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词汇和语法的发展

词汇和语法的发展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言的结构或基本成分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入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口语的发展,口语发展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掌握语音问题。它首先受言语运动分析器机能的发展所制约。喃喃发声主要还是由机体内部的原因所引起,可以说是通过自我模仿所产生的内部声音运动和听觉成分的联系。词是言语的基本构成单位。因此,词汇的发展可以作为言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此外,词汇的性质也有所变化。

语言的结构或基本成分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入学前是儿童掌握语言结构的时期。入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口语的发展,口语发展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掌握语音问题。

一、学前儿童语音的发展

儿童掌握语音的过程遵循一定的规律。它首先受言语运动分析器机能的发展所制约。儿童发出语音和语音感受性的发展有不同的顺序,并不是容易听 (辨别)的语音都容易发出。从语音感受性来看,语音差别越大,婴儿越容易掌握,但从发出语音的顺序看,则近似的音较易掌握。

(一)语音形成的阶段

1.出现嗓音

儿童刚生下时,就会发出声音。这种嗓音不是为了适应外界刺激的需要,而是由身体的状态如饿、渴等所引起的,是一般性发音反射。

2.出现啊咕声

从2~3个月开始,婴儿在吃饱睡足时,会发出 “啊咕”等声音。这已不是嗓音,而是一定的声音。这种声音只有在安静状态或满足时才出现,仍然是由于机体内部的因素引起的。

3.出现喃喃语声

这阶段的发声并非学习得来,而是在反复地重复某些音节的基础上形成的,发声的特点是重叠性。喃喃发声主要还是由机体内部的原因所引起,可以说是通过自我模仿所产生的内部声音运动和听觉成分的联系。

4.开始发出语音

这是真正发出语音的阶段。言语听觉分析器对发音起着监督的作用,使发音符合所需要的要求。真正发出语音是一种发音的随意运动,是经过学习得来的。

(二)语音发展的特点

语音发展的特点有:①学前期是能够掌握全部语音的年龄,发音不准的人数的百分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②学前儿童发音的错误,大多数发生在辅音;③发音的难点在于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二、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

词是言语的基本构成单位。词汇是否丰富,使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言语表达能力。因此,词汇的发展可以作为言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儿童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加深三个方面。

(一)词汇数量迅速增加

儿童期词汇数量增长得很快,几乎每年增长一倍,具有直线上升趋势。据资料统计表明,3岁儿童词汇数量约为800~1100个,4岁约为1600~2000个。5岁增至2200~3000个,6岁时可达3000~4000个。4~5岁是儿童词汇增长最快的年龄。当然,儿童掌握词汇量的个别差异比较大,但无论怎样说,学前期都是人一生中词汇增加得最快的时期。7岁时,儿童所掌握的词汇数量大约增长为3岁时的4倍。

真题再现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词汇发展最为丰富的时期。 ( )

(福建省2015年)

【育萃专家解析】√。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各种语言都是由词以一定的方式组成的,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词汇增长最快的时期。有研究表明,7岁儿童所掌握的词汇大约可增长到3岁时的4倍。

(二)词类范围日益扩大

词可以分成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是指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虚词的意义比较抽象,不能单独作为句子成分,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

儿童一般先掌握实词,然后掌握虚词。实词中最先掌握的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形容词,最后是数量词。儿童也能逐渐掌握一些虚词,如介词、连词,但这些词在儿童词汇中所占的比例很小。

儿童词类的扩大还表现在词汇内容的变化上。儿童最初掌握的基本是和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活动直接有关的词,以后逐渐积累了一些与日常生活距离稍远的词,甚至开始掌握与社会现象有关的词。

此外,词汇的性质也有所变化。最初,儿童掌握的主要是一些具体的词汇,后来逐渐掌握一些抽象性和概括性比较高的词汇。例如,以前只会说桌子、椅子、柜子等,后来就掌握了家具一词;起初只会说香蕉、苹果、橘子等,后来就能说出水果。

真题再现

儿童最先掌握的词性为 ( )

(河南省2015年)

