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细读文本

浅谈细读文本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中语文阅读文本中,文质兼美,在思想史和文学史上占据一定的地位的作品,占的比例很大,也是语文阅读学习的重点。在领悟语言之妙上下功夫,细读文本。这样细读文本语言,文章的内容在被欣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丰富充实起来,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带来阅读获得的满足感,而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

浅谈细读文本

张淑青

[摘要]立足文本语言对文本语言的感受是课程要达到的目标。文本语言作为媒体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所以,语文阅读要在语言之妙上下功夫,细读文本。

[关键词]文本 工具性 人文性 细读

美国教育家B.S·布卢姆说:“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效果。”一堂好课必须需要达到预期的效果才算是一堂好课,从课堂主体角度而言,课堂应该让学生学会,让学生进步,让学生有收获。也就是说让学生有所得是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也是一堂好课是否成功的底线。那么,学生在课堂上收获什么呢?

高中语文阅读文本中,文质兼美,在思想史和文学史上占据一定的地位的作品,占的比例很大,也是语文阅读学习的重点。语文教材的选文第一标准是文本的经典性,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是大浪淘沙后的“真金”。语文教材的内容有美的感召力,而语言一定是千锤百炼后的精粹。而高中生的智力发展已基本成熟,感知能力进一步加强,认识已带有明显的目的性与自觉性,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较高的抽象性与概括性能力,辩证逻辑思维正在形成。阅读经典的文本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吸收,会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修身、养性、怡情。语文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媒介都借助于文本语言。

文本语言文字句式的选择、立意构思、材料的使用都与作者的人文品质有关,也就是说作者内心的感情、认识、体悟都体现于外在的语言,蕴藏着人文内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接受教师的讲解,更重要的他们也用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把握、体会文本语言,并构造出文本语言所表现的世界,对文本语言进行创造甚至是再创造;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审美趣味的基础上理解文本语言,感受作者的“心理体验”,“填充”那些“空白”的言不尽之意,并指导学生感受文本语言。那么,在高中语文的课堂上,怎样立足文本语言才算一堂好的阅读课呢?

在领悟语言之妙上下功夫,细读文本。首先要通晓文字,懂得具体的语言所表达的、概括的、揭示的到底是什么。在通晓文字、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通过细致研究词的搭配、特殊句式、句群的意味、语气以及特殊的表达手法的运用等等,细致体味每个词的本义、暗示义、联想义,在词句中的关系,重新确定意义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调动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精妙之处、异常之处,引导学生辩词、会意,提高解读能力。高一年级语文《荷塘月色》的第4自然段描绘了月色下荷塘的景物,我们都能读懂这段在总写荷塘概貌后,先写满眼茂密的荷叶,次写多彩多姿的荷花,再写缕缕的荷香,最后写叶子和花的一丝颤动即荷波以及流水。而为了表现景物特征,作者采用的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则让我们领悟到语言的妙处。例如,用“刚出浴的美人”比喻白花,既写出了纤尘不染,使人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出淤泥而不染,攫清莲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而想到荷花的质朴、清新、纯洁、淡雅和高贵;又使人想到水中月、雾中花,灯下观美人那种朦胧美的意境。这样细腻的写景文字创设了一个素淡朦胧而又优美的画面: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流水脉脉,月色溶溶。

这样细读文本语言,文章的内容在被欣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丰富充实起来,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带来阅读获得的满足感,而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丁玲是这样来说鲁迅先生的《祝福》中的祥林嫂的,“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初读文章学生不可能一下子能够感觉到她的命运如此之惨的原因,也不会一下子明白文章的写作目的。但仔细分析小说中祥林嫂周围的人对她的态度、对她的影响,学生就能从中明白文章,并能更深刻地感悟到文章的主旨。例如,分析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态度。文中写到,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的态度是“皱眉”,讨厌她是寡妇。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的反应可以用两次“可恶”和“然而”来概括。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是书面语中的转折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做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带领学生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鲁四老爷没有丝毫对祥林嫂的同情,而是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是他通过“祝福”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他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人物。这样一分析,学生们就会体会到文字构建了怎样的社会,从而被指引着认识社会、看待问题,提高了对语言理解的能力。

总而言之,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语文课就得咬文嚼字,该教的语文知识就得让学生掌握,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应用的扎扎实实的积累,提高语文能力。语文课就是要和语言文字打交道,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诠释、识别、辨认、理解、探究,感受作品的丰富内涵,领悟作者深寓其中的思想、见解、品德、情操”。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经验基础不齐,各自所得也不尽相同,语言的妙处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捕捉到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立足文本语言带着学生进入文本语言的情景所设置的意境氛围中,从而使得学生收获对语言的感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