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推进上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分析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推进上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分析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推进上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分析李林峰 刘红 曹红亮 陈海燕 曹黎明[摘 要]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推进上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分析

李林峰 刘红 曹红亮 陈海燕 曹黎明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上海201106)

[摘 要]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目前,上海还有部分经济相对困难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是上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薄弱环节。作为上海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的主力军,发挥优势,自觉肩负起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重任,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强化科技服务,为推进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和服务。

[关键词]科技创新;科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分析

党的十七大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出发,对新时期“三农”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进一步明确了“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总体要求、目标道路和工作任务,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上海农业从战略上看,它仍是重中之重,是其他任何产业不能替代的。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在这过程中必须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科技兴农是提高上海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黄金之路”。充分利用上海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改变依靠土地、劳动力资源为主的传统增长方式,实现依靠技术、知识资源为主的现代增长方式。同时,加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技术含量。为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关于“促进城市和农村,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上海市农科院科技帮扶结对三个示范村,利用该院的综合科技创新与技术成果优势,帮助扶持经济相对困难村依靠科技走可持续的致富新路子。

1潘南村、邻江村、华荣村“三村”特点

奉贤区庄行镇潘南村和崇明县三星镇邻江村、绿华镇华荣村是上海三个经济相对困难村,是上海新农村建设的薄弱环节,也是上海市农科院科技帮扶结对的示范村。作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薄弱村,这些村体现出共同的特点: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交通相对不太便利;农业是村中的主导产业,农业种植结构较为单一,经济效益不高;村级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业设施差;农业主导产业效益不突出,缺乏高效的农业产业;农业主导产业的科技支撑严重缺乏,还停留在凭感觉和经验的阶段。

2新农村建设试点分析

作为科技帮扶结对示范村,主要措施有:

2.1制订有效的科技帮扶结对实施方案

上海市农科院组织有关专家对“三村”的经济状况开展调研,多次参加村委会工作会议和邀请村内种养大户代表座谈会。同时,结合地区发展规划,聚焦上海市农科院成熟技术成果的应用可行性分析,坚持政府“输血”和科技“造血”功能的结合,坚持地方政府政策与科技项目的聚合,坚持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生产技术的融合,坚持村经济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配合,分别制订了相关的帮扶结对技术实施方案。

2.2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种植品种,扶持发展特色高效农业

潘南村、邻江村、华荣村都有自己的主导产业,潘南村以蜜梨为主,邻江村以稻麦为主,华荣村以柑橘为主,但在产业结构、作物品种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

奉贤区庄行镇潘南村全村可耕地面积2020亩,其中蜜梨面积1000亩,占50%,农业主导产业明晰,但以“黄花”、“翠冠”梨品种为主,其中“黄花”品种占60%以上,品质较差,成熟时易受台风危害,且常与浙江数百万亩蜜梨同时上市、没有竞争优势、市场价格不高。上海市农科院的技术方案是利用高位嫁接、花芽嫁接等技术优化蜜梨品种,嫁接“早生新水”、“翠冠”等品种,延长蜜梨采收与供应期,提高市场竞争力,规范生产技术、制订技术标准体系,展示“一村一品”典范,帮助建立优质梨经济合作社,以优质品牌为纽带,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聚合区镇发展规划;开展农业庭院经济示范点建设,融合地方观光休闲范畴。

上海市崇明县三星镇邻江村,全村有耕地2308亩,其中稻麦1800亩,占80%,但产量仅400千克左右,全村人均收入三年来一直徘徊在3000~3500元,是全县乃至全市的最贫困村。上海市农科院建议在稻麦新品种优化的基础上(三年内实现亩产达到530千克),腾出一定的土地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周边的明珠湖、西沙湿地的旅游观光资源,发展成为优质特色果树、蔬菜等的商品供应基地。

