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出租车罢运”事件报道的中西文本对比研究

关于“出租车罢运”事件报道的中西文本对比研究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出租车罢运”事件报道的中西文本对比研究_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关于“出租车罢运”事件报道的中西文本对比研究刘 娜 司文博本文通过对中西两篇新闻文本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四个文本策略。罢运事件有三个相关方,分别是官方、市民、出租车司机。第9段:专家说:近年出租车罢工事件频发,但很少引起政府和媒体的关注。从而,文章表达出这样的言外之意,即总体而言,中国政府和媒体对出租车司机罢工事件不甚关注。

关于“出租车罢运”事件报道的中西文本对比研究

刘 娜 司文博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西两篇新闻文本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四个文本策略。文章指出,两篇报道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一系列文本策略,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报道效果。本文试图通过个案研究,探讨在冲突性事件的报道中,中西媒体是如何通过对相同策略的不同运用,传递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不同的媒体立场。这种个案研究未必具有普遍意义,但它无疑明确了一种彰显或遮蔽意义的手段,或者从另一方面说,提供了破除这种彰显或遮蔽的路径,以便读者直面事实本身。

【关键词】文本策略 话语隔离 话语包围 暗示

2008年11月,我国多个城市发生出租车司机罢工事件。这一连串的“罢工潮”始于重庆:11月3日,重庆主城区出租车司机全城罢运;在随后的一个月内,海南三亚、甘肃永登、云南大理、广东广州及汕头等地相继发生类似罢工事件。

针对这一事件,中外媒体均有报道,本文分别选取了中新社和《华尔街日报》的相关报道,对其文本策略和这种策略的不同运用及其表达效果进行分析。

运用文本策略的目的,是塑造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对这种策略的不同运用,会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罢运事件有三个相关方,分别是官方、市民、出租车司机。市民不是冲突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只是利益相关方,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官方和出租车司机的形象塑造问题。

提出这种“策略”首先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前提:不同的事物会引发人们的相关联想,人们会不自觉地在两者或多者之间寻求因果、条件或对比等关系。人们常说用事实说话,但不同的事实放在一起为什么就能表达意义?笔者认为,凭借的就是这种相关联想。其次,对这种策略的不同运用,会塑造不同的形象(逻辑关系见图1)。

img58

图1 逻辑关系图

1 话语隔离

基于上述认识前提,我们可以认为,表述新闻事实的话语,经过不同的组合,话语之间会发生接近或远离,从而会产生和消解一定的意义。我们将之简称为话语隔离。这一策略贯穿于中新社和《华尔街日报》的两篇报道之中,比如:

中新网的报道题为:《海南三亚出租车罢运疑有黑恶势力介入》。其中三段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2段:三亚市政府曾在2007年年底出台了新的出租车承包金政策。

第6段:交通局副局长表示,11月6~9日已连续召开了4天的会议,正积极落实政策。

第7段:出租车司机表示,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他们将继续上访。

如将2、6两段进行勾连,我们可以看出:三亚市政府于2007年年底出台新的出租车承包金政策,但在2008年年底尚未落实;从而传达出这样的言外之意——政府工作效率低下,经过一年,政策尚未落实。

如将6、7两段进行勾连,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交通局试图尽快落实政策;另一方面,出租车司机对问题得不到解决表示不满。通过这两段的共同作用,文章呈现出政府和出租车司机的形象落差,即前者在努力解决问题,后者在不断提出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通过话语的不同组合和意义勾连,读者可以从文本中提取出一定的信息。然而,文本信息的接近或远离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效果,从而导致意义的强化或消解。具体到上述三段,我们可以发现,第2段和第6段中间相隔3段,读者很难把它们联想到一起,进而得出意义,而第6段和第7段相距较近,读者容易把它们放在一起考虑,因此,通篇看下来,读者可能仅仅能看到“两者形象差异明显”,而看不到“政府工作效率低下”。

话语隔离现象同样也存在于西方新闻报道文本中,以《华尔街日报》的报道“New Taxi-Driver Strikes Test Chinese Authorities”为例:

