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能源安全问题

能源安全问题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能源安全问题石油、天然气等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冷战结束以来,全球面临着经济发展与能源紧缺的双重压力。西方大国对世界石油资源和市场的控制和争夺不断加剧,资源战略成为大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极大震惊。联合国先后多次通过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对伊实施制裁的决议。

第二节 能源安全问题

石油、天然气等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在现代文明社会,如果没有了能源,一切现代物质文明也将随之消失。冷战结束以来,全球面临着经济发展与能源紧缺的双重压力。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短缺已成为世界性问题,能源安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

img58

《没有石油的明天:能源枯竭的全球化冲击》一书作者詹姆斯·哈维·康斯勒(James Howard Kunstler)在书中比我们更早一步预测,在全球产油高峰来临后以及进入长期的消耗曲线时,人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会产生哪些惊天动地的巨变。

(资料来源:http://www.hkbookcity.com/showbook2.php?serial_no=113901)

世界石油资源的地区分布是不平衡的,许多国际矛盾和冲突由此引发。从石油资源来看,到2003年底全球各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分布为:中东地区探明储量995.8亿吨,占全球总探明储量的57.4%,主要集中在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曼、卡塔尔和叙利亚等国,这些国家的储量达849.3亿吨,该地区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4%;北美地区累计探明石油储量为297.6亿吨,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17.2%,其中加拿大的储量为245亿吨,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在前苏联地区,独联体国家累计探明石油储量为106亿吨,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6.11%,其中石油产量为4.9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4.5%,俄罗斯石油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沙特阿拉伯。此外,亚太地区探明石油储量52.4亿吨,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3.02%;欧洲地区探明石油储量26.2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4.5%;非洲地区为119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6.6%;南美地区探明石油储量134亿吨,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7.7%。

世界石油的地区消费量与地区资源拥有量存在严重失衡现象,而石油资源在国家发展中又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因此,全球围绕油气资源的争夺一直非常激烈。如北美、西欧、亚太三个地区的石油探明储量不超过世界总量的22%,而其石油消费却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近80%,于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美国约2/3石油消费依赖进口,其中60%来自中东;欧盟70%的石油消费依赖进口,除了从中东进口石油外,欧盟借助非洲许多国家曾是英法殖民地的“优势”,在非洲石油开发中已领先一步。西方大国对世界石油资源和市场的控制和争夺不断加剧,资源战略成为大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强危机处理能力,经历过石油危机的西方国家先后立法,以确保石油的战略储备。如美国制定了《能源政策与保护法》,日本有《石油储备法》,德国有《石油及石油制品储备法》,法国制定了《关于工业石油储备库存结构的第58—1106号法》,都明确规定了储备目标和规模。政府储备加上民间储备,美、日、德、法的石油储备量分别相当于本国158天、169天、117天和96天的石油消费。中国正在加快战略石油储备的立法工作,力争在几年之后中国的石油储备能够达到180天的安全消费量。

链接阅读

全球三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1974年)

1973年10月,以色列与埃及之间爆发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即“欧佩克”)的10个成员国向所有对阿拉伯不友好的国家实施禁运,使原油在短短三个月内由每桶3.1美元飙升至12.6美元,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第一次石油危机终止了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1980年)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政局的剧烈变化使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次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油价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34美元,导致了使全球经济陷入萧条的第二次石油危机。

第三次石油危机(1990—1991年)

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之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不过,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

石油资源是国家间发生战争和冲突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谋求对石油资源的控制成为国际斗争的焦点之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非洲一些国家的内战,日本阻挠中俄“安大线”石油管道项目,以及涉及中国主权的南沙群岛问题等,其背后都存在着深刻的能源因素。

