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术传播的把关人说

武术传播的把关人说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武术传播的把关人说武术传播的把关人就是武术传播者。目前官方武术传播者主要是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及各个省市的武术管理中心。如新中国成立后编创的竞技武术就是官方武术传播者大力推广的武术内容。3.武术传播者的权力武术传播者的权力充分体现在“把关”的权力上。6.武术传播者的借“名”传播的策略研究武

六、武术传播的把关人说

武术传播的把关人就是武术传播者。凡是直接传播武术或是对传播武术具有指导和管理作用的个人和组织都是武术传播者。传播者是传播过程的首要要素,是传播活动的发起人,对武术传播过程尤其是传播的内容起主导作用。本部分主要论述武术传播者的类型、特征、权力和责任,并突出传播者对整个武术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的作用。

1.武术传播者的类型

(1)按照是否属于政府部门为标准,可以把武术传播者分为官方武术传播者和民间武术传播者。目前官方武术传播者主要是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及各个省市的武术管理中心。官方武术传播者代表国家和政府传播武术,对整个武术的国内外发展起主导作用。如新中国成立后编创的竞技武术就是官方武术传播者大力推广的武术内容。民间武术传播者是自发形成的,以传播武术、选择传人、使武术拳种得以传播下去为目的,如民间拳师;或者从经济利益出发,如武术馆校,通过传播武术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还有爱好武术,以协会或研究会的形式存在,以研究和传播武术为目的的传播者。官方传播者和民间传播者有很大的不同,官方传播者主要倡导武术中的竞技内容,并以国家和政府的名义在国内外推广;民间传播者在官方传播者的引导下进行,同时传播非竞技武术。

(2)按照传播者是否从属于组织,可以把传播者分为个人传播者和组织传播者。个人传播者广泛存在于中国的民间,他们以收徒和收学生的形式向国内外传播武术。以组织的形式传播武术规模大,覆盖面广,如武术协会、研究会等武术组织遍布世界各地。一般情况下,城市多以组织的形式传播武术,乡村多以个人的形式传播武术。

官方武术传播者与民间武术传播者在传播的内容、途径、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组织传播与个人传播在传播方式上也有很大差异。对传播者进行分类,有助于为不同的武术传播者进行定位,并提供有针对性的传播对策,对武术的未来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2.武术传播者的特征

武术传播者是武术传播活动进行的首要条件。传播者的特征表现为拥有武术技术或具有主导武术发展的能力。拥有武术技术是进行武术传播的先决条件,管理武术、传播武术、主导武术发展的组织管理机构也是武术传播者。如民间武术拳师、国家和地方的武术主管部门等都是武术传播者。武术杂志、电影、图书等媒体的工作人员也属于武术传播者。

3.武术传播者的权力

武术传播者的权力充分体现在“把关”的权力上。这符合传播学的把关人理论。而“把关”主要体现在对传播内容的把关上。在师徒传承中,师傅有权决定对弟子传什么内容和不传什么内容。在官方传播武术时,武术主管部门有权决定传播什么项目和不传播什么项目,扶持某项拳种和不发展某项拳种。如对散打、太极推手、短兵等试点等都是由武术主管部门决定的。武术杂志有权力决定登载什么文章和不登载什么文章。武术影视的导演和制片人有权对影视中的武术内容进行取舍,等等。以上都体现了武术传播者“把关人”的角色和权力。武术传播者的“把关人”权力的认知,可以使传播者产生责任感,以便在进行传播实践中多考虑武术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

4.武术传播者的责任

武术传播者的责任首先表现为使武术技术与武术文化代代相传。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子项,蕴含着其中的主要内容。这一独具特色的民族项目历经千百年劳动人民的智慧加工,成为现在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瑰宝。武术之所以被称为文化,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在世界上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中都没有形成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融文化、艺术、体育于一体的项目。而这一项目又有如此深厚的底蕴,涵盖了哲学、伦理、兵法、美学、舞蹈、戏剧等方面的内容和要素,且如此绚丽多彩、生命力旺盛,虽历经多朝统治阶级的严禁,却依然繁荣于中国民间,以德艺一体的形态传承了数千年。现代的武术传播者仍然担负着对武术的整体文化进行继承与传播的重任,尤其是对武术中的精华内容要保护、传承下去。官方传播者一方面要把“体育化的竞技武术”首先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要对一百多个武术拳种流派进行保存、保护、传承,这是中国武术真正的精髓。作为武术的个人传播者,应在现代传播理念的指导下,去除武术中的糟粕部分,把利于武术发展的思想和内容传播下来,并确保技术的完整保留,尤其是各个拳种流派的特色内容与精华部分。武术传播者要在保障武术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把武术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以造福于人类,这就是武术传播者的责任。

