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表层语法与深层语法

表层语法与深层语法

时间:2022-09-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分析哲学家大多重视语法研究,但首先提出表层语法与深层语法之区分的却是维特根斯坦。但是,维特根斯坦指出,语言的用法是非常复杂的,如果人们仅仅注意表层语法,而忽视深层语法,就会造成语法错误,进而引起哲学混乱。维特根斯坦提出表层语法和深层语法的区分,其目的正在于想要排除哲学混乱,把哲学家引出哲学困境。

第二节 表层语法与深层语法

分析哲学家大多重视语法研究,但首先提出表层语法与深层语法之区分的却是维特根斯坦。在他之前,弗雷格、罗素曾经谈到语言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往往未能在其表面的表现中真实地反映出来,但没有详细论述这个观点。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也谈到这种情况,他说:“人不可能从日常语言中直接获知语言逻辑。语言掩盖思想,而且掩盖得使人不可能根据衣服的外表形式推知被掩盖的思想的形式;因为衣服的外表形式并不是为了使人们能认出身体的形式,而是为了完全不同的目的设计的。”(v.1,pp.203-204,§4.002)在《论数学的基础》一书中,他用“我们的语法的表面形式”来指语言表达中的表面现象。

在《哲学研究》中,维特根斯坦首次提出“表层语法”(Oberflechengramatik)和“深层语法”(Tiefenggramatik)的区分。他说:“在使用词的时候,我们可能要把‘表层语法’与‘深层语法’区分开。一个词的用法直接给予我们的印象是它被用于构造句子时的方式,这是它的用法的一部分——我们可以说——这是被耳朵听进去的那一部分。现在,比方说,把‘意指’这个词的深层语法和它的表层语法使我们猜测到的东西比较一下。我们发现,想彻底弄清楚这一点非常困难,而这是不足为奇的。”(v.8,p.237,§664)在这段话里,维特根斯坦一方面强调要把表层语法与深层语法区分开,另一方面又承认要彻底弄清楚这种区分是非常困难的。

维特根斯坦对表层语法的说明比较清楚,它指的是词被用于构成句子的那种方式,这种方式是人们可以感知的。可以说,他所说的表层语法就是指语言学中的语法规则,即人们为了正确使用表达式都必须遵守的那些规则,如词法规则、句法规则等等。例如,如果某人在名词变格或动词词尾变化上发生错误,或者以不容许的方式把词组合到一起,就是违反词法规则或句法规则,就不能对表达式作正确的使用。可以把表层语法看做一种关于正确使用语词和语句的语法。但是,维特根斯坦指出,语言的用法是非常复杂的,如果人们仅仅注意表层语法,而忽视深层语法,就会造成语法错误,进而引起哲学混乱。

维特根斯坦对深层语法的说明则比较含糊和简略,他仅以“意指”一词的用法作些说明。设想我说“我意指他”,此时在我的脑海里出现一幅图画,也许是一幅我怎样看着他的图画。他说:“可是,这幅图画是像一个故事里的插图。仅仅从它本身往往不可能推出什么结论。只有当一个人知道这个故事时,他才会明白这幅图画的意义。”(v.8,pp.236-237,§663)在这段话里,维特根斯坦似乎把表层语法比做那幅图画,而把深层语法比做那个故事,正如只有知道这个故事才能明白这幅图画的意思那样,也只有明白它的深层语法才能正确理解它的表层语法。又如,设想某个人带着疼痛的表情指着自己的面颊说:“阿布拉卡达布拉。”我们问他:“你意指什么?”他回答说:“我意指牙疼。”你立刻会想到怎么能用这个词意指牙疼?或者说,用这个词意指牙疼,这是什么意思?不过,维特根斯坦认为:“不过,在另一种环境中,你会断言:意指如此这般的心理活动,这正是语言使用中最为重要的东西。”(v.8,p.237,§665)