第2段:三亚罢工进入第三天,罢工缘由。

第3段:甘肃永登罢工,政府反应。

第4段:重庆出租车罢工,三次罢工之间的联系,引起政府“关注”。

第8段:重庆政府提出措施满足出租车司机要求

第9段:专家说:近年出租车罢工事件频发,但很少引起政府和媒体的关注。

按照位置接近性的原则,将2、3、4几段进行勾连,我们可以看出:重庆、三亚、甘肃永登相继发生出租车罢工事件,即出租车罢工事件频发。

将8、9两段进行勾连,我们可以看出:针对出租车罢工事件,重庆政府出台了应对措施;但大多数其他相关地区的政府机构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度不高。从而,文章表达出这样的言外之意,即总体而言,中国政府和媒体对出租车司机罢工事件不甚关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前三段的勾连表达出:中国出租车罢运事件频发;而后两段的勾连则倾向于告诉读者:总体而言,中国政府和媒体对出租车司机罢工事件不甚关注。因而,这五段文字传达给读者的是一个负面的中国社会和政府形象,即政府对频发的出租车罢工事件表现出“不作为”。

然而,我们可以试想,如果第4段和第8段是连在一起的,读者可能会得到这样一个意义,即政府对罢运事件的处理是成功的,或至少采取了措施。但因为这两段被分割开了,所以,不再利于我们作相关联想;尤其是因为有了第9段对第8段的引导,我们更不容易把第8段和第4段联系起来,得出上述意义。

下面我们简单看一下第4段和第8段是如何被分割开的。

第4段:“The two strikes follow last week's walkout of about9000 drivers in Chongqing,an event that generated an unusual degree of attention from public officials.It is unclear whether the latest strikes were related to the Chongqing strike,but labor experts said the example set by the first strike as well as the government's positive response were likely a factor.”

第5段:The Chongqing strike,which began Nov.3,“made an impact,”said Zhou Litai,a Chongqing-based labor-rights lawyer.“People noticed that it worked.”

第6段:That attention underscores official concerns about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as China's economic growth,red-hot in recent years,slows to a pace that may not provide enough jobs and wealth for a hungry population.

第7段:“There's a lot more coming,though the government will probably take a very flexible approach to the strikes as long as it's in their interests to do so,”said Andreas Lauffs,a partner at the law firm of Baker&McKenzie who specializes in Chinese labor issues.

从以上可以看到,第4段通过一个定语从句“□an event that generated an unusual degree of attention from public officials”和一个简单句“It is unclear whether the latest strikes were related to the Chongqing strike”提示出了新的信息,并暗示了一连串的罢工事件中所可能存在的联系。下面三段都是这些新信息的说明或展开,文章直到第8段才重新回归到原来的话题上。

综合对上述两个文本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作出总结:不同的文本内容,离得近,会强化意义;离得远,会消解意义。中西方媒体运用这种策略,强化了不同的意义,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

2 话语包围

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文本信息的距离可以强化或消解意义——离得近可以增强意义;离得远可以消解意义。其实在此基础上,还有进一步增强意义的方法,就是运用“排比”,使一方话语对另一方话语形成包围之势。这在中西两篇新闻报道中也有所呈现。

以中新网的报道为例:

第5段:三亚市信访局负责人谈情况,做解释。

第6段:三亚市交通局副局长谈情况,做解释。

第7段:出租车司机表示,问题得不到解决,将继续上访(仅此一句)。

第8段:警方怀疑有黑恶势力介入。

第9段:三亚市常委、市委秘书长表示高度重视罢运一事,将开会研究。

这五段从结构安排上来看是连续的。其中,第5、第6、第9段出现的人物是官方,第7段出现的是出租车司机一方,第8段出现的是黑恶势力一方。

文中第8段提及的“黑恶势力”一方对理解文本意义有何影响我们姑且不论。因为黑恶势力和出租车司机一同参加罢运事件,可能对出租车司机有一种“污名化”的作用,也可能如部分媒体所暗示,黑恶势力是这起事件的挑唆者。其意义表达尚不明晰。

因此,我们仅看其余四段,其中第5段通过信访局之口说出租车司机不遵守信访条例;第6段提到交通局努力工作,希望争取出租车司机理解;第9段谈市委秘书长的表态。

通过第一部分所述的话语隔离原理,我们不难发现,将第5、第6、第9段中的任何一段与第7段进行勾连,都很可能使出租车司机形象处于不利地位,从而相对彰显政府的正面形象。然而,为了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正面形象,文本还运用了“排比”的方法——在官方群体中选出了三种不同身份的人(信访局、交通局、市委秘书长),与出租车司机形象形成对比,对出租车司机形成了话语层面的密集压力,使得官方的正面形象表述居于明显上风。如若不然,而是将这三种人的表述分散安排于文本中,就会对这种压力形成消解。

同样的情况在《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中也有例证:

