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成语法的心理学和哲学含义

生成语法的心理学和哲学含义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乔姆斯基的研究兴趣和重点在前期和后期实质上是有明显的差异的,这从他先后所写的著作也可看得出来。但从《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开始,包括后来的《笛卡儿语言学》、《语言与心智》以及近年来所发表的一系列论著,却逐渐强调生成语法的心理学和哲学的含义,乃至把语言学当作识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了。

乔姆斯基的研究兴趣和重点在前期和后期实质上是有明显的差异的,这从他先后所写的著作也可看得出来。他的早期著作,包括硕士学位论文《语言理论的逻辑结构》以及那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句法结构》,都是在语言学的传统范围里写成的。但从《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开始,包括后来的《笛卡儿语言学》、《语言与心智》以及近年来所发表的一系列论著,却逐渐强调生成语法的心理学和哲学的含义,乃至把语言学当作识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了。[20]起初,乔姆斯基把语言比喻为句子的集合,句子本身则是元素的序列。这就是说,他把语言看作类似数学那样的形式系统,把语言学当作准数学。后来,他又提出语言系统是一个心理的机体。语言的生成力量逐渐成为他的整个理论的主体,成了他所理解的语言的创造性、语言能力、语言习得机制、语言的天赋性、语言的基本原则、普遍语法等等的核心。

乔姆斯基自己说,他的理论中的心理学观点是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出现的,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李兹所写的那篇关于《句法结构》的书评的影响。李兹在书评中提出了语言的学习问题,他说,“如果乔姆斯基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对于人类学习机制的概念要大大地向纵深发展”。[21]过了几年,这种对学习机制的“纵深”探索果然在对行为主义的猛烈批判中开始了。1959年乔姆斯基在《语言》杂志发表长篇书评《评斯金纳著〈言语行为〉》。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金纳(B.F.Skinner),是当时最有影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之一。他于1957年出版的《言语行为》(Verbal Behavior)一书,是他花了二十多年时间钻研语言行为所获得的结果。在这本著作中,斯金纳从行为主义的角度对语言习得问题作了极详细的论述。他的基本论点是:人类的语言行为是一种刺激和反应,这种行为可以用跟动物实验同样的方法进行研究。他曾经指出,“……出乎意料之外,(动物实验工作的)结果打破了种属界限。最近的研究表明,同样方法可以扩大开来,用于人类行为,无须大加改变”[22]。乔姆斯基全面批驳了斯金纳的论点。他用大量的事实具有说服力地指出,人类语言与动物交际系统有原则性的区别,因此不能通过扩展动物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人类语言行为。乔姆斯基用来反对行为主义的最有力的证据,是他所说的人类语言的“创造性”原则。他指出,尽管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在解释动物的“行为模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这一理论却不能解释人类语言行为的一个简单的事实:五六岁的儿童就能说出和听懂他们以前从未遇到过的无限多的话语。而且,在儿童遇到过的话语中,由于种种原因,常常包含各种错误和变形,也就是说有不少“不合乎语法”的句子,然而在他们说出的语句中,却常能自觉地避免这些遇到的错误。乔姆斯基认为,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人本身具有一种识别和理解句子的能力,即一种创造和生成句子的固有机制。而在他看来,揭示这种人类语言的创造性特征,正是生成语法的直接目标之一。

然而,语言能力究竟指的是什么东西呢?人类又是如何获得这种语言能力的呢?乔姆斯基所说的“语言能力”,一般情况下跟他所说的“语言知识”是一个意思。他认为人的语言知识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全人类共有的普遍语法知识,这是一种先天获得的具有“不可学得性”(unlearnability)的知识。另一部分是有关各民族的个别语言的知识,这是一种靠后天经验获得的具有“可学得性”(learnability)的知识。为了概括他对完整的语言知识的形成过程的看法,乔姆斯基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

UG ∝⇒PG

公式中的UG代表普遍语法知识,∝代表后天的经验,PG代表完整的具体的语言知识。整个公式的意思是说,普遍语言知识在后天经验的作用下变为完整的语言知识。[23]乔姆斯基1981年曾提出:“我们希望研究出一套结构高度严谨的普遍语法理论,它以一系列基本原则为基础,这些原则明显划定语法的可能范围,并严格地限制其形式,但也应该含有一些参数,这些参数只能由经验决定。”[24]他这段话所说的跟上述公式所表述的是一个意思。这儿所说的“参数”,也就是上述公式中的“∝”。乔姆斯基认为,普遍语法知识是人天生具有的,或者可以说是人脑的某种属性。但它只具有变为现实的具体语言知识的一种可能性,只有在后天经验的“触发”(trigger)下,才可能产生这种变化。

