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新新闻主义的评价

对新新闻主义的评价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而新新闻主义既是对传统新闻的反叛,也是对新闻事业的开拓与发展,因此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反动。从当前情况看,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新新闻主义远不足以成为与客观主义报道相抗衡的一方。这一事实说明,新新闻主义有其致命的弱点。新新闻主义无限地夸大了新闻的社会作用。新新闻主义不能广泛地适用于新闻写作的各个方面。此外,新新闻主义的某些理论与实践是与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相矛盾的,

第三节 对新新闻主义的评价

一、新新闻主义在新闻史上的影响

从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来看,新新闻主义的产生是有着确定背景的,不是一些文人随心所欲、异想天开的结果,而是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新闻报道手法——客观报道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均遭受一定挫折、新闻事业的发展面临窘迫和选择的转折时刻出现的。而且是在众多新闻从业人员不断的新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因而新新闻主义既是对传统新闻的反叛,也是对新闻事业的开拓与发展,因此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反动。从当前情况看,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新新闻主义远不足以成为与客观主义报道相抗衡的一方。客观性原则及客观报道在新闻界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新新闻主义的影响仍是不可低估的。首先,新新闻主义冲破了传统新闻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诸如“倒金字塔”结构一统天下的条条框框正在被打破。如果新新闻主义在新闻史上算不得一种成功的范例,那么它至少为新闻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或者说提供了变异的可能性。不难看到,在当代,人们的思维方式有了转折性的变更和发展,崭新的思维方式正在各个领域内为人们所接受。新闻也毫不例外。传统的纯信息式的报道手法已不能适应越来越广泛的需要,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包括新新闻主义对传统新闻而言都是一种创新和发展。其次,虽然纯粹的新新闻主义作品在报刊上不占据主导地位,但新新闻主义的某些理论及方法已渐渐渗透到现代新闻业中,例如新闻大特写就有许多方面类似于新新闻主义的作品,两者共同注重气氛渲染、细节描写、采访者的个人感受等等。近年来我国新闻界有人倡导“新闻散文化”理论,强调用散文笔法写新闻,注重文字的优美抒情,讲究写作技巧,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抒发作者的个人感受,这与新新闻主义的某些主张更是如出一辙。近年来风靡新闻界和文学界的报告文学,也与新新闻主义有某些相似,在阐发作者思想、抒发个人感情及合成人物、综合材料方面,报告文学甚至走得更远些。当然,这些写作方式和新新闻主义并无直接的师承关系,但不可否认,与新新闻主义类似的写作手法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类型的新闻报道中。纯粹提供信息,平实简单的新闻一统报刊的局面不复存在,新闻写作方法正日益多样化。

二、新新闻主义和主观报道

主观性是新新闻主义的核心所在,也正是新新闻主义遭受攻击的最大问题,有人以为主观主义与新闻传播信息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背道而驰,因此对新新闻主义完全予以否定。实际上,这其中有一个很大的误解。我们应该注意到,无论是新新闻主义者的理论与实践均表明:他们的初衷并非是歪曲事实,将主观意图伪装成客观存在强加给受众。正相反,新新闻主义者反复声明,他们采用的这种新的写作手法是为了更准确、更真实地向受众反映事实,传递信息,只不过基于上文中提到的种种原因(如客观主义报道并不能真正客观地反映现实)以及他们的理论依据(主张以感性认识世界),所以采取了一种与客观报道截然相反的手法。所以新新闻主义与客观主义是殊途同归的,两者都追求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只不过方法各异罢了。(当然,实践证明,新新闻主义的许多理论与方法都不能承担真实反映客观世界的功能)。可以看出,新新闻主义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主观报道有质的不同。首先,新新闻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传达真实的事实,采访者作为事实和公众之间的中介,尽管他写出了许许多多个人的感受,加入了鲜明的主观色彩,其目的只是为了让读者如身临其境般更真实深入地了解事实;而主观报道的目的是为了传达作者的个人意图,事实只是这种意图的一个载体。这样,事实成了作者主观思想和公众之间的中介,强扭角度、歪曲事实则是主观报道的惯用手法。其次,新新闻主义可以看作一种写作方式,它刻意追求写作技巧,其中当然不乏掺入主观因素,而主观报道则非一种写作方式,它也许是一篇平实简单、毫无技巧可言的纯新闻,但由于作者根据主观意图篡改了事实,因而只不过是一些虚假信息的堆积。正因为主观报道与新新闻主义有着质的不同,所以新新闻主义的某些写作手法能为当代的新闻报道所借鉴,而主观报道则因其完全违背新闻的客观真实性原则为新闻界所唾弃。

