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市民”到“现代都市民众”

从“市民”到“现代都市民众”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1.2 对受众身份的认知:从“市民”到“现代都市民众”都市报在其更市场化的运作中始终注重并强化“平民化”的概念,直接喊出为市民服务、为老百姓服务的口号。《楚天都市报》提出的是“帮市民之所需,解市民之所难”的办报理念。全国范围的都市报,无一不体现出诉求于广大市民百姓需求的特点。

5.1.2 对受众身份的认知:从“市民”到“现代都市民众”

都市报在其更市场化的运作中始终注重并强化“平民化”的概念,直接喊出为市民服务、为老百姓服务的口号。《楚天都市报》提出的是“帮市民之所需,解市民之所难”的办报理念。全国范围的都市报,无一不体现出诉求于广大市民百姓需求的特点。受办报理念的影响,都市报类报纸的内容及风格也表现出很强的市井色彩。由此,《楚天都市报》从问世之日起,便得了一个颇为不客气的“麻木报”的别号[1],意为三轮车夫看的报纸。

但从调查中我们发现,都市报的读者群正在或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提升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这意味着,都市报的受众群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麻木市民”和下层民众,其受众身份非常有必要进行重新定义。

受众的实际构成

《楚天都市报》读者中,以高中、中专或大专者居多,占68.9%。本科及本科以上者也占一定比例,约18.6%。如果将《楚天都市报》市内、市外读者受教育程度与市内、市外平均受教育程度加以比较,《楚天都市报》读者整体文化水平是比较高的。据2000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显示:

img46

2001年《楚天都市报》读者学历构成

湖北省1999年人口文化程度构成表

img47

(资料来源:《2000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湖北省居民受教育程度以小学和初中最多,占73.17%。另据有关资料,武汉市居民高中(中专)及其以上的文化程度占36.77%,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占52.88%。市内与市外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均以小学、初中为主。调查显示《楚天都市报》读者以高中、中专或大专者居多,这说明《楚天都市报》读者的整体文化水平要明显高于市内和市外人口的整体文化水平。

img48

2001年《楚天都市报》读者的月均收入状况

从上图可以得知,《楚天都市报》多数读者月收入在500元以上(63.7%),月收入在500元或500元以下者仅占36.3%(包括占总数13.7%的基本无收入来源的学生读者群)。在各个收入层次中,以501元至1 000元者居多(40.7%)。

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武汉市城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和非工资收入)为6 760.63元,平均每月为563.39元。2000年,湖北省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 524.5元,平均每月为460.38元。[2]可见,《楚天都市报》读者的大部分(63.7%)的月收入均略高于武汉市居民和湖北省城镇居民的平均水平。

img49

2003年《楚天都市报》读者学历构成

img50

2003年《楚天都市报》读者的月均收入状况

2003年的调查则显示《楚天都市报》读者成分的持续提升状况: 2003年,《楚天都市报》读者以高中和大专者居多,占到样本总数的67.4%,本科占17.5%,硕士及以上占1.2%,与2001年调查结果相比,学历构成基本保持不变而略有上扬。在收入水平上,月收入500元以下及无收入者的比重下降了7.4个百分点,占29.7%,月收入1 000元以上的比重上升了7.1个百分点,占30.1%,这与武汉及湖北地区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提升有一定的关联,但也显示出《楚天都市报》读者的收入层次持续上移的趋向,而且上移的幅度较大。同时,这次调查还显示出《楚天都市报》读者以企业事业单位的员工、干部为主,合计达半数以上,再加上13.8%的学生读者,比例占到67.8%,余者为个体工商业者、自由职业者及其他。

受众进一步的需求

都市报针对的对象始终都是都市市民,信息的多样化、大容量以及贴近性、服务性等特质一直是都市报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论是报道题材的选取,还是报道角度的选择和风格把握,都市报均仅仅围绕市民定位而行,社会新闻、娱乐新闻往往是都市报的主打强项,而版面构成上,也拿出相当的版面做副刊。但是,市民难道就只关心家事而不关心国事、只见身边事而无视天下事、只是消遣新闻而不想深入了解吗?通过调查,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

第一,受众有增加新闻信息尤其是国内外重大时政新闻的需求。

2001年《楚天都市报》读者调查资料显示,在所有新闻版中,读者最喜欢的新闻版依次为头版(71.4%)、国际新闻(66.5%)、社会新闻(49.5%)、国内新闻(45.8%)、体育新闻(45.8%)。这说明读者对《楚天都市报》的信息期待主要在讲究时效、新鲜、重大的新闻上。

与阅读动机变量的调查结果相呼应,读者要求增加新闻版的比例高达44.7%,而要求增加专副刊版的比例仅有10.5%。与此相关联的是,读者重点阅读新闻版的比例(25.4%)远远高出重点阅读专副刊版的比例(3.1%),显示读者偏好本报的新闻版。

2003年的读者调查进一步显示了《楚天都市报》读者对新闻版关注程度的总体上升趋势。其中,对重大时政新闻的关注程度又远远超出娱乐新闻和社会新闻,“要闻一版”、“国际新闻版”、“要闻关注版”、“中国新闻版”在新闻各版关注度排序中,位居第1、2、4、5位,而“社会新闻”、“娱乐新闻”分列第8、12位,要求加强国际国内重大新闻的读者比例高达87.1%;对国际国内新闻的关注程度更超出本地新闻;在社会新闻中,要求加强社会问题深度报道的读者比例达86.1%。

img51

2001年《楚天都市报》读者的扩版意见

(资料来源:2001年《楚天都市报》读者意见调查)

