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代武学与民间武术传播

宋代武学与民间武术传播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宋代武学与民间武术传播1.宋代武学的史实与价值述评武学之名肇始于唐代,而作为一种学校建制,实兴盛于宋。2.宋代民间结社的价值述评在中国武术史上,民间武术组织曾经为武术的传播与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分析历史上民间武术组织的传播可为现代武术组织传播提供借鉴。宋代还有另一类民间社团,属于秘密武装会社的性质。

二、宋代武学与民间武术传播

1.宋代武学的史实与价值述评

武学之名肇始于唐代,而作为一种学校建制,实兴盛于宋。武学创办于宋仁宗时期(1043年),其目的原是为了培养军事人才,但仅存了三个月,当年停办。1072年,神宗复建武学于武成王庙。“武学生员以百名为额”。武学入学的资格规定:在京无品位低级使臣、门荫子弟、平民经京官荐保及考核合格者可入学;由地方官员荐举武举人,则可面试入学。徽宗于1102年建立了州县武学。中央武学学制三年,学习内容为诸家兵法和各种军事技术与军事指挥,每年春秋两季考试马、步射等武技和兵法,合格者可参加殿试,或出任武官、充任教头。地方武学考试优秀者可进中央武学。明清武学与北宋相仿,只是武技考试内容略有增减。武学的开设,提高了习武人员的理论素养,促进了武艺与兵家谋略及阴阳家思想的结合,推动了武艺训练理论、战术思想的发展。从对武术发展来看,它不但对武术在学校传播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开创了武术通过学校向军队传播的先河,武学对当时社会的习武之风也有一定的作用。

2.宋代民间结社的价值述评

在中国武术史上,民间武术组织曾经为武术的传播与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分析历史上民间武术组织的传播可为现代武术组织传播提供借鉴。

宋朝出现了以乡社为基础的武艺结社组织,这些组织属于下层民众的社交团体,多与乡邻、行业、信仰相关,带有互相协助的性质。这是众多的小生产者、平民百姓克服己身势单力薄以维持生存的组织形式。北宋年间宋王朝与金签订澶渊之盟以后,边州郡的百姓自相结为“弓箭社”。“不论家业高下户出一人又自相推择家资武艺众所服者为社头、社副、录事,谓之头目,带弓而锄,佩剑而樵,出入山坂,饮食、长技与敌国同。私立赏罚,严于官府。分番巡逻,铺屋相望。若透漏北贼及本土强盗不获,其当番人皆有重罚。遇其警急击鼓,顷刻可致千人,器甲鞍马常若寇至,盖亲戚坟墓所在,人自为战,敌浑畏之。”[6]这样的社团属于民间村社的军事自卫组织。北宋至南宋初,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还有抗金武艺组织“忠义巡社”。他们“尝于庄井附近便处”,“教习武艺”。这些结社组织遍布各省,从习武价值趋向看,突出了实用性,并与军事武艺有紧密的关系,总之,其对武术的传播有促进作用。宋代还有另一类民间社团,属于秘密武装会社的性质。《宋史·薛颜传》提到的仁宗时耀州的“没命社”是地方上一霸;《曾巩传》和《石公弼传》分别提及的“霸王社”和“亡命社”,则似乎是民间游侠的武装[7]。以上这些结社,有的是防御外族侵略,有的是为反抗压迫剥削而结社的,都比较注重武术的技击性,突出表现在对武术习练内容的实用价值趋向上。他们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民间武术的传播与发展。

南宋时,城市商业繁荣,城市人口增加,出现了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武艺社团。在都城临安出现了争交的“角抵社”、“相扑社”;射弩的“锦标社”、“川弩社”、“射水弩社”、“川弩射弓社”、“射弓踏弩社”;使棒的“英略社”等。社的成员因社不同而异。如“射弓踏弩社”成员大都为武士;“角抵社”、“相扑社”大都是有膂力的角抵手[8]。这些有同一武术技艺的“社友”在一起,利于进行武术的交流与传播。这种同类相聚的特征,为现代社会的武术传播提供了参考价值。因为,这提示现代社会的武术组织也应以拳种流派为特色成立,可选择某一群体,比如老人、妇女、青年等进行组织传播。国家也应积极鼓励和支持武术组织、社团的各类武术活动,以推动武术的社会化发展。

3.宋代套子武艺的价值述评

由于宋代城市经济繁荣,一些城市出现了前代所没有的固定游艺娱乐场所——瓦舍勾栏。据吴自牧《梦粱录·瓦舍》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舍,去时瓦解’,易聚易散也。”瓦舍之中,用装饰有花纹图案的栏木或绳网,拦成一个个的圈子叫“勾栏”或“游棚”,是专门表演各种技艺的场所。在瓦舍的各种技艺,名目繁多,其中有“作场相扑”、“使拳”、“使棒”等。表演时,“先以‘女飐’在相扑表演之前打套子,令人观睹,然后以膂力者争交。”[9]其中“套子”与当今的武术套路十分相近。明人何良臣在《阵纪》中用“套子武艺”来称套式武技就是例证。套子武艺的出现是武术趋于成熟的显著标志,更为重要的是,套子武艺的表演功能的出现,为武术的“艺术”化特征提供了历史依据。武术的属性中,“艺术性”应是其主要特征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