业的积极性,提高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能力与传播能力,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生产供给体系,提高供给总量与质量,重点支持民文出版、“三农”出版、盲文出版和面向未成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出版,构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产品体系。以中西部农村和民族边疆地区为重点,全面加强农牧区、学校、社区、工厂、连队等基层新闻出版服务设施的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七大新闻出版公共服务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城乡阅报栏(屏)工程;新闻出版东风工程;重点民文出版译制工程;盲文出版工程;全民阅读工程;中国出版博物馆建设项目。

(4)做优做大做强新闻出版产业,提高新闻出版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力发展“五大产业”:以内容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为重点,加快资源整合,继续发展图书、报纸、期刊等纸介质传统出版产业;以业态创新和服务创新为重点,加快新技术应用,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以原创为重点,快速提高国产动漫出版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加速发展动漫游戏出版产业;以技术升级和绿色环保为重点,加快数字化技术推广,坚持发展印刷复制产业;以区域整合为重点,创新出版物传播手段和渠道,积极发展新闻出版流通和物流产业。打造一批大型出版传媒“航空母舰”、重组一批大型印刷复制企业、组建一批大型发行物流集团。鼓励新闻出版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与对接。建设五大新闻出版产业发展重点:传统出版产业发展重点;新兴新闻出版产业发展重点;动漫游戏出版产业发展重点;印刷复制产业发展重点;出版物发行产业发展重点。建设五大新闻出版产业振兴工程:中央国有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扶持工程;“原动力”原创动漫及民族网游出版工程;绿色印刷和数字化印刷工程;全国性出版物物流体系建设项目(含新华书店“一网通”);农村出版物销售网点建设项目。

(5)顺应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趋势,推进新闻出版业转型和升级。建立以政策为先导、投入为保障、企业为主体、创新平台为支撑、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新闻出版科技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发展以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传播渠道网络化为主要特征,以网络出版、手机出版为主要代表的数字出版等新兴业态,推动数字内容加工、存储、传输、阅读等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与制造,发展电子阅读及有声阅读,改造提升传统新闻出版产业,提高新闻出版企业装备水平和新闻出版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新闻出版内容资源深度整合。加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项目的数字化建设,加快国家数字出版重大工程建设和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新闻出版科技创新工程:中华字库工程;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工程(一期);国家数字复合出版工程;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电子书包研发工程;国家数字出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包括全国党报新媒体信息发布平台项目)。

(6)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有计划地布局布点,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传媒集团和物流企业,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版权交易平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出版传媒品牌,使新闻出版产品、服务、企业、资本“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资助优秀出版物对外翻译,扩展版权输出与对外合作出版的区域和范围,提高版权输出质量。“十二五”时期实现版权引进与输出比例降至2∶1。鼓励企业生产更多的外向型新闻出版产品,保持出版物出口持续增长,到2015年实现出版物出口金额4200万美元。重点支持企业以动漫、网络游戏、期刊数据库、电子书等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开拓海外市场,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到2015年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出口金额超过10亿美元。大力推动印刷服务出口,鼓励企业承接国际高端印刷加工业务,到2015年实现印刷服务出口收入1000亿人民币。支持有能力的企业扩大对外投资,通过多种方式在境外兴办新闻出版实体,拓展新闻出版业务。办好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重要国际性展会,继续开展重要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充分利用香港、澳门区位优势,推动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出口。建设五大新闻出版“走出去”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重点新闻出版企业海外发展扶持工程;两岸出版交流合作工程;中国国际图书展销中心建设项目。

(7)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加快出版物市场和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要素市场建设,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现代新闻出版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新闻出版诚信体系建设,建立新闻出版业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完善新闻出版企业评价体系,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加大版权保护力度,保护原创作品,保护权利人的权益,保护文化创新精神。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打击侵权盗版和非法出版活动,整治市场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