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术的现代化与文化传承

武术的现代化与文化传承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武术的现代化与文化传承现代的中国武术穿行于文化激进与文化保守的漩涡之中,知识的激增、观念的激变、情绪的激荡、传统的误读与误解,最后作成了一锅历史的“夹生饭”,这其中不得不提到“武术的现代化”。其实,自近代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武术一直在传统与西化的争论中艰难前行。武术传播的核心是文化传承,脱离文化传承的武术传播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武术的现代化与文化传承

现代的中国武术穿行于文化激进与文化保守的漩涡之中,知识的激增、观念的激变、情绪的激荡、传统的误读与误解,最后作成了一锅历史的“夹生饭”,这其中不得不提到“武术的现代化”。回首看,武术现代化有它的历史背景,从民国时期的“中华新武术”,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竞技武术”,以及围绕武术进入奥运会的一系列研究,无不是为了使武术进行现代化转型。但是,从学术的角度看,武术的现代化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武术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慢速形成了现在的武术形态,它与以前的武术一定有所不同、有所发展,还怎样现代化。所以,这是个悖论。因为如果以西方体育的标准,那武术就不是西方体育,如果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武术已经是现代化了。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素以博大精深而著称于世。然而,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西方体育的强势传入,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体育代表项目的武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武术文化的整体形态也遭受了严重的误读与误解。如何应对西方文化的进入,继承并发扬武术文化的优秀传统,成为当代中国武术面临的巨大挑战。有学者指出,中国武术正处于“尴尬的境遇”。即在追求国际化、奥林匹克化的世界之旅中,进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是在竞争中保持独立,还是在竞争中泯灭个性。其实,自近代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武术一直在传统与西化的争论中艰难前行。

随着武术的西方化、体育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在现代社会,纯正的中国武术实际上已经退出了重要的历史舞台,按照现在的发展路径,它不可能再在这个舞台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了。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先生在接受《文汇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武术发展的重要问题是,武术进入奥运会要舍哪些、取哪些?不进奥运会的那些部分怎么继续发扬?不能因为要发展进入奥运会的那几个武术项目而置其余更多的项目于不顾。他进一步指出,武术在农村、在中西部受欢迎的程度高于东部城市。为什么城市里的青少年及其家长愿意学跆拳道而不主动去学武术?其间的原因值得深思。武术是我们的国粹,希望搞武术的人好好研究一下,使武术在国际上发扬光大[1]

武术传播的扩大化,尤其是一味地追求竞技化、商业化,甚至娱乐化,必然会产生“文化空巢”现象。文化空巢原是指物质文化空余外壳的意思。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指出,在我们为那些不知不觉就会被推土机推去的古村落与历史街区心怀忧患之时,是否知道它们已经出现了可怕的“文化空巢”?这些历史形态犹存的村落与街区,如果串门入户就会发现,历史只是在它的躯壳上,并不在其中。里面的家具物什早都面目全非,看不到任何地域特色和文化细节。其实,这种空洞是普遍存在的。有人将其归结为国人缺乏历史情怀与文化眼光,有人则将其归咎为岁月漫长的穷困和一次次对于历史文化人为的粗暴的扬弃[2]。武术也在往“文化空巢”的方向快速移动。在武术体育化的过程中,博大精深的武术逐渐剩下了一些体操式的竞技武术,文化大量流失,徒留空巢。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对中国文化的这种断裂现象甚是忧虑,他认为,现在世界各国都急切地向中国伸出手,让我们给他们介绍中华文化,而我们只能拿出京剧、高跷、剪纸、泥人等,这些都只是文化形态,既不是文化的整体,也不是文化的精髓与核心。只有中国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中华文化自觉,我们才能把自己的文化贡献给世界。许嘉璐引用一位留美中国学者的说法,没有文化的经济,再发达也是建立在沙滩的高楼大厦,一旦局面有临时的变动,就像脚底下的沙一样流走,最后什么都不剩[3]。武术竞技化的终极走向是奥林匹克武术,一旦出现传播失败而再重新回归传统时,恐怕传统的资源已所剩无几,真的只余“空巢”了。

武术传播的核心是文化传承,脱离文化传承的武术传播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策划了“世界文化发展十年”(1988—1997)活动,并于1992年成立了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1995年,该委员会推出研究报告,认为脱离人或文化背景的发展是一种没有灵魂的发展。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提出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该计划指出,“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4]

针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季羡林先生提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著名论断[5],体现了本土家园意识和人类资源共享意识。王岳川教授提出“发现东方”的新思想[6],强调“发现”是探索和重新解释,是对历史尘埃的拂去,是对被遮蔽的形象的重新清理,是对歪曲的文化身份的重新恢复。中国武术作为历经数千年仍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形态,经过欧风美雨的冲击后出现了新的文化形态。体育化、竞技化的武术已经不是中国武术的精粹代表,过分的西方化,使竞技武术完全按照体操的模式发展,从“文化传承”角度,定量化的竞技武术根本就不存在传承的问题。只有历史延续的、固有的武术传统才需要传承、需要生存,才能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与交流提供可资借鉴素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