第2段:三亚出租车罢工进入第三天,罢工缘由。

第3段:甘肃永登出租车罢工,政府反应。

第4段,重庆出租车罢工。

这三段均提及了不同地区的出租车罢工事件,而政府处理问题的形象只在第3段出现了一次。从而展现出的是:罢工频发,政府疲于应付;文章连续列举了三次罢工,更加彰显了问题的严重性及政府的被动。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单方信息的系列化陈述往往会给对立方造成信息合围之势,从而在压缩对方信息表达效果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自身形象的建构。中新社通过这种话语包围的策略强化了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在此次事件处理中的合理应对,塑造了积极正面的官方形象;而《华尔街日报》通过详述频发的出租车事件,强调了事件的“亟待解决”和“久拖不决”,消解了读者对政府形象进行正面感知的可能性。

附:话语隔离和话语包围在文本中的分布如下:

中新网的报道

img59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

img60

img61

3 话语中的责任暗示

在罢工事件中,官方和出租车司机是博弈方,市民是利益相关方,如果市民的利益受到影响,就会出现一个咎责的问题;此时,在文本话语中优先出现的,或在事件中占有主动地位的一方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因为人们容易将责任和这一方联系起来。比如,下述两则文本中各有一处提到了市民出行受到影响(黑线标出):

中新网的报道:从今日早晨开始,记者就接到许多市民反映,街上看不到出租车了。而自早晨6时开始,200多名出租车司机就聚集在三亚市政府门口,申诉三亚市一些出租车公司垄断市场、租金过高、黑车太多等问题,要求与市政府相关部门领导接洽以尽快解决问题。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In Chongqing,where the strike stranded commuters around the city,officials vowed to provide more fuel supplies,eliminate extra fees that drivers are required to pay to taxi companies and crack down on unlicensed cabs that city cabbies said were stealing business.

在陈述了市民出行受到影响这一事实后,中新网介绍了出租车司机的上访行为;而《华尔街日报》则讲述了政府对出租车司机的许诺。这分别让人产生下述不同联想:出租车司机的上访行为导致了市民出行不便(中新网);政府平时的举措不力导致了市民出行不便(《华尔街日报》)。

具体而言,这种责任归属的不同呈现源于以下策略的运用:其一,先发制人,即中西方媒体将不同的相关方置于文本中相对靠前的位置,从而给读者灌输先入为主的观念。在上述两段文本中,双方媒体在陈述“市民出行受影响”这一问题之后,中新社首先提及的是“200多名出租车司机”,而《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中优先出现的是“officials(官方)”。

其二,主动权授予,即中西方媒体在对事件基本认知或预设立场的指导下,将事件的责任方设置为对抗性行为的主动方。这是基于这样一种心理推测——博弈双方占主动性或强势的一方应该并且有能力进行调解和斡旋;如若不然,就是一种不作为或有意导致事件升级的行为表现。在文本的表达方式上,这种主动权授予往往表现为句式的主动或被动形式。在上述两段文本中,中新社的报道中提到“200多名出租车司机就聚集在三亚市政府门口,申诉三亚市一些出租车公司垄断市场、租金过高、黑车太多等问题,要求与市政府相关部门领导接洽以尽快解决问题”,其中“聚集”、“申诉”和“要求”的施动者均为“200多名出租车司机”,而政府始终处于被动、相对弱势和非对抗性的地位。与之相对的,《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中提到“officials vowed to provide more fuel supplies,eliminate extra fees that drivers are required to pay to taxi companies and crack down on unlicensed cabs that city cabbies said were stealing business.”,其中“vowed to provide□eliminate□”和“crack down”的施动者均为政府一方;本句通过叙述政府应对措施的实施和相关政策的转变,暗示冲突的诱因主要为政府前期的不作为及政策的不合理。

上述两种策略的运用产生了共同的表达效果,即暗示责任的归咎。中新社将出租车司机设置为意义上的主动方,且置于文本中的优先位置,从而引导读者将责任归于出租车司机一方,弱化政府责任;与之相反,《华尔街日报》将同样的策略用于强调中国官方在博弈中的主动地位,并暗示了政府原有政策的不合理。

4 图片中的视角暗示

《华尔街日报》图片说明:A taxi driver earlier this week in Sanya in the southern island province of Hainan.The sign reads:“Sorry,driving suspended.”

img62

图2 《华尔街日报》的图片

img63

图3 中新网的图片

中新网图片说明:因不满承包金过高、黑车横行、出租车承包一年一签的新规等问题,三亚部分出租车10日停止营运,给市民和游客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如图2和图3所示,中新网的图片中出现了:出租车、提示牌;《华尔街日报》的图片中出现了:出租车、提示牌、正在说话的司机。

