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族民间技艺的传承

回族民间技艺的传承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回族先民进入中国以来,一直以从事商业和手工业闻名。这对后来回族的手工艺传统有重要的影响。民国时期,回族的各种民间技艺继续以祖传家授、师徒相授等形式得以传承,并在某些领域出现了不少的手工艺高手。回族医药业在民国时期继续传承。民国时期最有名的回族医药业,当属河北定州的白敬宇眼药。在回族民间手工艺中,有一种值得关注的装饰性雕刻艺术:砖雕。回族民间工艺大师,则有苏绣大师金静芬和内画壶大师马少宣等。

回族民间技艺的传承

回族先民进入中国以来,一直以从事商业和手工业闻名。在元代东迁的回回人当中,有不少是专门从事手工业的工匠。马建春在《元代的西域工匠》一文中指出,元代有大量东迁的西域工匠,基本上分为三大类:一为军匠,主要生产各种战争器械及军事用品;二是专门为皇室及王公贵族制造生活用品和奢侈品的工匠;三是从事杂役的工匠。这些工匠成为隶属于官府的匠户,职业是子孙世袭的。这对后来回族的手工艺传统有重要的影响。民国时期,回族的各种民间技艺继续以祖传家授、师徒相授等形式得以传承,并在某些领域出现了不少的手工艺高手。

回族素有经营珠宝业的传统,在元大都建成前后,北京有两处专售珠宝的所谓“沙拉”市,一处是今天牛街的沙栏胡同,另一处是今天鼓楼附近的沙络胡同。明代,仍有许多回民经营此业,有“识宝回回”的说法。北京回族经营珠宝业在清朝中叶因贵族及皇家服饰的需要曾盛极一时。民国时期,北京回回玉器业也曾几度兴旺。1935年,成立了回族北京市珠宝玉石同业公会。1948年,全市有回族珠宝玉石铺和摊商151户,著名的如永宝斋,雇工达60多人;同源斋、荣兴斋、集珍斋等都经营出口;古玩商铁宝亭有“珠宝大王铁百万”之称;回族经营的20余家中外洋行,专门收购珠宝玉石销往海外。到1950年,全市回汉经营珠宝业的仍然有62户,其中回族占38户,占61.29%。珠宝业商人对回族宗教、文化以及教育的发展均多有资助,其中最著名的事例是1942年,珠宝商人刘仲泉卖掉了商号,破产为西北中学还了债。

回族医药业在民国时期继续传承。近代的著名回族学者和医生丁竹园,主持和创办了以中医为主的中医研究会,使回族医药学的影响一直持续到当代。出身于河北保定中医世家的哈荔田(1911—1989年),早年师从国医泰斗施今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便享誉津门,在中医诊治和理论研究上造诣颇深,尤擅长妇科。民国时期最有名的回族医药业,当属河北定州的白敬宇眼药。

img120

绽成元砖雕代表作:临夏东公馆“双品富贵门”局部

在回族民间手工艺中,有一种值得关注的装饰性雕刻艺术:砖雕。回族砖雕艺术以河州(今临夏)和天津最负盛名。河州有以绽成元(1903—1980)为代表的“绽派”,其代表作是临夏东公馆的189幅砖雕;以周声普(1908—1987年)为代表的“周派”,其代表作是临夏红园砖雕。在天津,回族艺人马顺清、赵连壁将刻砖由泥瓦细活发展为砖刻艺术。马顺清的外孙刘凤鸣进一步发展了砖雕艺术,人称“刻砖刘”。至今,在中国西北各地都可以看到用精美砖雕装饰的清真寺和其他宗教建筑

回族民间工艺大师,则有苏绣大师金静芬和内画壶大师马少宣等。金静芬( 1885—1970)原名彩仙,小名杏宝,苏州回族。她自幼学苏州刺绣,曾拜沈寿为师,并随师进京任清农工商部工艺局绣工科教习。1911年后曾在苏州武陵女校、苏州女子职业学校、南通女红传习所任教。她的作品题材广泛,有花鸟、人物、山水,尤以古令人物见长。作品有《水墨苍松》、《猫戏图》等。内画壶是在北京流传的一项著名的传统工艺门类。回族艺术家马少宣(1867—1939年)是清末至民初一位卓有成就的内画壶艺术家。马少宣不仅在内画人物肖像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且他对内画鼻烟壶的重大贡献还在于其成功地将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再现于小小的鼻烟壶中,成为空前绝后的大作。1915年,他挑选了十六件作品参展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赢得“时流之冠”的赞誉。他的许多杰出的作品,为世界上许多博物馆和收藏家所珍藏,成为传世之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