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专题片的文本创作

专题片的文本创作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专题片的文本创作专题片在节目类型上同样表现出多样性。专题片的分类与纪录片大同小异,鉴于篇幅的原因,我们将在本书的第十三章《纪实类电视新闻节目》中进行具体的阐述。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对专题片的节目界定,是“以声画对位的解说词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议叙结合”。专题片解说词与画面的关系是“画面服从于解说词”。

三、专题片的文本创作

专题片在节目类型上同样表现出多样性。专题片的分类与纪录片大同小异,鉴于篇幅的原因,我们将在本书的第十三章《纪实类电视新闻节目》中进行具体的阐述。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对专题片的节目界定,是“以声画对位的解说词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议叙结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两点结论:一是专题片是以解说词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节目形态;二是专题片包括“叙”与“议”两个方面,是“叙”与“议”的结合。

1.专题片的“叙”

专题片在叙说客观事实时表现出很强的“主导性”。它包括这样三个方面:一是解说词主导专题片主题;二是解说词主导专题片内容;三是解说词主导节目画面。专题片解说词与画面的关系是“画面服从于解说词”。从根本上说,专题片“解说词直接表达创作对所反映客观事物的认识和主张”[16]

从“叙”的内容来看,专题片的“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具体地叙说事实要素。由于专题片是在一定主题统领下将分散的事实场景联结为一个节目整体,因此需要对一个一个事实场景进行具体的叙说。例如,获我国2003年度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专题片《敢问苍穹》是一篇以我国航天员杨利伟搭载“神舟五号”遨游太空并安全返回地面为题的“场景式专题片”。此片分为这样六个具体场景:一是“神舟五号”发射现场做发射前准备的工作场景;二是“神舟五号”发射升空时的工作场景;三是“神舟五号”遨游太空及杨利伟向地面指挥部报告的场景;四是“神舟五号”做返回地面的准备及返回变轨的场景;五是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与家人通话的场景;六是“神舟五号”返回地面时指挥部紧张的工作场景和安全返回的场景。

二是详细地叙说事实的细节。细节的特点是细小、不引人注目,看似可有可无。如无并不影响事实主体;有则可使事实丰满,更加说明问题。如《敢问苍穹》专题专题片场景二,是这样叙说细节材料的:

仰望“神舟”,人类探险太空的行程历历在目。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随着一声轰鸣,一枚顶上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从这一天起,人类开始了挺进太空的历程。4年后,他们的“东方号”飞船又把世界上第一名宇航员加加林送上月球。又过了8年,美国“阿波罗号”飞船第一次把两名宇航员送上月球。同国际上所有先进的飞船相比,中国自行设计的“神舟”飞船具有自己的优势。它从一开始就采用了多人多舱的设计方案,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构成,可容纳3名航天员;返回舱直径2.5米,是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空间最大的飞船。“神舟”的第二大优势在于飞船的轨道舱兼具生活舱和留轨试验舱功能。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可留在轨道上数月,作为一颗科技卫星,继续进行空间科学探测和技术实验。神舟飞船采用多项新技术,有13项关键技术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的水平,它向世人展现的,是一幅令人神往的中国飞天写意图。

三是形象地叙说事实的概念、性质和关联材料。事物的性质就是事物的本质特征。专题片要求对事物的概念、性质用通俗易懂和形象化的手法来叙说。例如,长江是什么?在消息类新闻节目文本当中很可能就是: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全长6211公里……然而,在专题片《话说长江》第三回是这样形象地叙说金沙江[17]:

金沙江不但浪漫,而且英俊,所以古人称它为“丽水”、“神川”……

金沙江已经暴跳了千万年,但也和《水浒传》里的鲁智深一样,具有粗中有细、刚里怀柔性格

你看,它来到石鼓这个地方,就像京戏里的诸葛亮一样,迈着四方步,心平气和,温文尔雅。

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专题片《琴键人生——钢琴家许忠》,讲述了青年钢琴家许忠幼年时期刻苦练琴,青年时代因偶然机遇得以赴法深造,得到国际大师的指点,终于在数次国际钢琴比赛中摘金折桂的感人事迹。片中形象地讲述了许忠在巴黎音乐学院对钢琴艺术的追求[18]:

