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外报道与新闻发布政策的调适

对外报道与新闻发布政策的调适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对外报道与新闻发布政策的调适对外报道的程度与质量同对外新闻发布政策密切相关。对外新闻发布不仅为对外报道提供官方的新闻来源与报道对象,提供政府的对外新闻发布的口径、方式、领域与频率,而且直接影响对外报道的影响力、公信力、时效性。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对外宣传与对外报道工作意义重大,作用突出。

二、对外报道与新闻发布政策的调适

对外报道的程度与质量同对外新闻发布政策密切相关。对外新闻发布不仅为对外报道提供官方的新闻来源与报道对象,提供政府的对外新闻发布的口径、方式、领域与频率,而且直接影响对外报道的影响力、公信力、时效性。因此,新闻发布在对外宣传、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方面作用重大,一直是中央外宣工作的重要领域。

政府新闻发言人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美国,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17]中国的新闻发布制度起步比西方晚了大约一百年。据学者考证,1912年5月18日下午,当时的国务总理唐绍仪邀集20余名在京新闻记者开了一次谈话会,决定设立“新闻记者招待所”。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新闻发布,但当时没有设立固定的新闻发言人。1949年以前,国内政局动荡,国共两党的有关部门都曾举办过各类记者招待会,但多为不定期的临时新闻发布,并未形成稳定的制度。新中国成立后,直到改革开放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虽有几次影响很大的新闻发布事件,但新闻发布工作在我国仍是“冷门”。1965年7月20日,前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和夫人从海外回归祖国,在海内外引起轰动,成为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9月26日下午,李宗仁在北京举行盛大的中外记者招待会,到会中外记者达300多名,其中包括李宗仁专门邀请来参加记者招待会的60多名港澳地区的中外记者。为准备这次记者招待会,应李宗仁的要求,周恩来总理推荐了新华社社长兼《人民日报》总编吴冷西、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龚澎、国务院外事办副主任张彦和中宣部副部长姚溱当顾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6周年前夕(9月29日),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陈毅在北京举行盛大的中外记者招待会,近300名中外记者出席。在记者招待会上,陈毅侃侃而谈,就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国共合作等一系列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国际社会反响强烈。“文革”十年,中国的新闻发布基本停滞,偶有记者招待会,也是来华的个别外国首脑或政要举行的。[18]

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创立于改革开放之初(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其出发点就是“满足对外宣传需要”,还有就是基于外事需要。1982年初,中央对外宣传领导小组起草了《关于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请示》。经中央书记处批示同意后,中宣部、中央对外宣传领导小组于1983年2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和加强对外国记者工作的意见》,要求外交部和对外关系较多的中央部门确立新闻发言人,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新闻。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中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19]11月,中央对外宣传领导小组制定并下发《新闻发言人工作暂行条例》,明确规定新闻发言人的资质、任务和职责,以及新闻发布的方式、对象与组织协调等。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正式建立,标志着新闻发布制度的初步形成。但是,除外交部等少数部门设立发言人开展发布工作外,新闻发布工作进展缓慢。由于1988年中央精简机构时,撤销了中央外宣领导机构——中央对外宣传小组。因此,在1989年的政治风波前后,主持国务院新闻发布会、担任国务院新闻发言人的是当时的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主任袁木。

1993年初,为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开始负责国务院新闻发布和协调各部门新闻发言人工作,并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的形式组织新闻发布,陆续邀请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新闻发言人出面介绍情况,答记者问。2003年前,国务院新闻办、外交部的发布会成为我国政府新闻发布的主要阵地,其他部门逐步建立起经常性的新闻发布制度,但大多以不定期召开新闻通气会、提供新闻通稿等方式发布新闻。2003年是我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传染性极强的疫情——“非典”袭击中国,造成民族灾难,这直接推动了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在疫情爆发之初,政府的处理并不成功。从2002年11月16日广东发现第一个“非典”病例,到2003年4月20日,政府有关部门仍采取传统的管控封堵方式压制疫情信息扩散,却造成民间小道消息泛滥,加剧社会恐慌。从2003年4月20日起,中央政府果断地改变了处理方式,强化通过正式渠道发布信息的措施,卫生部和北京市都举行了多场新闻发布会,增强了权威信息的影响力,小道消息得到有效遏制,政府面对的舆论压力反而大大减轻。“非典”期间的负面教训与正面经验,使党中央、国务院认识到对信息公开透明的正面意义,决定建立健全对外新闻发布机制。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为便于人民群众知情和监督,要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2004年1月9日,李长春在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建立健全新闻发布机制,新闻发布要经常化、规范化,要建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各部委、省级人民政府的三个层次的新闻发布机制和工作程序。涉及党和国家重大政治事件和重大经济活动等内容的新闻,要由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向国外记者介绍情况”。2004年4月8日,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对外宣传工作的意见》,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对上述内容予以确认。至年底,我国政府三个层次的新闻发布体制已基本建立,新闻发布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据统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各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三个层次2004年举办新闻发布会近900场,2005年1088场,2006年达到1321场。特别是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由2003年以前的每年30场左右到2003年的41场和此后每年60场左右,影响不断扩大。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对外宣传与对外报道工作意义重大,作用突出。三个层次的新闻发布已经成为海内外新闻媒体获取中国各级政府权威信息的主渠道,为塑造开明、开放、务实、高效的国家形象作出了重要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