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文精神研究的人文转向

人文精神研究的人文转向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人文精神研究的人文转向人文精神研究的人文转向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党的十四大前后。这是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的概念并展开讨论,对人文关怀的追求从此走上了一条自觉的道路。通过这次讨论,人们对人文精神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市场经济下人文关怀的主旨是确立生产的中心和目的,而非生产的手段,反对人成为物的奴隶、成为金钱的奴隶等。

二、人文精神研究的人文转向

人文精神研究的人文转向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党的十四大前后。在这一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人们的物质欲望极度膨胀,但同时道德滑坡、精神空虚、信仰缺失、商品拜物观念已渗透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意识深处。在这种状况下,人们开始反思市场化所带来的问题。市场经济与人文精神到底是什么关系?市场经济导致人文精神丧失,还是促进人文精神生长?当代中国需要提倡什么样的“人文精神”?在这场讨论中,人们对于什么是人文精神看法不一,对何谓“人文精神”虽无统一标准,但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这是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的概念并展开讨论,对人文关怀的追求从此走上了一条自觉的道路。通过这次讨论,人们对人文精神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市场经济下人文关怀的主旨是确立生产的中心和目的,而非生产的手段,反对人成为物的奴隶、成为金钱的奴隶等。提出了要建立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人文精神”,就是要求永远把人放在首位,在人与物的关系中,核心是提倡人有高于物的价值和尊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新闻媒体逐步走向“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道路,追求经济利益是新闻传播活动的目标之一,但经济利益的获得要以满足社会公众信息需要为前提,不能以损害社会公众利益为代价。新闻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发展、进步服务。在这一时期,我国新闻传媒逐步树立了“受众本位”的传播理念,加大了对贴近生活、服务群众的新闻的报道力度,关注寻常百姓的生存状况,突出民生问题,新闻传播活动开始把体现人文关怀作为传播理念来追求。这种体现肇始于1993年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中的《百姓故事》。《百姓故事》将镜头对准真正意义上的老百姓,或者说是占中国大多数的普通人,用平实的语言、真实的镜头讲述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将这些故事中最有时代特征、最具人文价值的内容用摄像机记录下来,同老百姓在心灵上进行平等的、真诚的沟通,展现了平凡人内在的精神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