2002年的武汉市民媒体接触习惯调查也显示,重大或热点事件成为人们阅读报纸的首选内容,选择此项的比例远远高出其他选项。而且,交叉分析显示,收入越高的群体对重大或热点事件就越关注。

武汉市民比较喜爱的报纸内容

img52

续表

img53

(资料来源:2002年武汉市民媒体接触习惯调查)

第二,具有加强深度报道的需求。

深度报道是指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物发展趋向的报道,它不只要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而且还要告诉人们“为什么”和“怎么样”。它一般都是针对人们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题材进行。在人们生活所处的外部世界不断发生变化的今天,现实生活中往往涌现出许多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正确认识这些新事物、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广大读者和社会需要报纸去做出明确的回答。

2001年《楚天都市报》调查,读者认为新闻版在保证现有信息量的前提下,还需要着重加强深度报道和背景介绍,选择这两项的人数比例分别高达47.6%和40.6%,合计占88.2%。此项意见表明,读者对新闻的期望,已不满足于简单的信息告知,应适当详细和深入一些。这一点值得重视。

交叉分析显示,要求加强新闻深度报道与背景介绍的读者群体中,干部与文教科技工作者较多,显示这一要求与《楚天都市报》读者层面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第三,具有了解其他省市和地区的信息乃至国际事务的愿望。

调查显示,大多数读者认为要闻版(一版)应当突出重大新闻报道,国际国内重大新闻、省内省外重大新闻和更多突发事件报道的支持率分别为87.1%、74.0%和72.2%。这一方面表明读者对要闻版的关注主要在于对重大新闻信息的获取;另一方面,读者对于国际国内重大新闻的高关注度,显示了都市报读者更为宽广的新闻视野,更为博大的精神和情怀。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不仅使我国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也令我国与世界政治经济生活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和频繁。在这种交汇融合的背景下,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广大民众也逐渐具有了了解各种外界事务(包括国际国内事务)的急切需要,而都市报正是他们感知天下大事、感应世界脉搏的重要信息通道。《新民晚报》总编辑金福安把读者的这种变化称为由“小市民”到“大市民”的转换。就此而言,都市报对读者所担负的已不仅仅是一般的提供外界信息的职责,也隐含着培育、推动这种大市民精神塑造的意义。

要闻一版应突出的内容

img54

(资料来源:2003年《楚天都市报》读者意见调查)

一个更贴切的受众概念:“现代都市民众”

据2001年、2003年《楚天都市报》读者构成的数据库可以看出,各类人员的比例呈现出自然的均衡状态,其中,有规范职业概念和稳定岗位形式的读者比例高达64.6%,科技工作者、文教卫工作者、金融财经工作者、机关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学生等各种社会职业和社会阶层的人员,大量进入《楚天都市报》读者群,而所谓的普通市民(含自由职业者)的读者比例只有26.6%。同时,他们的文化程度,有68.9%是高中或中专,18.6%是本科或本科以上。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只有12.4%。这就是说,有一定文化水准和正从事着各种职业的人员是《楚天都市报》读者群的主体。

《楚天都市报》仍然是一份“市民”报纸,但值得注意和思索的是“市民”的内涵已悄然发生变化,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市民”和习惯上戏称的“麻木”人群。传统意义上的“市民”概念往往与权力阶层和所谓社会精英阶层相对,在无形的社会分层中已处于中下层。有鉴于此,我们提出一个新的概念:“现代都市民众”,作为对“市民”概念的进一步界定。它具有以下两大特点:

首先,它涵盖了在都市中生活的形形色色的广大民众,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

在我国,真正普及报纸的任务应该说是由都市报完成的。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党报和晚报的办报取向和发行策略,令最广大的都市民众阶层一直处于“有报不读”或者“无报可读”的局面,即便晚报的出现令这种状况有所改观,但对庞大的市民读报市场的发掘力度显然还不够。

都市报的出现迅速改变了读报队伍的构成。都市报鲜明的大众化取向、亲易平实的风格、以及它建立在提供各类综合性新闻与资讯基础上的大信息量特色,立即赢得广大市民的认同,而当初一些不太习惯于都市报风格的人也逐渐加入都市报的读者队伍之中。自创办以来《楚天都市报》读者数量的迅速攀升,以及都市报读者成分的细化分析均表明,随着人们对都市报的信息供给特点的认识的加深,也随着中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精神文化需求的激增,越来越多的各类社会职业和社会阶层的人加入到都市报的读者群体中,其中不乏社会中以各类人口统计学指标作为衡量标准而言的高层次族群。因此,对都市报读者的认知,切不可因它吸纳了中下层民众就将之定位为低层次报纸,事实上它有着广泛的分布和多样化的构成,所谓“麻木报”、“民工报”的说法都极为偏狭,不负责任。

其次,它表现出有一定文化水准,有相对规范的职业条件和技能,有不断追踪现代生活和时代变化的显著特征。

人们在对报纸读者做区隔时,总是只局限在报媒的范围之内进行比较。事实上,只要是有读报习惯和要求的人,都是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都市报的受众已经在文化程度等方面要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这一点也在我们的调查中得到了印证。调查还显示,大多数都市报的受众都有着固定的职业,其中也不乏一些要求较高的职业和职位类型,即便从事的职业不固定,也是具有一定职业条件和技能的民众。

同时,生活在一个流动性更强、事物发展变化更为迅捷的社会中,他们除了需要获取一些与日常生活非常贴近的服务性、消遣性或满足其情感需要的信息,更有着对周遭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时了解和把握其意义的强烈需求;他们不仅对常规的“硬新闻”保持着极大的兴趣,而且还在关注的范围上,开始不满足于当地新闻事件的报道,而更关心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力图借助于报纸来帮助他们了解现代社会事务,把握现代生活和时代变化的脉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