海湾战争

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战争。

海湾,即波斯湾简称,位于西亚中部。海湾周边国家是世界石油主产区,战略地位突出。1990年8月,这一地区爆发了战后世界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海湾战争。这场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海湾战争是由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而引发的。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伊、科两国围绕主权和边界问题存有争端。80年代末,随着两伊战争的结束和世界两极体系的瓦解,伊、科争端又突出起来。从伊拉克方面来说,主要原因是,它希望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迅速实现国家的发展,具体说就是解决长期困扰它的出海口问题,免除两伊战争中欠下的巨额债务,成为海湾的地区性强国。1990年7月中旬,由于石油政策、领土纠纷、债务等问题,伊拉克与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之间的争端突然公开化。1990年7月,伊拉克在向科威特提出一系列要求遭到拒绝后,定下了以武力吞并科威特的决心。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极大震惊。联合国先后多次通过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对伊实施制裁的决议。反应最为强烈的当属在海湾地区具有巨大经济利益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1990年8月2日和3日,美国总统布什发表讲话,谴责伊拉克的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并宣布冻结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美国的所有资产。同时,布什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对策,会议最终决定,采取大规模军事部署行动,以迫使伊拉克撤军,并为必要时采取军事打击行动做好准备。根据这一精神,负责中东地区防务的美军中央总部拟定了“沙漠盾牌行动计划。8月7日凌晨2时(美国东部时间),布什总统正式批准了该计划。

img59

海湾战争中,包括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内的多国部队总人数达70万。

(资料来源:http://www.wst.net.cn/history/1.17/0117_16.htm)

面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出兵行动,以及国际社会的经济制裁,伊拉克采取了相应对策。总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拖延战争爆发,使海湾冲突长期化、复杂化,进而分化以美国为首的军事阵营,打破对伊拉克的各项制裁,保住既得利益,同时做好军事上防御作战的准备。为此,它在外交上打出了“圣战”的旗号,并将撤军问题同以色列从阿拉伯被占领土撤军联系在一起,以转移阿拉伯国家的矛头指向;在经济上采取了内部紧缩,对外寻求突破口的政策;在军事上则加紧了扩军备战,恢复和新建24个师,使军队总兵力达到77个师、120万人。同时加强了科战区的兵力部署,按三道防线共部署43个师,约54万人,坦克4280辆、火炮2800门、装甲输送车2800辆。

1990年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规定1991年1月15日为伊拉克撤军的最后期限。1991年1月9日,美国国务卿贝克和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在日内瓦举行战前最后一次会晤,但是,双方都认为没有妥协余地,会谈没有取得结果。1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0时30分,布什总统签署了给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的国家安全指令文件,命令美军向伊拉克开战。

img60

海湾战争中,联军地面部队向科威特挺进。

(资料来源:http://www.wst.net.cn/history/1.17/0117_16.htm)

1991年2月24日,伊拉克当地时间凌晨4时整,多国部队向伊军发起了大规模诸军兵种联合进攻,将海湾战争推向了最后阶段。多国部队首先在战线中部发起攻击,以吸引伊军统帅的注意力。随后,东西两端开始行动,以造成西端“关门”,东端“驱赶”之势。在这种情况下,担负主攻的美第七军发起决定性攻击。先向北,随后向东,歼击伊军主力部队。伊军在多国部队进攻面前进行了顽强抵抗,后逐渐向北和西方向撤退,并点燃了科威特油田的大量油井。28日晨,科威特城已全部被阿拉伯部队控制,多国部队也大多完成了各自任务。鉴此,布什总统下达了当日当地时间8时暂时停火的命令。整个地面进攻历时100小时。

暂时停火以后,伊拉克表示接受美国提出的停火条件和愿意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历次通过的有关各项决议。在此基础上,联合国安理会于4月3日以12票赞成、1票反对、2票弃权通过了海湾正式停火决议,即687号决议。海湾战争至此宣告结束。

海湾地区之所以牵动美国及其他许多国家的神经,主要是该地区拥有极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所致。截至1990年1月,海湾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6517亿桶,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10015亿桶的65%,天然气24兆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资源总和的13.7%。日产石油约1450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产量(6360万桶)的23%;每天出口石油约1200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出口量(2800万桶)的43%。中东的五大产油国(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和阿联酋)均在海湾地区。世界20个特大的油田,有11个在海湾地区。

海湾地区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美国、西欧、日本进口的石油,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海湾地区。据美国能源情报统计,1990年第一季度,美国日进口石油量为766.1万桶,其中206.4万桶来自海湾地区,占26.9%;西欧日进口石油823.5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427.6万桶,占51.9%;日本日进口石油548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354万桶,占64.6%。

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血液”,同时也是现代军队的驱动力。如果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进而占领沙特阿拉伯,就可控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资源,这犹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咽喉。萨达姆利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可以摆布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可以进而对它们指手画脚。这是美国和其他一些主要工业国家绝对不能容忍的。

此外,科威特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它在国外的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另外在西方重要工业中还持有多达数百亿美元的股份。如果这些资产被伊拉克抽走,也将给西方经济造成巨额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