在学院里,许忠对钢琴的领悟力让许多教授为之惊叹。

当打乒乓一般的默契化为音乐的空灵时,许忠知道,他离心中那片辉煌的殿堂又靠近了一步。

巴黎是美丽的,法兰西的浪漫,让这位苦苦追索的钢琴游子有一天豁然开朗。

音乐是快乐的,神游在音乐的海洋里的人,是幸福的。

背井离乡,远离亲人的生活是孤独的。但在巴黎这个家,许忠总能感到一丝家的温暖。

四是叙说相关的知识。专题片中相关的知识材料,是指与主题有关的,或是能够进一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作用的材料。也就是说,只要与节目主题相关,能够说明事物性质、特点的科技知识、历史事件、地理知识、名胜物产、名人掌故、诗词歌赋、神话传说等,都可以作为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材料。如专题片《消失的罗布泊》有这样一段解说词介绍罗布泊[19]:

在中国,有关罗布泊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汉代以前。在《山海经》中最早称其为“江幼泽”,《史记》中名为“盐泽”,《汉书》始用“蒲昌海”的名称,《水经注》称之为“牢兰海”、“辅日海”等异称。到清乾隆时制成《大清一统舆图》,才开始把这里称为罗布泊。但是,这一图纸的制造者们无论如何没有想到,若干年后,他们所标定的罗布泊竟引发了一场国际地理界的大争论。

2.专题片的“议”

在专题片文本当中,“议”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也是构成专题片重主题和“主导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

专题片“议”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议”是对“叙”的事实内涵进一步的发掘,起到提示、揭示和比较作用,从而凸显事实的意义。专题片“叙”与“议”的关系:“叙”是“议”的基础,“议”是事实的升华。没有“议”,所谓事实很可能就是苍白无力的;“议”需要依托“叙”。离开事实的“议”,也很可能是一种“无病呻吟”,或是矫揉造作。例如,广东电视台《中流砥柱》是这样“议”说抗击非典意义的[20]:

非典是全人类面临的新的传染病,广东最先遇到了这场天灾。在事发突然,在防治工作没有先例可循、也无经验可资借鉴的情况下,无疑是对广东省委、省政府洞察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统领能力的严峻考验……

广东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广东几千万人民的安危,更是身后全国安危的第一道屏障;而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一方重镇,在这场与疫病的对决中,广东哪怕是半步的退却,都将给刚刚展开新世纪发展宏图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非典之战,广东不容有失:抗非胜利,广东志在必得。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2月11日,广东告诉世界:非典可防、可治,不可怕!

专题片的“议”,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借题发挥。借题发挥就是借已经叙说的事实,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凸显事物的意义。从写作格式上看,借题发挥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先叙后议。

二是借嘴议论。这里的“嘴”是借用采访对象的同期声。借用他人之口来评说事物,既可以达到“议”的目的,又可以避免创作者的直接评说,显示出很强的客观性。特别是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专业性很强的事件的评论,借用专家学者和相关人之口来评说,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就是新闻学所说的“藏舌头”。例如,在专题片《中流砥柱》中,借用专家学者之口,解读什么是抗击非典的“中流砥柱”[21]:

【同期声】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任剑涛博士:

什么是中流砥柱,这种共产党人大智大勇大无畏,无私无畏,以对人民负责、对国家最高利益负责的精神,有着这种精神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广东省委、省政府,各级党组织,千千万万的普通党员,和团结在他们身边的医务工作者,就是这场抗非斗争的中流砥柱。

三是夹叙夹议。这是一种见景生情式的“小议”,即一边叙事、一边议论,或是叙中有议,议中有叙,二者是连为一体的。例如,专题片《琴键人生——钢琴家许忠》,有这样一段夹叙夹议[22]:

1998年许忠回来了,带回了欧洲乐坛的荣誉,也带回了中国人的骄傲。祖国慷慨地拥抱了他,钢琴协奏曲《走进新时代》的乐谱放到了他的面前,刚刚回国的许忠急切地想去了解这部大气磅礴的作品。

……许忠叩响了琴键,激越的旋律在广袤的山河上空久久回荡。此时,仿佛蓝天大地也在屏息静听,此时,许忠深深地感到自己的音乐与时代是这样的紧密相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