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挥党报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挥党报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挥党报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王灿发 李鑫媚2006年2月21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作为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它为“三农”工作的后续发展吹响了号角。文件明确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其中专门强调“加强舆论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发挥党报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img53

王灿发 李鑫媚

2006年2月21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作为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它为“三农”工作的后续发展吹响了号角。文件明确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其中专门强调“加强舆论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这说明,新闻媒体是推进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新闻宣传是推进整个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

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是新闻战线的排头兵,党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增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舆论影响力,宣传好、引导好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使其成为提供新农村建设理念和思路的源泉,成为政策和决策传播的载体,成为建设成就展示的平台,成为各种矛盾和问题分析监督的阵地。这无疑是党报当前新闻宣传工作中亟需把握好的一个重要课题。[1]

一、发挥主流媒体优势,准确、完整地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这是一个全新的背景。此次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着眼于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之上的,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描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也概括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任务,它表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几个方面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同时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党“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保障;搞好农村建设规划,逐步改善村容村貌;注重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貌,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机制等。

基于这样的理性认识,党报顺应形势,把握报道方向,紧扣新农村的主题,捕捉新农村发展的新闻,充分地宣传报道建设新农村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进展和新成效。

二、发挥党报的理论宣传优势,深入浅出地解读政策

理论宣传、政策宣传是党报的强项。党报,从来都被视为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因此,它在新闻资源尤其是政策报道方面享有天然的权威地位和优先权。而且,由于党报长期以来在受众中的威信较高,说服力较强,其对重大政策和决策的解读容易在受众中形成范围较广、相对稳定的舆论。在具体实践中,只有把政策报道做权威、做深、做全面,把政策解读得好看、耐看、容易看,党报的高度才能真正体现出来。这里的“权威”,不仅指消息源的权威,也指解读本身要权威;这里的“深”指的是有独到的见解,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里的“全面”,指的是对政策本身的解读要全面,对政策变化所带来的方方面面影响的揭示要全面。

在报道新农村建设中,党报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传播信息,还要重视理论宣传、政策解读,成为改变农村落后观念意识的理性力量。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什么样子,要突出的重点在哪里,集中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应遵循哪些原则,以何种途径来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等理论问题、政策问题,在一些干部特别是一些从事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中,理解上可能还有模糊认识,亟待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弄懂弄透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刻内涵。因此,我们要搞好报道,就要把政策细化,把农民想知道的事从政策中“找”出来。这样,就有利于把政策说深说透,使报道内容符合中央的精神,符合农民的愿望,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促进农村和谐快速发展。

三、发挥党报公信力优势,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公信力是媒体生存的基础。马克思于1843年1月在《摩泽尔记者的辩护》中指出:“民众的承认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无可挽救地陷入绝境。”[2]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工具,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在信息传播大格局中,在空前活跃的社会舆论场中,党报的公信力直接关系到党报的权威性、影响力和引导力,直接关系到报纸的生存和发展。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报道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实事求是。中国有九亿多农民、60多万个行政村、300多万个自然村,农村人口至今仍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民究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农村的政治、经济、思想和道德风尚,都有了哪些变化?只有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生活状况、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挖掘到“三农”问题的内涵。如果不做系统的调查,心中无数,报道也只能流于表层,揭示不了问题的实质。

搞好新农村报道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真实、全面、深刻地反映农村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面子工程”,不是简单的盖几间房、修几条路的事。我们应理性地进行思考与分析,不能为追求轰动效应而不顾实际,以偏概全。应该提倡不浮躁、求真务实的作风,决不能搞虚假浮夸报道。此外,报道中要防止把正在做的事情夸大为已经实现的目标,要多报道建设新农村的发展过程,多报道各地干部群众的有益探索,启发思路,提供借鉴。对新农村建设的成绩和农民收入增加情况的报道要准确适度,防止以偏概全、聚焦放大,防止脱离实际、评价过高。