由上述乔姆斯基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可以看出,他认为语言除了具有创造性这种心理学的含义外,还包含着两种重要的哲学含义,即语言的天赋性和普遍性。

乔姆斯基是一个理性主义者,在《笛卡儿语言学》和《语言与心智》等著作中,他详细地阐述过他的理性主义主张。在唯理论者和经验论者之间的长期的哲学争论中,他是站在笛卡儿一边的。他接受并发挥了笛卡儿关于“固有结构”的思想。他反对认识论中的“白板说”和行为主义的“机械主义”理论,认为人的知识和行为并非(至少大部分并非)起因于外部的刺激。他认为笛卡儿的“固有结构”思想中包含的天赋观念是可以接受的。乔姆斯基在后期著作中经常谈论语言知识的天赋性问题,并认为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在这方面可提供最有力的证据。儿童如何能发展他对本族语的创造性的运用能力,说出和听懂他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句子的呢?乔姆斯基认为,只有假设儿童先天具有普遍语法的高度限制的原则的知识,和利用这些原则对周围听到的话语进行分析的禀赋,我们才能说清楚语言学习的过程。[25]乔姆斯基后来曾更加明确地指出:“人类的生物禀赋本身含有一个确定着人们可能获得的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的原则系统,而经验则只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对这些原则起到完善或强化的作用。这样看来,所谓‘语言学习’似乎和身体的器官生长的情形相似。”[26]在另一篇文章中,他也说过类似的话:“……v存在一个可称之为s。的固定的心智的初始态,它构成人的语言器官,是我们共同的生物禀赋的一部分,这跟决定我们具有人类的视觉系统,而不是昆虫的视察系统,决定我们长出胳膊,而不是长出翅膀来的那些因素是一样的。”[27]这就是说,在乔姆斯基看来,与其说一个人是学会使用语言的,还不如说是在人脑中发育生长出了语法,然后支配人的各种语言活动的。

乔姆斯基除了强调语言的天赋性外,还特别强调人类语言的相似性和普遍性。他指出,“对于研究生成语法的学者来说,调查研究中的中心问题就是目前通称的‘普遍语法’……我们把普遍语法看作一个由许多原则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原则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变异。这一系统在遗传上受到限定,构成我们所说的‘语言的本领’。”[28]此外,他还认为,这种普遍性在人类心智的初始态必然表现得最为明显。他说,“我们可以把普遍语法看作人类‘初始状态’的一部分,即儿童的先于语言经验的心理状态。就我们所知,这种初始状态是一种人类的种特征,为人类所特有。而且是整个人类所共同的,严重的病态则是例外”[29]。语言的普遍性问题,亦即语言的普遍现象问题,在乔姆斯基70年代中期以后发表的几部有关语言哲学的著作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他认为只有弄清语言普遍性问题,也就是搞清楚普遍语法理论,才可能最终解开人类掌握语言的奥秘。值得注意的是,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普遍现象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实体普遍现象(substantive universals),另一种是形式普遍现象(formal universals)。他所说的实体普遍现象,跟雅可布逊(R.Jakobson)所理解的普遍性是一致的,那是指语言构成的实体,例如有些语音、句法和语义单位是普遍的。如雅可布逊认为一套固定的语音区别性特征(大约有20个左右)是具有普遍性的。乔姆斯基的“语言普遍性”观念中具有独创性的、革命性的部分,是在于他所强调的形式普遍现象。这是指明确划定语法的可能范围,并严格限制其形式的一系列基本原则。他近年来重点研究的管辖理论和约束理论,就是主要研究这些基本原则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的。

乔姆斯基认为,生成语法研究的深入发展,在许多方面反映了语言研究方向和前景的重要变化。简单说来,这一重要变化是在于语言研究的重点从“语言”转向了“语法”。他指出,“……至关紧要的是把研究重点从语言(一个含糊不清的、而且我相信毕竟是无关紧要的概念)转向语法。这是一次从材料收集整理走向研究实际存在(在心智/人脑中)的,并且参与解释我们观察到的现象的实在系统的转移”[30]。在他看来,只有存在于人的心智/人脑(mind/brain)中的语法才是现实世界中的实在事物,而语言只是一种附带现象,它是由语法规则赋予特性的。因此只有把研究的重点确定为“语法”,才算真正找到了语言研究的对象。他还特别指出,这一研究对象的转移,是导致认知科学的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因为“在原则上,它把语言的研究和神经科学以及普遍生物学的研究结合在一起”[31]。乔姆斯基在最近阶段里越来越强调生成语法对于探索人类心理的结构和素质的重要意义,认为语言学研究成果的主要价值在于解释人的认知过程,因而主张把语言学并入心理学,甚至把语言学视作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ohology)的一个分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