三、新新闻主义的致命弱点

无论客观主义报道方法怎样招致人们的怀疑,新新闻主义曾经在新闻史上产生过怎样轰动的影响,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新新闻主义的狂潮在20世纪70年代就渐渐消退了。人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客观主义报道手法,客观报道在新闻界仍占主导地位。这一事实说明,新新闻主义有其致命的弱点。

新新闻主义无限地夸大了新闻的社会作用。新闻媒介无疑是了解世界、认识现实的有效手段,但只是诸多手段之一。其他如文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以及某些自然科学等等都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工具。这些学科有各自特定的内涵和特点。新新闻主义者试图以新闻来担当需要各个学科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全方位了解世界的任务,无疑是荒谬的,也难免在实践中碰得头破血流。比如: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本来是由文学来完成的,所以有艺术虚构、心理描写等文学技巧。如果超越新闻学的功能范围,让新闻媒介来担此重任,在新闻实践中是绝对行不通的。再比如,对现有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勾勒整个社会的基本风貌,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由新闻报道来单独完成的,而是要靠各门科学的整体作用。在其中,新闻媒介所起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提供事实。新新闻主义要求报刊全面而非部分地反映世界,记者本人阐明事件发展的前因后果及对事件的主观看法,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甚至合成事实描写时代的典型人物等等,这些要求部分超出了新闻的基本功能范围,因而不能为新闻实践本身所接纳。

新新闻主义不能广泛地适用于新闻写作的各个方面。新闻媒介的基本功能就是传播信息,了解事实始终是人们对新闻媒介最基本的期望。因此,无论在何时何地,以传播事实为主的纯新闻在新闻媒介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因而客观报道仍被最广泛地使用着。新新闻主义的某些写作技巧只能部分地运用于通讯、特写等长篇报道中,可以这样说,如果新闻媒介主要刊登新新闻主义者的文章,那么无异于取消了新闻媒介赖于生存的条件——及时、准确地传播信息。此外,新新闻主义的某些理论与实践是与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相矛盾的,比如合成人物显然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新新闻主义作品篇幅较长,而且采访、写作均要耗费大量时间,有时甚至达几个月,这就不符合新闻时效性的要求,不能快速、及时地传递新闻。

真实、及时是新闻的两个最基本特征或最基本要求,新新闻主义的主张违背了新闻的这两个要求,它必然被淘汰。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重新稳定下来,反叛的思潮消退了,社会再次归入传统的轨道,新新闻主义失去了它生存的环境,于是,它也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

【注释】

(1)Howard Becker,Through values to Social Interpretation,1950,p.34.

(2)莫里斯·迪克斯坦:《伊甸园之门——六十年代美国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137页。

(3)莫里斯·迪克斯坦:《伊甸园之门——六十年代美国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137页。

(4)莫里斯·迪克斯坦:《伊甸园之门——六十年代美国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133页。

(5)莫里斯·迪克斯坦:《伊甸园之门——六十年代美国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139页。

(6)同上书,第133页。

(7)Tom Wolfe,TheNew Journalism,p.31.

(8)Joseph M.Webb,HistoricalPerspective on theNew Journalism,Journalism H istoricalSummer,1974,p.38.

(9)Ibid,p.38.

(10)莫里斯·迪克斯坦:《伊甸园之门——六十年代美国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130页。

(11)莫里斯·迪克斯坦:《伊甸园之门——六十年代美国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13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