5.武术传播者进行成功传播的主体因素

武术传播者的主体因素,对传播效果起主要作用,具体可以分为权威性、可信性和熟知性

权威性是指传播者具有使传播对象相信、听从的力量、威望和地位的特质。权威性越大,传播影响就越大。首先,它表现在权力和地位上。如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就具有权威性。当然,权威性不仅体现在行政权力方面,还有专业性的权威,如个人传播者在资历和威望上的权威性——一个有社会影响的武术名家在其影响范围内能够更加有效地传播武术,具有专业特长的武术习练者往往更容易传播本项目的武术,如专门从事形意拳的人在传授形意拳时比不专业的人更有说服力。

可信性也是武术传播者所必须具备的。它建立在一个对传播者的长期认识基础上。不论是官方传播者还是民间传播者,不论是组织传播者还是个人传播者,对传播对象来说,可信度高的就容易被接受。这就是现在有些武术馆校越办越好,而有些武术馆校却在走下坡路的根本原因。青少年在武术馆校不能实现“文武双全”的教育效果是使家长放弃孩子学武的重要原因,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只靠虚假广告传播是不能持久的。可见,传播者必须遵守诚信传播原则。

熟知性与其说是主体因素,不如说是一个传播技巧。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使广大武术爱好者能够知道,是成功传播的重要因素。为人所熟知的武术学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求学。2007年,河南最大的武术学校人数已经超过两万人,而有的武术学校只有几十个人。一些武术馆校为了增加人们熟知程度,在各类武术比赛时购买冠名权。需要指出的是,熟知是建立在真实、实力的基础之上的。不论是个人传播者还是组织传播者,使传播对象熟知对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6.武术传播者的借“名”传播的策略

研究武术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借用“名”事物进行传播是一个常用的传播策略。历史上,武术界的各门各派都喜欢在本门树立一个武林高手,以此来促进本门的传播。或者,假借一个历史名人作为本门拳术的创始人,如张三丰武当拳的创始人,达摩是少林拳的创始人,赵匡胤是红拳的创始人等等,都是借着“名”人来传播武术。还有借着“名”拳来传播的,比如少林拳出名之后,许多拳种都附和到少林拳系中去,遍布全国的以“少林”作为武术馆校名称中的词语无不是借“少林”之名的。现在,武术界经常引用邓小平同志的“太极拳好”题词,也是借用名人的传播效应。以“名”传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恰当的借“名”来传播武术是一个重要的传播策略。

7.武术传播者的典型代表:武术名家

武术习练者遍布全球,其中的武术名人、专家均可称之为武术名家。武术名家是客观存在的,并对所属区域的武术传播起着主导作用。充分发挥这些武术名家的作用,能够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发挥武术名家的作用,需要由主管部门进行引导,可建立网络,让他们为传播武术做贡献。

小结

武术传播的内容说中论述了武术传播的内容包括技术、文化与文化空间;武术传播的功能说中提出了武术的文化功能与教育功能;武术传播的模式说中构建了武术传播的基本模式;武术传播的原则说中总结了武术传播的诚信传播、针对传播、分层传播、渐进传播、古已有之、文化传承原则;武术传播的整体说中提出了武术的整体传承论与和谐共生论;武术传播把关人说中,提出了武术传播者的责任与要求。

【注释】

[1]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中国武术史》,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310—311页。

[2]康戈武编著:《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第172—225页。

[3]张山编著:《武术学概论》,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28—241页。

[4]《中国武术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编:《中国武术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5]参见王志诚编著:《中国少北武术》,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其中“关于转发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专家评审组《关于少北拳的评定结论》和《少北拳评定会议纪要》的通知”“体武字(1996)035号,签发人:张耀庭”。

[6]郭玉成:《体育的武术与文化的武术》,《武术科学》,2007年第5期,第1—3页。

[7]邵培仁:《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59页。

[8]沈厚等译,莱斯利·怀特:《文化的科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页。

[9]林之达:《传播学基础理论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82页。

[10]查有梁著:《教育模式》,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页。

[11]季建成:《武术走向世界不同模式的研究》,《体育科学》,2000年第4期,第22—23页。

[12]邵培仁著:《传播学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56页。

[13]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7页。

[14]段伟文:《整体论何以成为科学研究的新路径》,《科学时报》,2006年11月30日第B3版。

[15]胡守均:《让我们倡导“社会共生”》,《文汇报》,2007年2月7日第6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