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专业主义对媒体的规范作用

新闻专业主义对媒体的规范作用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闻专业主义对媒体的规范作用_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1.6 新闻专业主义对媒体的规范作用新闻专业主义是由19世纪美国新闻界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服务”信念,其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新闻客观性的信念——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准确地报道新闻事实。当然,由于历史传统以及传媒体制,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有自己的特征。

1.6 新闻专业主义对媒体的规范作用

新闻专业主义是由19世纪美国新闻界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服务”信念,其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新闻客观性的信念——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准确地报道新闻事实。新闻专业主义的最高理想是传播真实、真相或真理;为此目标,必须将事实和意见加以区分并分别作为新闻和评论来呈现。

在实现媒体的告知功能时,新闻专业主义有两个最重要的特征:中立性和客观性。要求把关人在做必不可少的抉择时,按照“新闻价值”的中立标准进行取舍,当批评社会和国家时,它们是人民的代言人;同时,它们又是人民的教化者。在报道争议问题时,它们采取不偏不倚和平衡呈现的方式。而客观性则要求新闻报道者抛弃个人的任何偏见、情感和观点,要求事实的准确和报道方式的冷静。因此,新闻工作者用“客观性”表明其报道的可信性,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地位。

新闻专业主义以五项基本原则作为其内容:(1)媒体是社会的公器,新闻工作必须服务于公众利益,而不是仅仅服务于任何政治经济利益集团;(2)新闻从业者是社会的观察者、事实的报道者,而不是某一利益集团的宣传员;(3)他们是信息流通的“把关人”,采纳的基准是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而不是政治、经济利益冲突的参与者或鼓动者;(4)他们以实证科学的理性标准评判事实的真伪,服从于事实这一最高权威,而不是臣服于任何政治权力或经济势力;(5)他们受制于建立在上述原则之上的专业规范,接受专业社区的自律,而不接受在此之外的任何权力或权威的控制。(28)

经过三十余年的新闻改革,中国媒体已经涉及了很多符合新闻专业主义的内容,包括最初的反对“假、大、空”,以事实为新闻第一要义;强调贴近生活,提高媒体的服务性;反对“有偿新闻”,提倡新闻事业的职业伦理;呼唤“舆论监督”,以及近年来在都市报中出现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分离的内容管理等。经过一系列改革和演化,建立新闻专业的信念、伦理和规范,已成为新闻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新闻专业主义与中国媒体的新闻实践日益契合。当然,由于历史传统以及传媒体制,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有自己的特征。

在域外,“专业主义”被认为具有服务于既定体制的功能和保守趋向;而在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和实践却成为重构媒介和新闻从业者的社会角色与功能、改变新闻从业者群体结构的重要象征资源,具有“解放”的作用。作为一个从域外引进的理念,国内的新闻从业者对之的理解见仁见智。不过,就媒体为何积极参与报道、评论公共事件/公共议题而言,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所具有的激发作用,则是确定无疑。新闻从业者日渐重视媒体社会公器职能,自我定位为社会的观察者及事实的报道者。他们已意识到若要在政府和市场两种强大的力量之间保持清醒与独立,除了正直、敏感及勇气之外,还应恪守真实、全面、中立的客观报道规范和专业主义原则,从而才能坚韧追求真相、捍卫社会正义。

由主流国家新闻事业的实践可知,媒体对公权力的监督通常有以下三种形式:(1)大众传媒在第一时间以文字和图像的形式进行海量的客观报道,力求使权力的运作置于众目睽睽之下,透明化、阳光化。这是一种看似隐性、实则常规的舆论形式。(2)大众传媒以时评的形式,针对权力滥用导致的腐败所作的抨击和谴责。(3)大众传媒以特殊的新闻文体和节目类型——调查性报道——深入揭露重要腐败案例和现象。虽然目前缺乏宪政体制以及新闻法的制度保障,但中国媒体在以上三种形式上有一定作为。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的施行以及新媒体的崛起,第一种和第二种形式还将有望进一步推进。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民主法治观念的确立,国家对于新闻媒体的管制相对放松,媒体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媒体也逐步树立了市场本位和受众本位的观念,注重市场领域和公共领域公众的呼声和要求。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以2004年之前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每周质量报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等广电栏目,以及《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财经》杂志、《中国新闻周刊》、《瞭望东方周刊》、《南风窗》等报刊为代表,涌现出一批坚持新闻专业责任、捍卫社会公正的媒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内都市报和时政刊物的评论版面,与互联网交相辉映,吸引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思想界的有识之士。他们对公共权力和公共政策进行理性和批判性的审视,极大推进和活跃了公众参与。如果说都市报日益多元的言论建构了众多都市媒体公共领域,那么网络论坛和博客则成为无数匿名的和实名的精英、草根纵横捭阖的疆域。其中,驰骋于报刊和网络两界的时评人往往是最积极的公民参与者。他们以言论对政府的施政形成制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