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共时的语法和语法的历时

共时的语法和语法的历时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共时的语法和语法的历时在异常繁荣的汉语语法研究中人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研究领域,即古今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汉语语法研究应注意这种现象。无论古汉语语法,还是现代汉语语法,在发展的特定时期,却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语言现象,并且能持续一个阶段。描写解释语法现象,建立语法体系,必须以民族语言语法特点为出发点。汉语语法研究,要注意这些民族特性。

二、共时的语法和语法的历时

在异常繁荣的汉语语法研究中人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研究领域,即古今汉语的继承和发展。任何一种语言体系的形成,要建立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从语言发展演化史中多角度、多层次找出本民族语言发展的规律来。

在语言的多种要素中,语法是比较富于稳定性,但由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汉语语法也有了许多发展。随着语法结构的变化,汉语语法研究的内容也跟着发展变化了。这些变化表现在:譹訛主语和系词的增加;譺訛句子的延长;譻訛可能式、被动式记号的欧化;譼訛连词的增加;譽訛新替代词和新称数词的产生。汉语语法经过发展,变得更加缜密。汉语语法研究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也不断发展。

汉语是处于一种相互关系之中变体的总和,各个变体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种动态关系构成了语言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促成了语言的发展,汉语语法研究,要注意语言的变异,要从特定时代的语法系统起考虑问题,要注意汉语语法各要素前后相续或发展、演化。语言长河川流不息,变化发展是绝对的,但它也有相对稳定的一面。这就形成了特定时期语言自身的特点。我们知道,古汉语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就是在特定的时期形成。诸如否定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现象在先秦时期,几乎是一种语言规范,这是上古汉语语言发展的规律所致。汉语语法研究应注意这种现象。当然,语言符号系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从一个平和过渡到另一个平衡。这就表现出语言的可变性或发展性。我们不妨把它看作语言的二律背反,并且不妨沿着它的这一变化顺序去研究它的演化规律。无论古汉语语法,还是现代汉语语法,在发展的特定时期,却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语言现象,并且能持续一个阶段。就人称代词复数而言,先秦典籍上偶见在第一、二人称代词后面加上“辈、属、曹、侪”等词表示复数,汉以后这种表复数的形式逐渐多起来,并持续了相当阶段。现代汉语中无论第一、二人称,还是第三人称。一般都在代词后加上“们”表复数形式。“们”是“五四”以后,逐渐形成的表复数范畴。从古到今,毕竟形成了一个语言发展系统,研究汉语语法,要以这个系统为基本纲要。

这就提出了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即比较法。比较是科学研究中普遍采用的逻辑方法,其目的是确定对象间的差异和共同点。比较有纵向比较,也就是历时比较;横向比较,也就是共时比较。在比较中,可以追溯到事物发展的历史渊源,测定事物发展的历史顺序。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空间上同时存在的语言现象进行共时研究,也可以从语言先后相随变化的轨道进行历时研究。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很有必要运用比较法。

特点是比较出来的,比较又是多维的。在汉语语法比较中,要注意语言的普遍性和民族性。每种语言的语法都有区别于其他语言语法的特点,这就是语言的个性,即民族性。描写解释语法现象,建立语法体系,必须以民族语言语法特点为出发点。汉语语法主要有这样一些特点: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关系错综复杂,语序显得特别重要,虚词较多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等等。汉语语法研究,要注意这些民族特性。但语言也有普遍性,研究语法还要注意语言的共性,使个性同共性相结合。把个性纳入共性研究中去,才能建立全面解释语法的体系,也能丰富语言共性的研究,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既见个性,也见共性。

语言研究无论运用什么方法,都是建立在充分认识语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语法规律的演化,既是一种共时现象,也是一种历时现象。

历时,是一种发展过程。语言不是封闭的系统,是一种动态学说。从历史角度研究,并不意味着单纯的按年代来叙述材料,而是要结合语言发展演化的规律。其实,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按某种规律来实现的。语言的历史现象应该理解为有规律的一个接着一个的按规律发展的顺序,这个顺序,与人类思维发展过程是相辅相成的。从某种程度上看,语言发展史其实就是人类的思维史。当然,语言的演变速度并没有其他学科那么迅速,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就形成了语言的共时性。

历时和共时,是语言发展的特点,也是研究语言的轨迹,顺着这个双向轨迹,才能真正理清语言流变的脉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