通过分析两幅图片的要素,我们不难发现,《华尔街日报》的图片将镜头给向了一位手持提示牌的出租车司机,出租车和提示牌告知了读者“出租车正在罢运”这一信息。而说话的司机这一形象,会引导读者思考,提示读者从出租车司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可能引发读者对出租车司机的同情。而这在中新网的图片中是没有的。

从图片说明来看,《华尔街日报》的图片说明仅仅是对出租车司机的单方面描述,句中既没有出现官方和市民的形象,也没有出现与官方和市民相关的事件,只是再一次提示读者注意出租车司机。而中新网图片说明中的事件主体是“出租车司机”,核心信息是“出租车司机停止营运”;围绕核心信息,说明中还提及停运的原因——“不满承包金过高、黑车横行、出租车承包一年一签的新规等问题”和停运的结果——“给市民和游客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从原因来看,文本信息强调的是出租车司机对“新规”的单方面不满,而对“新规”的另一相关方“政府”只字不提,从而淡化了读者对政府责任归咎的相关联想;从结果来看,“给市民和游客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的主体是出租车司机,从而将读者对责任归咎的设想和分析引导向出租车司机一方,进一步消解了政府在事件中的责任。

5 结论

在对冲突性事件的报道中,中西方新闻媒体采取了共同的策略来塑造人物形象。这些策略包括:设置话语隔离、话语包围、话语中的责任暗示、图片中的视角暗示等,通过对共同策略的不用运用,中西媒体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也反映出了中西方媒体不同的立场。

这四种策略所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是人对媒介的支配。文化研究者对于这种现象是警觉的,他们从语言和内容层面描述了传播媒介巨大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影响力,他们认为,影响力主要通过“议题设置”发挥出来,大众传媒所设定的议题是一种高度的人工合成物,它经过了传播者新闻价值标准的过滤筛选。因此,媒介所报道的事件已非事件本身,而是将一些语言符号连接在一起,以传递某种意义,从而使媒介担负意识形态的勾连角色。这种个案研究未必具有普遍意义,但它无疑明确了一种彰显或遮蔽意义的手段,或者从另一方面说,提供了破除这种彰显或遮蔽的路径,以便使读者直面事实本身。

附:文本全文

1.《华尔街日报》

NOVEMBER13,2008

New Taxi-Driver Strikes Test Chinese Authorities

By SKYCANAVES

Taxi drivers in a third Chinese city have gone on strike,testing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tolerance fo rworker demonstrations in a time of growing labor-market concerns.

On Wednesday,hundreds of taxi drivers in the resort city of Sanya on the southern island province of Hainan entered the third day of a strike overfees paid to taxi companies and competition from unlicensed taxis.

View Full Image

img64

AFP/Imagine China

A taxi driver earlier this week in Sanya in the southern island province of Hainan.The sign reads:“Sorry,driving suspended.”

About1500 miles away,roughly150 drivers in Yongdeng County in north west China's Gansu province returned to work after a strike that began Monday,following promises by local authorities to eradicate competing illegal taxis within10 days.

The two strikes follow last week's walk out of about9000 drivers in Chongqing,an event that generated an unusual degree of attention from public officials.It is unclear whether the latest strikes were related to the Chongqing strike,but labor experts said the example set by the first strike as well as the government's positive response were likely a factor.

The Chongqing strike,which began Nov.3,“made an impact,”said Zhou Litai,a Chongqingbased labor-rights lawyer.“People noticed that it worked.”

That attention under scores official concerns about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as China's economic growth,red-hot in recent years,slows to a pace that may not provide enough jobs and wealth for a hungry population.Authorities are especially sensitive to urban protests because they are potentially more disruptive than rural unrestor strikes by factory workers in citys uburbs.Observers are bracing for more labor unrest as businesses close or lay off workers.

Chinese police help right an overturned taxi last week after angry taxi drivers attacked colleagues who refused to join their strike in Chongqing.

“There's a lot more coming,though the government will probably take a very flexible approach to the strikes as long a sit's in their interests to do so,”said Andreas Lauffs,a partner at the law firm of Baker&McKenzie who specializes in Chinese labor issues.

In Chongqing,where the strike stranded commuters around the city,officials vowed to provide more fuel supplies,eliminate extra fees that drivers are required to pay to taxi companies and crack down on unlicensed cabs that city cabbies said were stealing business.Last week,driver representatives received a rare audience with a high-ranking official.By that time,most of the taxi drivers already had returned to work.

Experts say that strikes by China's taxi drivers have occurred fairly regularly in recent years. Mary Gallagher,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political sc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said drivers are generally well organized,can coordinate over their radio system sand“know they have a lot of power,being essential to transportation.”However,those strikes didn't receive the amount of government and media attention be stowed on the Chongqing strike.

