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弘扬延安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弘扬延安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农业发展战略。

弘扬延安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敬明森

一、宁夏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和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农业发展战略。其关系是: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新起点和前提。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主要任务和建设内容如下。

(一)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突出抓好枸杞、奶产业、清真牛羊肉马铃薯、硒砂瓜、淡水鱼、葡萄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发展,完善区域布局,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大县,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带。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节水高效农业、动植物良种繁育和疫病防控,抓好农作物栽培、牛羊规范化设施养殖、无公害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和示范推广,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大力实施“千村百乡市场工程”。

(二)发挥农业多种功能,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粮食稳定发展,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生产水平,继续实施粮食、良种、化肥、农机购置修理和基本农田等的直接补贴政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力争“十一五”末设施农业发展到50万亩。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和生物农业,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启动百万亩盐碱地生物原料种植工程,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加快推进扶贫开发进程,全力推进第二批207个村的整村推进工作。

(三)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和谐进步

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解决全区30万人的饮水困难。加强生态建设,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还牧还草,完善“三北”防护林四期、天然林保护、水源涵养林、防沙治沙、沙漠化土地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搞好村庄规划和建设,加快实施“塞上农民新居”、农村老宅老房改造、生态家园建设、乡村洁净能源等工程;加快农村道路、通讯建设;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强化辐射服务功能。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继续实施“两免一补”政策,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农村卫生网络,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大社会保险投入,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四)加快农村改革创新,不断增加农村发展活力

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县乡财政体制的改革,有效化解乡村债务。通过自治区安排一定奖励资金,鼓励各地主动化解乡村债务。加快基层科技服务体系改革步伐,加快农垦改革发展,按照“政企分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充分发挥农垦在规模、技术、组织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发展现代农垦事业。实现“村企合作”,形成村企互动、以企带村、以村促企、互利共盈的发展格局。推进其他改革,探索多种有效形式的适度经营。

(五)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和改进农村社会管理

加强农村基层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完善基层民主管理体制,全面推行乡务、村务、政务、党务公开和重大事项公告制度。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发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六)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加快新农村建设

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宁夏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在“特”字上做文章,下工夫,真正走出一条合乎宁夏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5年内,全区发展设施农业要达到100万亩以上,集雨补灌、覆膜保墒旱作农业要达到100万亩,节水高效补灌农业要达到100万亩。全区粮食总产量要稳定在300万吨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4500元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要达到50%以上;3年内实施生态移民20万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增加新农村建设的活力。

二、弘扬延安精神,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一)坚定理想信念,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世纪80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人民群众解决温饱;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经过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的发展,“三步走“战略进一步丰富和清晰。到2020年,即建党100周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到2050年即建国100周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要前进就会有困难,要奋斗就会有风险。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三农”问题从总体上看:农业基础不牢,设施装备落后,靠天吃饭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农民人均收入多年连续增长,粮食生产几年连续增长,继续保持稳定发展难度明显增加,农业和农村发展始终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由此可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集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为一体的任务,我们必须以延安精神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来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二)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人类社会中,农业是永不衰退的基础产业,受地域、气候、土地、生物生长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农业又始终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我国农业人口占60%以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1945年在延安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对党和党员的要求正式写进了党章。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党的十六大以来对党和党员的要求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外,还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今天,特别强调各级干部要大力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只有各级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带领9亿农民实现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三)以科学发展观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世界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表明,发达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本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积极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因此,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没有现成的模式,唯有从实际出发才是正确选择。我国农业现代化问题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提出,但鉴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内涵不那么完善。随着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近些年来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等发展战略,其基本内涵和措施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技术培育农民发展农业;巩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人才支撑,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农产品稳定增长和基本供给;建成“农工贸”密切关联、“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城乡和区域统筹发展的产业体系,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

由上所述,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艰巨、重要、复杂而长期的任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改革,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方法,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稳步推进,确保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四)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推进新农村建设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战胜困难、克敌制胜、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法宝。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对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加上自然灾害,解放区处于极度困难之中。党中央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创造了物质,培育了精神,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所以,有人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称之为“延安精神”是完全合乎实际的。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讲: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的国情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胡锦涛同志讲:“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局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因此,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仍然必须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注重发展与节约的关系,发展与节约是世界性的课题,但共同的认识是一致的,即:发展必须节约,节约才能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因此,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勤俭节约,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的方针。大量事实表明:我们现在还很穷,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即使将来国家发展了,生活改善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也不能丢,必须继续发扬。

三、结 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战略发展目标,发展现代化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农业发展形势振奋人心,但又面临着一系列新矛盾和新挑战。主要有:农业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增强,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农产品贸易竞争加剧,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城乡差距增大,搞好农村发展和管理的难度加大,农业仍是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前进,要发展,就会有困难,有风险。根据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只要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弘扬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拓发展的精神,发展现代农业,那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一定会实现。

(作者系宁夏农业勘查设计院副院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