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文精神研究的人学转向

人文精神研究的人学转向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人文精神研究的人学转向人文精神研究的人学转向开始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之后。“以人为本”的人学转向是当今中国人文精神研究发展的一次飞跃。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逐渐成为主流。新闻传播人文精神也推动着新闻报道题材的丰富与衍变。

三、人文精神研究的人学转向

人文精神研究的人学转向开始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之后。我国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充分调动了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人的价值、人的潜能充分得以实现,人的主体性得以确认,经济社会得以发展和繁荣。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人的研究也就日益显得必要,对人性的关注、对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环境的体察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这一理论,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以人为本”的人学转向是当今中国人文精神研究发展的一次飞跃。人文精神研究的人学转向开启了对人的全面研究,从意识形态争论走向人文科学研究建设,开始对许多问题进行广泛探讨,比如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问题、人的主体性问题、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等。“人学的最高功能和根本目的之一,就是为当代人类发展实践提供核心的文化理念,即核心的人文精神。”[1]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闻传媒也充分认识到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意识到只有把人的需求和发展作为传播的重心,才能凸显与时俱进的品格。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者喻国明指出,传媒经济其实是一种“影响力经济”,传媒的影响力来源于新闻报道真正能以人为本、关注人、尊重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逐渐成为主流。从《生活空间》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到《南方周末》“让无力者有力,让悲愤者前行”,再到《冰点》告别精英回归平民视角,现在各类都市类媒体,都开始把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的命运,把人作为新闻报道的中心。人文关怀精神在新闻传媒的定位、内容、报道角度、传播方式等方面都浓墨重彩地得以彰显,新闻的视角前所未有地深入中国社会的微观层面,贴近了社会中的每一个普通人。在一档名为《北京最后的粪桶》的节目中,几乎没有明确的、具备时效性的新闻事件,只记述了五个在繁华都市里脚踏实地地坚守岗位的挑粪工人每天的工作。报道中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家庭生活和心愿以及他们朴素的人生观,没有任何豪言壮语,没有任何华丽的词藻,但却赢得了受众广泛的关注。探其原因就是该报道中渗透了深切、浓厚的人文情怀。新闻传播人文精神也推动着新闻报道题材的丰富与衍变。新媒体、传统媒体与民间舆论形成合理的立体式新型舆论监督,如对广西南丹矿难、山西黑砖窑事件、福建PX事件的曝光等,究其所成,也都是人文精神的胜利。特别是2008年有关四川汶川地震的报道,我国新闻媒体前所未有地关注民生与人性,使人文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倡导和弘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