In Sanya,the strike showed few signs of progress Wednesday.No taxis were in service and dozens of drivers protested outside the city government offices,according to official news agency Xinhua.Striking drivers added another demand to their list:there lease of28 people detained in connection with strike-related violence,the news service said.Striking drivers were reported to have attacked others who continued working and to have smashed15 vehicles during the previous days of the strike,it said.

One Sanya cab driver,who gave his name only as Mr.Wu,said he and his colleagues were worried tha they would be targeted if they went back to work on their own.“We're afraid of going out,”he said.Mr.Wu said that he learned about the strike over the radio from other drivers and that workers hadn't received any information from their employers or colleagues about returning to their jobs.

Hu Wenzhong,the director of the Traffic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at the Sanya Communications Bureau,said that about a third of the city's roughly1000 licensed taxis had resumed work by5:30 p.m.Wednesday.Acting Mayor Wang Yong on Tuesday offered an apology to drivers and pledged to improve the taxi industry,according to state media.“Lots of issues exist in our transport management,and I apologize for that to the city's taxi drivers,”Xinhua quoted him as saying.

Write to Sky Canavesatsky.canaves@wsj.com

2.中新网

海南三亚出租车罢运疑有黑恶势力介入

核心提示:因不满承包金过高、黑车横行等问题,三亚部分出租车10日停止营运。因怀疑有黑恶势力介入停运之事,三亚警方传唤了20多名相关人员。

中新网11月11日报道从今日早晨开始,记者就接到许多市民反映,街上看不到出租车了。而自早晨6时开始,200多名出租车司机就聚集在三亚市政府门口,申诉三亚市一些出租车公司垄断市场、租金过高、黑车太多等问题,要求与市政府相关部门领导接洽以尽快解决问题。聚集现场有警察维持秩序,出租车司机们情绪比较稳定,但有少数冲动人员砸坏了几辆仍在营运的出租车。三亚市政府及交通局相关人员迅速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向出租车司机们进行解释和劝服,并与各出租车公司负责人开会商谈。

img65

因不满承包金过高、黑车横行、出租车承包一年一签的新规等问题,三亚部分出租车10日停止营运,给市民和游客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程范淦摄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了解到,目前三亚共有6家出租车公司,全市出租车约1200辆。三亚市政府曾在2007年年底进行了一项专项调查后决定,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全市出租车承包金统一调整为旺季(当年10月至次年3月)每月5800元,淡季(当年4月至9月)4800元,所有出租车单车月承包金平均为5300元,以上承包金含车辆保险及各项代缴费用。

“到现在为止,没有一家出租车公司按以上方案调整承包金。”聚集上访的出租车司机们七嘴八舌地对记者说,他们今天都是自发在此聚集,主要是因为当前一些出租车公司没有执行三亚市政府2008年1月1日起实行的出租车承包金规定,一直在收取7200元左右的月承包金,而一些原本下调承包金的公司如今又要求出租车司机补交上月承包金。此外,三亚市场黑车太多,三亚的酒店、机场等地有大量的黑车在营运,严重影响了合法出租车司机的利益。出租车公司要求司机重新签的合同一年一签不合理,原来合约期限一般为五至八年;出租车公司对出租车司机的日常管理不合理。

上访的出租车司机们说,他们希望三亚市政府解决上述问题,并要求成立出租车司机自己的协会组织维护自身利益。

记者在三亚市政府信访办公室看到,三亚市政府及三亚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均在信访办公室,并向记者介绍情况。三亚市信访局负责人说,按照信访条例,多人上访需选派5人以下的代表反映情况,但上访司机们始终不愿意选派代表与政府部门谈判,因此双方直至下午4时仍未进行接洽。

三亚市交通局副局长易治军说,出租车司机们反映的问题他们早已知道,本月6—9日已连续召开了4天的会议,与出租车公司、出租车代表谈判,并且最终决定,只要最新的合同范本制作好,出租车司机们签订了新合同后,之前多收的月份钱将全部退回。

但由于双方尚未接洽,因此交通局的最新决定出租车司机们尚不知情。上访司机们对记者说,如果他们反映的问题得不到妥善合理的解决,他们仍将继续上访。

因怀疑有黑恶势力介入今天的出租车停运之事,三亚警方今天传唤了20多名相关人员。目前,相关人员的身份还在进一步核实之中。

今晚,三亚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刘诚对记者说,此事已引起三亚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明日将开会具体研究。

截至今晚10时记者发稿时,罢运出租车仍未恢复营运。(记者王红卫)

【作者简介】

刘娜,英国伯明翰大学博士,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司文博,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