A.名词 B.动词 C.形容词 D.代词

【育萃专家解析】A。在幼儿词汇中,主要是意义比较具体的实词。其中又以名词为最多,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最后才是副词。

(三)词义逐渐确切和加深

在词汇量不断增加,词类不断扩大的同时,儿童所掌握的每一个词本身的含义逐渐确切和加深了。

不同年龄的儿童对同一个词的理解可能是不相同的。例如,对1岁的儿童来说,“猫”可以代表一切毛茸茸的物体,如小猫、小狗,甚至皮大衣、鸡毛毽子等。到了学前期,儿童已理解 “猫”一词的确切含义——专指猫这种动物,而且在说出 “猫”这个词时,也包括了对猫的习性的理解。

儿童对词义的理解有以下发展趋势:①儿童最先理解的是意义比较具体的词,以后才开始理解比较抽象概括的词。儿童所能理解的词基本仍以具体的词为主。如标志物体的名称、可感知性状特征的词。②儿童最先理解的是词的具体意义,以后才能比较深刻地理解词义,但整个学龄前阶段的儿童仍难理解词的隐喻义和转义。例如,妈妈说:“儿童不要娇气,要能吃点苦。”儿童就说:“我能吃苦,那天买的冰棍有点苦,我也吃了,我就是不能吃辣。”而大班儿童开始已能理解一些不太隐晦的喻义。

儿童能够正确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叫作积极词汇。有时儿童能说出一些词,但并不理解,或者虽然理解了,却不能正确使用,这样的词叫作消极词汇。无疑,消极词汇不能正确表达思想。儿童已掌握了许多积极词汇,但也有不少消极词汇,因此常常发生乱用词的现象,如把 “解放军”一词与 “军队”混同,以致把敌军说成是 “敌人解放军”。所以在教育上应注重发展儿童的积极词汇,促进消极词汇向积极词汇转化;不要仅仅满足于儿童会说多少词,而要看是否能正确理解和使用。

儿童的词汇虽然有了多方面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贫乏的,概括性比较低,理解和使用上也常常发生错误。因此,还应该重视丰富儿童的词汇,帮助他们正确理解词义和正确运用词汇。

真题再现

3~5岁幼儿常出现 “造词现象”,如将 “粉红”说成 “小红”。把 “灰色”说成 “小黑”,这是幼儿 的表现。 ( )

(江西省2016年)

A.早期创造才能 B.词汇过度泛化

C.不能准确区分颜色 D.词汇贫乏,词义掌握不准确

【育萃专家解析】D。幼儿由于受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许多词汇不能正确理解或有些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此时幼儿就会出现 “造词现象”。

三、学前儿童语法的发展

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但要掌握一定的词汇,还要逐渐掌握本族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形式。语法和词一样是社会上约定俗成的,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掌握语法的过程。

(一)句型的发展

儿童掌握句型的顺序是:单词句 (1~1.5岁)——双词句 (2岁左右)——简单完整句 (2岁开始)——复合句 (2.5岁开始)。从儿童所说出的句子类型看,有下列发展趋势: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1)不完整句

最初儿童句子的结构是不完整的,儿童的不完整句包括单词句和电报句。

①单词句。单词句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一般出现于1~1.5岁。例如,当儿童说 “妈妈”这个词时,既可能代表要妈妈抱,也可能代表请求妈妈帮他拾起一个东西,还可能代表要妈妈给他某种吃的东西……单词句是儿童最早出现的句子。

②电报句。电报句又称双词句,是由两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三个词组成,一般出现于1.5~2岁左右。例如,“妈妈抱”“爸爸班班”“饼饼没”“娃娃排排 (坐)”,等等。电报句表达的意思比单词句明确,因为它已具备句子的雏形。电报句的主要特点是语句断续、简略,结构不完整,句子的成分常常缺漏,主要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而略去连词、介词、指示词、助词等虚词,类似旧时人们发电报时所用的语言。

真题再现

幼儿 “电报式语言”出现在 ( )

(安徽省2016年)