上海市崇明县绿华镇华荣村,全村可耕地面积5100亩。其中柑橘产果面积2950亩,2007年经济林种植面积扩大到4650亩。以果品为主的农业产业形成,但是柑橘大多为同一品种,上市期相近,竞争激烈,难以上档次,难以形成与其他村之间的错位竞争。因此上海市农科院建议首先进行品种优化配置,开展病虫害综合技术培训,建立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果品档次,并进行一定的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夏季优质特色果品种植面积,同时发展林下经济,集聚有关科技项目的实施,进行橘园养鸡新技术示范,增加农民收入,加快优质果品的组织化运作。

2.3以专业示范户为切入点,科技兴农,转变农民的生产观念和经营理念

传统生产经营方式一直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从上海市农业发展总体上考察,旧的生产观念、经营理念、发展思路等诸因素还是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关键。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模式、靠天吃饭、靠经验种植、缺乏变革思想和动力等方面因素一直束缚着当地农业发展。特别是在一些偏远村,农民严重缺乏现代农业生产的意识,缺乏依靠科技的意识,缺乏创新的意识。

为此,在潘南村,上海市农科院选择了一些市场意识较强、生产经验丰富的梨农作为科技示范户为切入点,推广优质蜜梨高位嫁接技术和花芽嫁接技术,然后逐步辐射推广,带动当地农民科技致富。在邻江村,以稻麦良种调优科技示范户为切入点,针对该村水稻小麦品种种性退化、产量不高、米质不优的现状,开展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申优4号、优质高产小麦品种扬辐麦2号等品种的丰产方建设,示范效果明显,极大提高了农民种植新品种的积极性。在华荣村,集聚相关科技项目实施,进行橘园养鸡新技术示范,发展林下经济产业。1个橘农的60亩柑橘园里散养了600多只上海市农科院畜牧所培育的优质雏鸡,在科技专家的技术指导下,效果良好,很受橘民欢迎。

2.4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了人才智力支撑,强调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只有加强农民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农民掌握和应用农业科技的能力,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才能让农民共享和使用农业科技成果,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

上海在新农村建设中,特别注重农民培训工作,上海市农科院在“三村”的科技帮扶工作中,采取“三结合”的培训方式,即理论授课与现场技术操作示范相结合、现场培训与域外经验交流相结合、巡回技术指导与生产关键季节培训相结合。共组织了院内作物林果所、设施园艺所、农业生态所、畜牧兽医所等单位的水稻、油菜、果树、蔬菜、植保、土肥、畜牧、农业技术经济等10多个专业领域的科技专家,分别对“三村”开展了科技帮扶结对工作。

3谋划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3.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经济相对困难村建设

经济相对困难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统筹全面规划,进一步完善村发展规划。要协调好近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关系,以规划引导发展,以规划支撑发展,以规划促进发展,全面保障以农业产业改造为核心,以农业经营管理方式改造和劳动者素质改造为两个重要方面的工作顺利实施。创造更多的条件,积极引导那些有文化、懂管理、熟悉基层工作的同志到经济相对困难村工作,以新的理念引领其经济发展,鼓励技术人员积极深入到农业生产的一线当中,向农民推广优良新品种和农业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3.2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加强村级道路、桥梁、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以设施粮田、设施菜地、设施果林等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村级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的基础建设,支持农业产业的发展。

3.3努力转变农民的生产观念和经营理念

经济相对困难村受传统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束缚,存在着“等”的思想,相信眼见为实,锐意创新开拓事业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一些农业科技成效如果树新品种的发展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因此在科技帮扶工作中首先要做的是以实际示范带动农民的参与,转变村民特别是村干部的观念,组织村干部带头示范,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农民重科技、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的良好风气,克服“等”的思想,通过发展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收入。同时村班子还要在组织生产方式上下工夫,为农民增收增产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渠道。

3.4以科技引导和发展农业主导产业,支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以科技示范建设为切入点,落实有关支持政策,加快经济相对困难村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布局优质农作物新品种和发展新兴农业主导产业。根据市场需求配置农业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培育和发展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带动农民生产方式的转变,以科技支撑和提升农业主导产业和农产品品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