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术传播的功能说

武术传播的功能说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武术传播的功能说武术传播的功能是指武术传播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及其对人和社会所起的作用和效能。对武术传播功能的深层次分析,有利于把握武术传播功能的全面性。这种特殊性形成了武术的文化性,使武术成为中国、中国人的特征之一。文化以技术为载体在武术传播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发展传播。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样具有这一特点。

二、武术传播的功能说

武术传播的功能是指武术传播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及其对人和社会所起的作用和效能。它是武术传播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现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武术传播的功能认识得越清楚,武术传播的方向就越明确,效果则越显著,这是武术传播功能的意义所在。武术传播者如果能够充分认识武术传播活动的功能,就会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和方式去展示和释放这些功能。

研究武术传播的功能对武术传播活动的方向性、连续性和整体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武术传播功能的深层次分析,有利于把握武术传播功能的全面性。

从呈现的方式来看,武术传播的功能可以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功能是人们可以明显看出或感觉到的作用和效能;而隐性功能则是人们不易察觉的作用和效应。这两者有可能产生正面作用,也可能产生负面作用。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R. Merton)在《明显的和潜在的功能》一文中,把显性功能解释为有意图的、有意识的、预想的功能效果,把隐性功能叫做无意图的、无意识的、未能预想的功能效应[7]。显性功能是武术传播者为实现传播目标而明确提出来的,容易得到实现和发挥,而隐性功能则是在传播活动的过程中隐藏着,在很长时间后才反映出来或者为传播者所没有考虑到的。比如,目前流行的武术学校,在武术传播过程中,其经济功能是显而易见的,而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却少有人探讨。

从功能释放的效应来看,武术传播的功能又可分为正功能和负功能。正功能是武术传播的正常效果,而负功能则是由传播者或武术本身的价值功能的异化所造成的。比如,在师徒传承过程中,师傅把武术技术与文化传授给徒弟,希望其获得道德和技艺的提高,起到武术的教育功能,这是正功能的发挥。但若徒弟得到这一技艺,却去危害社会,就会产生由于价值的转换而造成的武术传播的负功能。

武术传播的功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有不同性质的功能。

1.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武术传播具有文化功能

对武术传播文化功能进行理解首先要明确武术自身的文化性。首先,武术本身是一种文化。在世界历史上,像中国武术这样拳种丰富、流派众多的文化形态是极其罕见的。只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才能产生这样丰富多彩的技击艺术。这种特殊性形成了武术的文化性,使武术成为中国、中国人的特征之一。其次,武术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武术在形成的过程中经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并在其氛围中产生、发展和成熟,自然地融汇了易学、兵法、伦理、美学、养生、舞蹈等多方面的内容,使武术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文化以技术为载体在武术传播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发展传播。由于武术首先是文化,所以文化属性为其主要属性,武术传播的首要功能是文化功能。

武术传播对武术文化本身发展至关重要,这是武术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武术之所以代代相传、历久弥新,不得不归功于传播了。文化人类学家莱斯利·怀特在考察人类文化的发展进程时说:“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是一个连续统一体,是一系列事件的流程,是一个时代纵向传递到另一个时代,并且横向地从一个种族或地域播化到另一个种族或地域。”[8]怀特从传播的角度,把文化看作是纵向和横向传播流程的统一体,对文化本质的解释可谓独树一帜。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样具有这一特点。

从文化传播与传承的角度,武术传播主要有三方面功能。

(1)促进了武术技术与武术文化代代相传。

武术传播的重要功能是承接和传播文化。它可以将武术技术和武术文化继承并传播下来,使之世代相传并与其他文化相互作用。不论是拳种流派的纵向传播,还是横向传播,都使武术技术与文化得到了流传与保存。

(2)促进了武术拳种流派的交流和新的拳种流派的产生。

武术传播能够促进不同拳种流派的技术与文化交流,在这种交流中产生新的拳种或流派。如太极拳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陈氏、杨氏、吴氏、孙氏、武氏、赵堡等不同流派;南拳中蔡拳、李拳、佛拳在传播中形成蔡李佛拳;王芗斋集多家武技之长创立了意拳(大成拳);在少林寺佛家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形式的少林拳,等等。总之,武术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拳种,这是武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表现。在武术传播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曾在社会上迅速发展的木兰拳,就是一个创新的实例。竞技武术是武术体育化创新的典型案例,少林拳也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竞赛体系,但创新不能远离传统或失去传统。