A.1~1.5岁 B.1.5~2岁 C.2~3岁 D.3岁以后

【育萃专家解析】B。出现双词句 (电报句)阶段是在幼儿1.5~2岁这个年龄阶段。

(2)完整句

儿童2岁以后,逐渐出现比较完整的句子。完整句的数量和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到6岁左右,儿童98%以上会使用完整句。

完整句又可分为简单句、复合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无修饰句、修饰句及其他多种句型。

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1)简单句

简单句指语法结构完整的单句。从2岁以后,简单句逐渐增加。

(2)复合句

复合句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关联比较密切的单句组成的句子。

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儿童最初的句子是没有修饰语的,如 “宝宝画”“汽车走了”等。2~3岁儿童有时出现一些修饰语的形式,如 “大灰狼”“小白兔”等,对句子的修饰成分逐渐增加。

4.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儿童最初掌握的是陈述句。在整个学前期,简单的陈述句仍然是基本的句型。儿童常用的句型除陈述句外,还有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二)语句结构的变化

学前儿童语句结构的发展有一定的趋势。

1.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学前儿童在掌握语言过程中,语句逐渐分化。分化过程表现在三个方面。

(1)表达内容的分化

最初表达情感、意动 (语言和动作结合表示意愿)和指物 (叫出物体名称)等三个方面紧密结合。2岁和2岁半儿童多半是边做动作边说话,用动作补充语言所没有完全表达的意思,以后逐渐分化。

(2)词性的分化

最初儿童的语词不分词性。如 “叭叭呜”,既可当作名词 (汽车),又可当作动词 (开车)。逐渐把词组 (如 “解放军叔叔”)当作一个词来使用。如有个孩子说:“我长大了也当解放军叔叔。”以后在使用中逐步分化出修饰语和中心语、名词和动词等词性。

(3)结构层次的分化

最初主谓语不分 (单词句、双词句),逐渐发展到出现结构层次分明的句子。

2.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

儿童最初的单双词句只是一个简单的词链,不是体现语法规则的结构。出现了包括主谓、主谓宾的简单完整句以后,才初具结构基架,但句子各成分间的相互制约不明显。3岁半以前儿童话语常常漏缺主要词类,词序紊乱,如 “孙悟空头上毛”(孙悟空拔头上的毛)。以后句子复杂性增加,各成分间的互相制约越来越严格。

3.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儿童最初的语句结构不能分出核心部分和附加部分,只能说出形式上千篇一律的、由几个词组成的压缩句。稍后能加上简单修饰语,再后加上复杂修饰语,最后达到简单修饰语和复杂修饰语的灵活运用和语句中各种成分的多种组合。例如,叭叭呜→还要叭叭呜→嘀嘀;叭叭呜去北京→爸爸坐火车到北京→我爸爸坐火车到北京开会去了→幼儿园放假的时候,我准备和外婆乘火车到北京去玩。

(三)句子含词量的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说话所用的句子有延伸的趋势。也就是说,句子的含词量逐渐增加。大家知道,最初的句子只有1个词 (单词句),稍后儿童会说出2个词的句子 (双词句)。3岁儿童仍然较多使用4个词以下的句子。

(四)语法意识的出现

儿童掌握语法结构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往模仿成人说话而进行的。儿童对语法结构的意识出现较晚。从理论上学习语法规律,对儿童来说,既困难,也不必要。儿童往往不能说明自己说出的句子中包括多少个词。儿童只是由于反复的实际练习形成了习惯,才建立起词与词之间的相互联系。他们并不去分析什么是名词、动词,以及各种词之间的关系。当儿童能够在使用中逐步分化出修饰语和中心语、名词和动词等词性时,还是不能叫出这些词类的名称。

儿童对语法的意识从4岁开始明显出现。这时儿童提出有关语法结构的问题,逐渐能够发现别人说话中的语法错误。当然,他们是根据语法规则的知识去发现错误的,只是由于这些错误说法听起来感到“刺耳”,不符合他们的语言习惯。例如,一个儿童听说 “知不道”,便提出异议:“你怎么说 ‘知不道?’应该说 ‘不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