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能源现状特征

能源现状特征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能源现状特征(一)能源资源与开发利用基本情况1.能源资源甘肃能源资源较为丰富,拥有多种类型的能源资源,其常规能源主要有电能、煤炭、石油等,还有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目前甘肃已成为我国光伏发电大规模应用示范基地。2.能源生产供应与消费2009年甘肃一次能源生产量为4232.34万吨标准煤。随着能源消费总量的持续增加,甘肃能源净调入量逐年增加,能源供给缺口进一步加大。

二、能源现状特征

(一)能源资源与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1.能源资源

甘肃能源资源较为丰富,拥有多种类型的能源资源,其常规能源主要有电能、煤炭、石油等,还有太阳能、风能、核能(铀矿资源)、地热能等新能源。

(1)常规能源

煤炭:2009年甘肃煤炭资源基础储量58.4亿吨,位居全国第11位,占全国基础储量的1.83%,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华亭和中部的靖远、窑街等三个矿区,甘肃西部和南部为少煤或缺煤地区。目前庆阳市的正宁、灵台、宁县发现新煤矿,经勘探探明储量超过20亿吨,甘肃煤炭储量在全国的排位因此也上升至第六位,庆阳市将成为甘肃新的煤炭基地。

石油:2009年甘肃石油基础储量为13798.8万吨,位居全国第8位,占全国基础储量的4.68%,主要集中在玉门和长庆两个油区。

水能:甘肃水能资源比较丰富,河流众多,分属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以及疏勒河、黑河、石羊河等水系组成的西北内陆河流域。甘肃水能资源理论蕴藏1724.15万千瓦,经济可开发水利资源量为900.8万千瓦。

天然气:甘肃的天然气资源匮乏,2009年基础储量为163.6亿立方米,只占全国基础储量的0.44%,需要从外省调入。随着涩宁二线工程的建成,甘肃天然气气源将进一步得到保证。

(2)新能源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辽阔的地域,复杂的地形地貌,甘肃蕴藏着巨大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特别是新能源综合优势突出,有太阳能、小水电生物质能和风能等,其中尤其以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最为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风能:甘肃是全国风能资源较为丰富的省区之一,全省风能资源理论储量为2.47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在4000万千瓦左右,其中酒泉市是风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这里既有“世界风库”瓜州,也有“风口”玉门,在绵延近千公里的狭长走廊内,具有建设大中型风力发电站的良好条件。

太阳能:甘肃是全国太阳能最为丰富的三大省之一,其资源条件与印度、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相当,全省各地年日照时数1710~332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值4800~6400兆焦耳/平方米,自江南向西北逐渐递增。西部的河西地区和西南部的甘南草原,是甘肃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全年日照时数为2945~3316小时,年太阳能辐射量为5984~6330兆焦/平方米。目前甘肃已成为我国光伏发电大规模应用示范基地。

2.能源生产供应与消费

2009年甘肃一次能源生产量为4232.34万吨标准煤。其中:原煤产量3976万吨,原油开采360万吨;原油加工1437万吨,电网装机1692万千瓦,年发电量703亿千瓦时,其中水、风电产量262亿千瓦时。全省火电、水电、风电装机所占比例分别为61.91%、32.52%、5.57%,发电量所占比例分别为62.73%、35.58%、1.69%;天然气产量1.49亿立方米,天然气主要靠外省调入,年用气量为13亿立方米。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不断上升。2009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5481.6万吨标准煤,(“十一五”期间)2006~2009年甘肃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4%,比“十五”时期回落了近1.88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甘肃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能源消费的依赖程度有所缓和。

随着能源消费总量的持续增加,甘肃能源净调入量逐年增加,能源供给缺口进一步加大。2009年全省能源净调入量1070.16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9.52%,比2005年增加401.35万吨,净调入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提高4.21个百分点。其中原煤供需基本平衡,原油净调入1068.55万吨,比2005年增加118.82万吨,而2009年原油消费达1440.79万吨,原油生产只有359.91万吨,开采的原油远不能满足原油加工需要,75%需从外省调入。

(二)特征

1.能源生产以原煤为主

甘肃能源生产主要以原煤为主,最突出的矛盾是煤炭所占的比例过高,原煤产量占全省一次能源生产的70%。全省原煤、原油、天然气和水、风电一次能源生产构成为67.10﹕12.15﹕0.46﹕20.29。

2.能源消费集中在第二产业

甘肃重化特征明显,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工业部门,占全省能源消费量的75%左右,而其他产业和居民生活消费比重不足30%。与全国相比,第二产业能源消费比重要比全国高近3个百分点左右。随着这几年工业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费呈现工业部门消费逐年增加,其他产业和居民生活消费逐步下降的趋势,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和发展趋势显然不利于节能降耗,这也使得甘肃节能减排比其他省份压力更大。

3.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路径依赖”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历史原因甘肃和全国一样一直实行自给自足的内向型能源发展战略。出于对外部能源市场不确定因素的担心及自我保护意识,立足于以省内能源供应为主,长期维持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被动地优化能源结构,因此不得不面临着提高能源效率、缓解煤炭生产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以及输煤带来的交通运输压力等问题的严峻挑战。

改革开放前,甘肃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地区(特别是“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在石油加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强的生产能力和基础。根据区位熵以及占全国相应部门产值的比重等指标显示,甘肃的石油、石化、有色冶金这几个部门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比较突出的地位,是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

目前,甘肃工业增加值居于前七位的部门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电力化学工业、石油开采、煤炭采选业等,都是以能源原材料生产为主的部门。这七个部门的工业增加值为甘肃全部工业增加值的3/4。以增加值计算,甘肃的有色冶金占西北地区(陕、甘、宁、青、新)的3/5左右,石油加工业占2/5,钢铁工业所占比重略低于2/5。其中,钢、钢材、铁合金、铅、锌、铜、镍等产品的产量都居西北地区第一位,原油加工量、发电量、水泥电解铝产量居第二位。兰州是西部地区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已形成1000万吨炼油和70万吨乙烯的生产能力。

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国家生产力布局所形成的甘肃优势的延续,表现出很强的“路径依赖”。这种“路径”促进了甘肃“依赖”这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优势产业近年来的高速增长,同时也依赖能源工业的发展。能源产业成为甘肃高耗能支柱产业的支持和保障,同时包括能源产业在内的支柱产业也带动全省工业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