(3)促进了武术拳种流派理论和技术的增殖。

武术传播的另一个功能是积淀和增殖文化。武术传播使武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得以沉淀和积累。武术传播的时间越长久,文化积淀就越深厚。这种积淀使武术理论逐渐丰富和完善,使武术技术更加精细和多变,使武术内涵越加丰富和深邃。这一特点符合文化传播的规律。因为人类文明成果的积累离不开世世代代的传播活动。文化不是零碎的、瞬间即逝的画面,而是一种大浪淘沙般的沉积,时间越久,内容越淳厚。不过文化的传承和沉积不是一个简单机械而又僵化的传递过程,而是有所扬弃、有所借鉴、有所创造的文化增殖过程。武术在传播过程中完成了这种增殖,因为武术传播过程中,考虑了如何通过更好的传播方式来促进武术技术和理论传承和积累,为武术未来的发展服务。

2.从武术传播对象的角度出发,武术传播具有教育功能

武术传播过程对传播对象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这种价值首先体现在武德培养上,在传统武术中,武德的传播是一以贯之的,由一般弟子到入室弟子需要进行武德的培养与考验,成为入室弟子后,仍然要进行武德的考验与加强才能最后得到老师的真传。其次,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意志力的磨炼、自信心的培养本身也是一种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

教育功能的实质是对武术习练者的身心调节和锻炼。从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可以看出,自我作为社会的存在,首先有意识和潜意识之分;其次,自我的各种冲动从里到外受到社会协调的干预,即潜意识被压抑在人的心灵深处,企望获得解放。因此,人类反复寻求释放压抑的途径,寻求各种各样的隐秘、迂回的途径,以逃避意识形态部门的检查。寻求成功便是转移升华,通过武术等形式,以不违背道德约束的合理手段来释放被压抑的潜能,成为社会可容纳的形式。武术运动,可以消除紧张与拘束,使人精神振奋,让人的潜在能量向无害的方向发展,让人的情感在武术习练过程中得到完善。因此武术传播对传播对象来说,是一种心灵的教育过程。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武术传播的教育功能逐渐由过去主要靠师徒传承转变为现在由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来承担。

3.从武术传播者的角度出发,武术传播具有经济功能

武术传播的经济功能并非武术本身所具有的功能,而是武术在传播的过程中,可以满足社会需要而自然形成的一种功能。在历史上,许多拳家名师都曾通过传拳授艺来谋生。太极拳名家杨露蝉就在京教拳,许多民间拳师也把传播武术作为职业。武术传播所具有的经济功能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得到发挥,各种各样的武术馆、武术院、武术学校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武术馆校大约1 200多所,在校学生数百万。如此大的社会需求,使武术传播者逐渐专业化、职业化。部分习武者只需要传播武术便可以获得经济利益,从而达到生活所需。武校的教师、大学的武术教师、体工队的武术教练等都在以传播武术作为自己的工作和职业,许多拳种流派的传人也在世界各地通过传播武术达到谋生的目的。

武术传播者在发挥武术传播的经济功能时,其传播内容多以武术技术为主,且以竞技武术为主,传统武术的传播总体上处于弱势,这与竞技武术属于官方传播而民间传统武术属于民间传播有关。需要指出的是,在开发武术经济价值的同时,要注重传播武术的文化内容,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点,以利于武术在未来能够越走越远,健康、可持续发展。如果急功近利,在获得眼前利益的同时,也将面临把武术的未来葬送的风险。

4.武术传播可能产生负面功能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武术传播也不例外。武术传播在发挥其文化传承功能的同时,要注意其传播过程可能产生的负功能,以避免负功能影响到武术传播的效果。

在民间武术的师徒传承中,除传播技术内容外,往往把封建特色浓厚的宗法派别、江湖义气等附加传播给了武术学习者。学习者在接受这种价值观念后将会影响到其性格的发展,以至其以后的行动付诸于社会实践,从而有可能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这便是武术传播产生的负功能。现在武术馆校盛行,但大多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流向社会。这些获得技击能力的武校学生,如果缺少道德教育,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中国武术“散打王”赛事曾经在社会上影响很大,成为通过电视媒体传播武术的典范。但是,在一方面通过媒体向社会上传播武术,使人们关注武术、学习武术的同时,另一方面,由于比赛太残酷,血腥和暴力也随之令大众直面,使人们对武术文化的整体产生误解,造成传播的受众多,但学练受众反而减少。造成这些负功能是因为对传播内容把握不准确。如何充分发挥武术传播的正功能、减少负功能,应该是当前武术专业传播者、传播组织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