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读者学习风气

培养读者学习风气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培养读者学习风气在全球化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必然要求走创新之路。[27]为培养读者学习风气,推动学习型华人社会的形成,《星洲日报》不遗余力配合华社领导人的呼吁和行动,并把它作为增强华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该计划是《星洲日报》继续推动文化教育努力的延续。华社有名望的人士均对《星洲日报》推行的阅报计划表示肯定。

三、培养读者学习风气

在全球化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必然要求走创新之路。创新之路其实就是要完成从“文化制造”到“文化创造”的转变,而要完成这样的转变,不断学习是前提。学习是增强个人核心竞争力、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习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均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马来西亚华人正处于文化自我创新的十字路口,文化发展面临许多困境,提倡学习,增强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华社的共识。

由于经济和电子传媒的快速发展,娱乐大众化、信息图片化使得青少年在吸收知识时有更多的选择。许多华人纷纷转向网络寻求资讯,或者寻找自己喜欢的娱乐信息。年轻一代热衷于网络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乏人问津,华社的阅读风气有所减弱。华社有名望的人士对此表示担忧。如拿督黄思华说:“一项调查显示,华裔阅读风气并不如想象中的低落,在一些乡区,都有超过80%的华裔订阅报纸,只是华裔面对和国内其他种族一样的问题,即是阅读书刊的风气不盛。”他说:“有超过80%的华裔家长将子女送入华小就读,唯这些华小学生阅读报章却出现‘偏读’的问题,即只阅读某一方面的报章,如娱乐或体育新闻,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现象。”[26]他说:“今日读书理念已经不同于往日,应该通过教育灌输学生各种思想观念,包括国家及社会须以公平为基础的思想。”“华小及改制中学、独中,应该负起这个责任,为学生建立整个基本价值观,并且将这些理念发扬光大。”[27]

为培养读者学习风气,推动学习型华人社会的形成,《星洲日报》不遗余力配合华社领导人的呼吁和行动,并把它作为增强华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989年5月9日,该报为报答华社的大力支持,承诺今后将一如既往,在推动文化教育方面继续作出努力,推出“学生记者计划”。该计划是《星洲日报》继续推动文化教育努力的延续。一方面,它让学生记者有机会从事新闻写作,增加知识,提高写作水准;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记者报道校内好人好事,使人们更加了解当地社会的活动,为华文报新闻事业栽培接班人。

星洲媒体集团董事主席张晓卿表示,报纸和教育之间是一种互助和共存的关系。“一份报纸是否办得成功,应该以它的内容和它对社会的影响作为衡量的标准。”他希望《星洲日报》能够以“求新求变和求进步”感谢广大读者的支持。他指出:“办报最大的乐趣,不能只求利益,而是理想的坚持和来自读者全心的信赖、支持和鼓励。这种精神上的安慰和所得到的回报,也常常是我们求好、求新、求变和求进步的最大动力和诱因。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读者的支持,《星洲日报》就不会有今天。”“当我们怀着共同的理想,当我们同步迈向目标和共同为文化教育而奋斗的时候,我们可以深深感觉到,报纸和教育之间所存在的一种互助和共存的相依关系。”[28]他说:“《星星》获得学生喜爱,内心喜悦无法形容。诚心希望为小学生们提供一份益智、健康、有内容,并可以协助同学们成长的刊物,刊物要以更充实和新鲜的内容、更新颖和活泼的设计,作为读者支持的回报。”[29]

文化因为语言得以传承,而语言的存在又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相应语言的文化色彩。文化得以传承,是因为有懂得母语的下一代。培育文化幼苗的工作,让文化幼苗茁壮成长为一棵大树并不容易,但是作为一个文化机构,《星洲日报》有责任担负起艰辛培育下一代的工作。

为实现培养年轻一代读者的目的,也为报纸培育新的读者群,《星洲日报》在马来西亚教育部的帮助下,推行“《星洲日报》学生阅报计划”。该计划在1994年9月开始推行,受到众多关心华文教育的社会人士的关心和支持。许多商家及文化界的人士也以各种形式表示支持,如商家捐款,文化人则免费开设各种讲座。《星洲日报》的阅报计划得以顺利开展。《星洲日报》为学校提供了许多免费报纸,老师也利用其提供的报纸,在学校展开读报和讨论活动,阅读风气从而在华人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为了使《阅报计划》收到实际效果,《星洲日报》为参与阅报计划小学生制定了阅读计划,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如作文比赛、专辑制作比赛、现场问答赛、知识竞赛等,使知识学以致用。

《星洲日报》通过学校阅报计划,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报纸的内容,同时帮助他们认识到阅读报纸的好处,培养了学生阅报兴趣及提高华文水平,并减轻教师寻找阅读资料供学生课外阅读的负担。《星洲日报》开展阅报计划后,越来越多的华文中小学加入到这个活动中。1998年加入阅报计划行列的华小有600所,约占所有华校的67%,受惠学生数以万计。1999年,这项计划已推广到西马各州及吉隆坡联邦直辖区,西马华小约有933所。迄今,该项计划实施了十余年,基本上所有的华小都开展了阅报计划,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风气作出了重大贡献。

华社有名望的人士均对《星洲日报》推行的阅报计划表示肯定。义利机构有限公司董事经理及培南独中董事长林国璋吁请马来西亚其他机构和组织向《星洲日报》看齐,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作出贡献,促使华文教育向前迈进。他赞扬《星洲日报》除了排版新颖、印刷精美外,报道翔实、可靠及快捷,立场也相当公正。虽然因为主观和客观因素,《星洲日报》曾面临暂停出版的厄运,但它在复刊后很快就展现了昔日雄风,不但风韵丝毫不减当年,反而更加出众。他表示:“《星洲日报》继续为我国(马来西亚)广大的华裔群众,尤其是华文教育者提供更完善的服务,更快捷准确的报道。更难能可贵的是,在面对严峻挑战的时候,《星洲日报》却能够抽出宝贵的人力物力,为华文教育的新一代,华文写作者的接班人,不屈不挠地一再主办培训营,培养更多的华文写作人才,培养更多的华裔青年领袖。”他表示,《星洲日报》通过努力耕耘,为整个华社,甚至整个国家带来甜蜜的果实。拿督黄思华也指出:“《星洲日报》在各领域的报道都显现出其积极及有干劲的一面,说明该报取得今日的成就并非侥幸。”“一份报纸必须和社会大众相互呼应,才能带领国家和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星洲日报》就做到了这两点。”[30]他指出:“今天的报章记者已经不再像五六十年代般在办公室内闭门造车,现在的报章已经跨出了办公室门槛,在组织结构上已经和从前很大不同,并进入社会的每一个细胞。”[31]他相信,在各有关方面的长期关注及鼓励下,华人小孩从小开始培养阅读的兴趣及习惯,形成人人阅读的社会风气指日可待。他说,《星洲日报》的行动应该予以肯定。

华文教育与华文报纸之间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华人阅读和学习风气是否炽热,也影响华文报纸的生存。《星洲日报》从长远谋划,为以后的长远发展推出各项学习计划,不仅推动了华文教育的发展,而且为《星洲日报》的长远发展也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