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能源之“能源”

能源之“能源”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地图上看石嘴山矿区,它形如黄河边一只腾飞的巨鹰。我们无心去游街逛景,因为我们所知,石嘴山矿区从1958年开发至今已30个年头了。这些史料说明石嘴山矿区从明、清就已开始小煤窑的开采。1887年后,随着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石嘴山先后设立了“仁记”、“平和”、“兴泰”等六大洋行,开采煤炭。其中,“铺顶网”这一工艺,当时在全国属首创。科技人员在治火方面的出色工作,受到矿工们的赞扬,当时,工人们尊称他们为“火神爷”。

白建国

从地图上看石嘴山矿区,它形如黄河边一只腾飞的巨鹰。去年10月初,我们一行5人来到了这座塞上煤城。这年10月的天气好像比往年冷得早些,煤城的人们已开始为过冬储存大白菜了。我们无心去游街逛景,因为我们所知,石嘴山矿区从1958年开发至今已30个年头了。这30年中矿区经历了血与汗、血与火的斗争,从何处落笔呢?我们的思绪十分混乱……

经济界的人士说:煤炭是宁夏经济发展的源泉,没有石嘴山的煤炭,就没有宁夏的经济。短短的几日矿区之行,使我们有幸结识了一些煤炭战线上的科技工作者。从他们的经历中,我们体味到:他们——献身于煤炭事业的科技工作者,是这源泉之源泉。

回忆起30年前的情景,十三大代表、石嘴山矿务局总工程师黎世宽,似乎又回到了过去:“石嘴山矿区是五十年代设计、60年代初投产的。当时的石嘴山是个‘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荒漠沙滩。我们来时,对这样一个连鸟也留不住的地方本毫无兴趣可言,我们所感兴趣的是沉睡在这地下的煤。”说这番话时,黎总面部带着一种自豪的神情。

年轻的矿山知识分子们虽然有一腔热情,但是,面对他们的却是落后的仿苏设备,落后的采煤技术、工艺和安全没有保障的生产环境。这些课题,亟待他们去解决。

水灾和火灾是建井初期迫切需要解决的。俗话说:水火无情。然而,煤矿的透水更为凶。1959年10月的一天,石嘴山矿务局三建井队二工区,因为探水钻孔布置不合理,加上没有经验,捅漏了老窑,顿时,积水犹如脱缰的野马在坑道里咆哮起来。正在井下工作的25名工人,一瞬间,被埋葬在坑道里。矿区的水灾是这般的无情。然而,由于对自燃煤层的客观规律认识不清和落后的采煤方法等原因,造成的煤层着火却又是那样无义。它不但可以把大量的不可再生的优质煤炭化为灰烬,而且随时会引起煤层爆炸和释放有毒气体,工人兄弟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水在延缓着采煤的进程;火在侵吞着宝贵的资源;水、火的灾害同时也在冲打、燃烧着广大煤炭科技人员的心。一定要降住这两条恶龙!科技工作者们从肺腑中发出了这样的誓言。

解决透水的唯一办法就是要摸清老窑的分布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开采计划。这谈何容易。据清朝徐保宇所著《平罗纪略》中记载:“平罗之石炭皆出北山石嘴山、打磴两口”,另有一首古诗曰:碱滩霜落晴沙白,煤洞云开野火红。这些史料说明石嘴山矿区从明、清就已开始小煤窑的开采。1887年后,随着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石嘴山先后设立了“仁记”、“平和”、“兴泰”等六大洋行,开采煤炭。小煤窑的开采留给后人的却是遍地窟窿。要一下子摸清几百年来遗留下的洞穴,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年轻的矿山科技工作者们,怀着为国家建设早出煤、快出煤的心情,不畏艰险,冒着随时会被老窑中长年积存的有害气体窒息身亡的危险,钻老窑、探深浅,找规律,制计划,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最终掌握了老窑的分布情况,为下一步开采扫清了障碍。在治水的同时,治火的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着。要解决火的危害,首先要分析出着火的原因。科技人员通过长时间井下研究分析,认为煤层起火,主要由于巷道布置不合理、煤柱留得过多等原因所致。针对这些问题,他们从改革生产过程入手,探索出“金属网假顶多次分层开采同不留煤柱、铺顶网、灌浆灭火和老空复采”相结合的方法。这一独创的中国式的“五结合”采煤方法,后被人们称为采煤技术上的“五朵金花”。其中,“铺顶网”这一工艺,当时在全国属首创。科技人员在治火方面的出色工作,受到矿工们的赞扬,当时,工人们尊称他们为“火神爷”。

随着矿井开发的不断深入,原有的矿井及辅助单位的生产技术装备水平、生活福利设施已不满足新的需要。为弥补先天不足,广大科技人员于1964年和1976年,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其中,1964年第一次技术改造,比煤炭部提出技术改造的时间早10年。通过十几年的挖潜、革新、改造,矿区面貌大为改观。1978年后,矿区综合生产能力由年产195万吨,稳步提高到250万吨。近7年,靠老井技术改造,共增产原煤394.5万吨,相当于增加一个中型矿井。矿井技术装备得到更新,抗灾能力有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7年来不仅多创产值7870万元,国家投入的4000多万元技术改造资金已为增产煤炭带来的效益补偿。反映企业素质的8项技术经济指标7项刷新矿务局历史最高水平。

听完黎总的介绍后,我们深有感慨:作家们、画家们著书、绘画之后,都可以在上面署上大名,流芳天下,而我们的矿山科技工作者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无声无息的,没有人能够知道他们。但是人们,当我们品尝着用炉火烧制出的香喷喷的饭菜时,当我们围坐在温暖的火炉边聊天、打瞌睡时,我们都不应该忘记,在那乌黑的煤炭背后,还站立着这样一支队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