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

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民间武术传承的主要特征是脆弱性、长期性、师承性及非标准性。中国的民间武术在数千年的传承中基本上处于自然发展阶段,甚至可以说是自生自灭状态。技术标准的不同,才使中国武术内容丰富、流派众多,这也是武术“博大精深”称谓的原因之一。民间武术传承的脆弱性特征,使其保护与传承绝不能执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国家武术政策,而是对濒危项目应采取马上抢救。

一、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

民间武术传承的主要特征是脆弱性、长期性、师承性及非标准性。中国的民间武术在数千年的传承中基本上处于自然发展阶段,甚至可以说是自生自灭状态。自然传承中的民间武术如果缺乏农耕文明的社会背景会很快缺少传人。人们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时,传承民间武术就会被放在次要地位。缺乏相关政策与资金的扶持,民间武术的传承纽带表现出了明显的脆弱性。一旦出现传人的责任心不足或意外事件的发生,就会造成传承的断裂,从而使该流派彻底消失。另一方面,民间武术作为非物质的、无形的文化,其传承方式必须是口传身授,最重要的是,这种传承需要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保障技艺的整体传承。时间的长期性,使民间武术的传承必须是师徒传承。“太极十年不出门”,在师徒传承方式下选择的传人必然有人数的限制,这同时又造成了传人少的脆弱性状况。在西方资本主义思潮与文化冲击下,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继承武术文化的传人越来越少。缺少传人的民间武术,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必然受到重大的影响。

民间武术传承的非标准性特征是指民间武术的技术传承遵循一定的拳理,但却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技术标准的不同,才使中国武术内容丰富、流派众多,这也是武术“博大精深”称谓的原因之一。而以竞技武术为特征的体育化的武术,动作量化、明确,是与武术的博大精深联系不到一起的。武术传承的非标准性特征,使拳种流派能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非标准性特征符合中国文化的传承特征,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不但使武术演练有不同的“意境”,也使武术能够终生追求而不懈,这是武术得以千百年来生存于民间的主要因素之一。破坏武术的非标准性,将破坏武术的传承结构,使武术传承停留在表层。竞技武术便是武术标准化的明例。

民间武术传承的脆弱性特征,使其保护与传承绝不能执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国家武术政策,而是对濒危项目应采取马上抢救。在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回族重刀武术、沧州武术、太极拳邢台梅花拳”等六项武术项目位列其中。但其中的少林功夫、太极拳是武术项目中传播最好的项目,已经成为国际化传播的典范。而广大传播不好、濒临失传的地方性武术拳种流派却没有被列入其中,缺乏关注,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极需要国家政策来对其保护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