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守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化

保守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化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国内来看,比知识、比文化水平,中部的湖南湖北要高于浙江。有人说,宁愿与一个浙江的农民合作做生意,也不愿与一个固守小农文化的教授合作做生意。因为浙江人的观念开放,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一致。只有通过文化变革、观念创新,加快西部地区改革开放步伐,制定出符合区情的发展对策,才能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
保守文化现代文化转化_文化变革与西部经济发展

在西部大开发中坚持不断创新,首先是按照西部的实际大胆采用新的思路、新的机制和新的政策措施,而基础则是”解放思想”,也就是文化变革。文化的创新或是为了满足新的社会发展需求,或是用新的方式更好地满足原来的社会需求,是求新意识。此目标决定其必须以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需要为出发点,而这种需要很大程度上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文化变革引起的观念创新以及进一步激起的创造活动和产生的创造成果,应为西部经济、人文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服务,同时也必须考虑社会效果。在现有时代背景下,西部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敢于怀疑、敢于否定自己头脑中的旧观念。其文化变革方向也必须是从传统保守农业文化观念向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理念转化。

1.弘扬市场经济的商品文化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市场已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只有通过市场才能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成功与否,也在于广大西部地区能否成功地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西部地区落后的重要方面,就体现在市场化进程缓慢,要素市场很不完善。相应地也表现为人们的市场意识淡薄,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动性缺乏。

观念应先于市场。以国内来看,比知识、比文化水平,中部的湖南湖北要高于浙江。两湖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也较浙江高,但是在浙江做生意却显然比在两湖做生意要顺畅得多、容易得多,浙江的经济也远比两湖发展得好、发展得快。同样,中国北方的文化教育水平平均可能高于南方,但进入现代社会后,南方却总是在发展经济上领先于北方,原因何在呢?无疑在于南北地域民众的观念差距,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即在南方做生意的交易成本远比北方来得低廉。因此,对于经济的发展而言,文化、观念显然比知识水平更为重要。有人说,宁愿与一个浙江的农民合作做生意,也不愿与一个固守小农文化的教授合作做生意。因为浙江人的观念开放,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一致。而一个人如果观念守旧,即使他是一个教授,那生意上的文化观念阻力和谈判成本实在高得惊人。西部地区向内寻找自身发展滞后原因的时候,必须敢于正视在思想观念上与沿海地区存在着的明显差距。由于认识的局限,由于小生产习惯势力的影响,对于同样一件事情,不同地区的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解决方法往往大不相同。要缩小地区发展差距,西部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首先加快解放思想的进程。只有人的思想解放了,才能运用好中央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才能敢“闯”敢“新”,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总之,更新观念,改变人们的价值取向,是西部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

所以,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尽快加强市场意识,特别应树立起市场竞争意识。应主动进入市场,在竞争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与自身经济实力。同时还要树立市场风险意识,因为市场竞争的过程也是优胜劣汰的过程。市场经济充满各种风险,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必须坚决克服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传统小农意识等与市场经济相矛盾的保守观念。

2.发展以人为本的文化观

西部开发文化变革的核心是树立新的优势观和新的资源观,以转变开发思路。由于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因而长期以来单纯把自然资源看成是地区最主要的比较优势。西部地区受计划体制的影响很深,还很不习惯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在考虑发展制约因素时往往主要强调资金短缺等物质方面,而不注意软环境的营造。事实上,在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的今天,能源、矿产、土地等天赋资源和一般劳动力资源的作用相对下降,而人才、制度、政策创新、环境和经营理念等软资源的作用与日俱增。因此,西部地区的文化变革就要着重转变开发思路,注重以人为本文化的宣扬,即从单纯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中心转向以人为本、开发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并重。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从根本上说,人类的进化并不是体力的增强,而是智力的增长。作为当今社会的主要支柱的科技知识是人类数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它是一种无形资产,具体蕴藏在科技文献、科技产品和科技人员的头脑中,一旦被开发、扩散和转移,就会产生巨大的威力。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要依靠科技、靠人力智力(通称人才)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因此,人才竞争已不仅仅在企业之间,而是已成为国际争夺的一个焦点。西部的发展也应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重视人的发展,要树立人才观,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通过各种方法调动社会各阶层劳动者的积极性,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力求用各种高科技知识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呈现勃勃生机,否则在未来社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败无疑。

而对于个体来说,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必须树立主体意识。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推动西部加快发展,必须坚决克服“等”、“靠”、“要”的消极无为思想。在传统社会中,群体价值取向所形成的社会心理、思维模式、生活态度以及行为方式在相当意义上已经内化为人们的一种“本能”,人们这样思考和行为是“天经地义”的,因为“大家”都这样思考和行为。在这里,个体被本能化的群体完全淹没了,个体已经不能意识到个体自己了。而在现代社会中,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中,人的现代化首先必须使个体人意识到自己作为个体的存在的现实性,明白自己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思考和行为,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有现代观念及方式的形成。只有意识到了个体的独特性,才有个体去了解和学习现代化的思想和行为,才有人的现代化,也才有地区和国家的全面现代化。如果没有个体的现代化,没有日常意识中思维方式的变革、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市场竞争意识的增强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再好的政策也会被扭曲、变形,其作用也不会得到有效发挥,再好的机遇也会丧失,再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不会得到应有的开发。中央的政策倾斜、东部地区的适当支援,都只是西部开发的外部环境,仅相当于“输血”功能。它只能是一种外在推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加快启动的步伐,但要真正实现西部现代化,必须依靠西部广大民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只有通过文化变革、观念创新,加快西部地区改革开放步伐,制定出符合区情的发展对策,才能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西部的可持续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如果哪一天西部人的群体意识实现了从保守观念向现代创新观念的转型,那么,离西部企业家阶层整体崛起的日子也就不远了,西部开发也将取得巨大成果。

3.呼吁开放对外的文化观

当今世界已是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缩短了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在市场经济发展下,随着生产、市场和消费的开放,使得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外部市场的开拓与先进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的引进。人们的社会活动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勇于变革、勇于开放、勇于进取的思想观念,对现代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守旧、封闭、安于现状的思想观念,对现代经济发展则有很大的阻滞作用。考察各民族的文化发展史,不难发现,民族文化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往往是这一民族敞开怀抱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时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这一文化变迁现象的最佳说明。在这一文化过程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是,有着吸收融合外来文化传统的民族,在文化交流中总是表现得更为自信,他们改善环境的能力也更强,能够更快地适应外部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找到应对变化了的环境的更为合理的行为方式。具备了这种适应能力的民族的文化将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发展势,它具备了一种自我更新的生长能力,总是保持着充沛的活力,使得强势文化的产生有了可能。

因此,培养开放对外的文化理念是西部文化变革应有的内容,否则,只满足于本地区的单一经营,是缺乏生命力和没有前途的。摒弃闭、保守,注重文化的开放和交流,与外界文化不断碰撞从而产生新文化,为开发注入新理念,已成为西部地区发展进步并缩小东西部部差距的核心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