四、发挥党报指导性优势,正确引导舆论,化解社会矛盾

媒体通过向社会提供持续不断的信息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社会舆论朝着有利于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党报的指导性是指所报道的内容体现了党和政府在某一时期的方针政策,对推动各地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党报在人民群众中有崇高的威望,有较强的公信力。在现实生活中,公众一般有这样的认知:主流新闻看党报,突发事件看党报,关键时刻看党报。正是基于这样的公信力,党报在报道新闻、传播信息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能够较好地引导社会舆论。此外,党报具有很强的协调功能,这对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新闻报道坚持权威、主流、准确、高度是引导舆论的关键点。建设新农村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党报在宣传中,应该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国家实行了近50年的城乡分别治理的所谓“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已渗透到人们的观念和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指望一朝一夕就能根本改变是不可能的。要增强新农村报道的影响力,就要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大部署,抓住报道重点,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通过有指导意义和带有普遍性的报道,让农民知道在新农村建设中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切实增强引导效果。

做好典型报道也必不可少。典型报道是党报宣传路线、方针、政策最为生动的形式。比起生硬地将政策罗列在报纸上,典型报道在宣传政策上显然要具体、灵活得多。对于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优秀事迹和典型经验,媒体应着力发现并加以报道,发挥典型的激励、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用生动的事实号召广大农民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

随着体制改革、机制转换的不断深化,社会上各种不同利益团体在利益调整中会产生差异、矛盾甚至冲突。在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会有各种矛盾凸现出来,会有各种问题困扰着农民。农民在经济收入、经济权益、政治民主、社会保障等方面还是弱势群体。这些矛盾如果解决不好,社会稳定无从谈起,快速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为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党报宣传要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结合起来,按照“三贴近”的要求,为人民群众表达意见提供渠道和空间,更加全面客观地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绩和不足,更加及时广泛地反映民意民生。对于不时出现的各种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党报不能回避,应该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主动介入、主动引导,科学地审视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报道党和国家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以及一些地方解决这些问题的成功经验。党报要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化怨气为信心,化对立为理解,化浮躁为冷静,并努力为这些问题的解决献计献策。

五、发挥党报的资源优势,转变报道视角,改进报道艺术

党报拥有一支对党的政策理解深透、新闻规律运用灵活的新闻工作队伍,这是人力资源优势;党报的读者文化素质好、政治素养高,这是订户资源优势。这些优势是党报开展舆论宣传工作得天独厚的条件。建设新农村不同于以往的农村建设。如何进一步搞好新农村建设的报道,需要不断探索。针对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党报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创新报道形式,转变报道视角,改进报道艺术,进一步提高报道质量。

与传统的“三农”新闻宣传相比,新农村建设新闻宣传的视野应该大大拓宽,从过去主要宣传农村政策和农业农村经济,延伸到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不仅要关注农村内部的发展,也要关注农村外部与农村的联系;不仅要关注农民的就业与增收,也要关注农民的精神需求与权利保障;不仅要关注农民的生存状态、内心世界,也要关注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农民自身的发展和新型农民的培养和造就;不仅要关注“三农”工作的强化,也要关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我们既可以采访农民以及有关干部和专家,也可以采访企业的厂长、城市的市长、银行的行长、学校的校长等等,因为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农民和农村的事情,也是全社会共同的任务。

新农村建设有诸多新的内容和新的提法,要在确保导向正确的前提下,运用联系的观点,实行城乡互动,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城乡居民。做到突出重点,创新报道,从新的角度挖掘新农村建设,找准报道切入点,在内容、体裁、形式、版面版式以及选题内容等方面尝试新的变化。摒弃那种空泛的报道、说教的言辞,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行。

〔王灿发: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副教授;李鑫媚:中国传媒大学2005级硕士生。压题照片为王灿发〕

【注释】

[1]王太:《担起新农村建设中的媒体责任》,《新闻战线》,2006年第5期。

[2]赵金:《增强党报公信力的实践与思考》,《新闻战线》,2006年第7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