粗略说来,可以说表层语法是那种显现于语言表面的语法,深层语法则是对那些不可胜数的、有时是不完整的、出现于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的语言形式所作的内在分析。当深层语法被发现时,看上去它涉及一些相当简单的法则,但把这些简单的法则应用于我们日常语言的各种各样的用法上却极其困难,从而引起种种哲学困惑。维特根斯坦提出表层语法和深层语法的区分,其目的正在于想要排除哲学混乱,把哲学家引出哲学困境。在他看来,由于有许多种不同的语言活动,因而有许多种不同的语言用法。如果哲学家只注意语言的表层语法,那就会陷入哲学困境而不能自拔。他说:“这些关于词的用法的误解,除了其他原因,是由于不同语言领域的表达形式之间的某些类似所引起的。其中有一些误解可以通过表达形式的替换加以消除;可以把这称为对我们的表达形式的一种分析,因为这个过程与把东西拆开的过程有所类似。”(v.8,p.61,§90)

维特根斯坦把忽视表层语法与深层语法的区分看做哲学问题由以产生的根源,看做形而上学由以产生的根源。在他看来,哲学问题之所以产生,形而上学之所以产生,是由于我们不了解日常语言游戏的惊人的多样性,根据语言的表面现象错误地以为不同的词似乎具有相同的作用。其实,正如火车机房中的各种把手一样,语言中的词尽管看起来或多或少有些相似,但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我们的哲学混乱正是产生于我们错误地把不同的语言游戏混淆起来,把不同领域内的语言表达式混淆起来,把表层语法与深层语法混淆起来。

维特根斯坦关于深层语法的想法与他的工具论有关,即与词作为工具具有不同的功能这种看法有关,特别是与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的使用具有不同的意义这种看法有关。前面已经谈过,在他看来,词好比工具,工具有各种不同的功能,词也有各种不同的功能。与工具相比,词的功能更为复杂。因为,锤子、钳子、尺子等等工具,从其外表上就能看出各有不同的功能,然而,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的使用具有不同的功能或意义,而其外形没有多大改变。这就是说,词的功能的复杂性超过了词的外形的复杂性。他在《哲学研究》第23节的插话中对此作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设想有一幅画面:一个拳击手摆着一种特定的拳击姿势。可以把这幅画理解为主要告诉人们在拳击时应当怎样站立,应当采取怎样的姿势;但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它要告诉人们在拳击时不应当采取怎样的姿势;甚至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它仅仅告诉人们曾经有某个特定的人以这种姿势站立在某个地方,如此等等。这就表明,一个词好比一个拳击姿势,尽管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外形相同,但其功能或意义是大不相同的。维特根斯坦之所以十分重视对深层语法的研究,正是为了强调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的复杂性,也就是强调语言游戏的多样性,提醒人们不要忽视对语言的深层语法的研究,不要仅仅根据语言的表层语法就对语言表达式的意义作出断定。

值得注意的是,维特根斯坦关于表层语法和深层语法的区分的观点,与欧洲大陆一些语言学家和哲学家的观点十分相似。例如,洪堡关于语言的外在形式和内在形式的区分,索绪尔关于语言的表层系统和深层系统的区分,列维—斯特劳斯在人类学领域内对索绪尔的这一区分的应用,以及乔姆斯基关于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区分,等等。

洪堡在考察语言形式的过程中提出语言的外在形式和内在形式的区分。他从语言的使命着手来研究语言的形式,认为一切语言都必须完成两项使命:其一是,它们都必须用词来表示概念;其二是,它们都必须把话语的各个部分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语言学中,通常把这两项使命分别归于词法和句法。不过,这样的划分只具有人为的性质,因为其中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完成语言的使命,只有两者结合到一起才能完成。词法和句法都必须通过“按音节发出的声音”表现出来,每种语言的形式或结构正是从这种按音节发出声音的时刻开始被决定的。在这个时刻,不同的按音节发出的声音表达了不同的思想,而这种活动是以一种固定不变和整齐划一的方式进行的。他说:“在这种把按音节发出的声音提升为思想表达的精神活动中,这种固定不变和整齐划一的因素,如从其充分可能的内涵加以考察和加以系统的表述,就构成了语言的形式。”[1]洪堡进一步把语言的词法和句法的构造称为语言的外在的、固定的形式或结构,与作为语言的灵魂的内在本性或内在形式区别开来。他说:“如果我们把语言的本性与语言的外在形式区别开来(特定的语言只有在其外在形式之中才是可以想像的),并把这两者加以对比,那么语言的本性就在于思想与声音相结合的那种方式。在这种意义上,语言的本性仿佛就是一种寄居于语言之中的精神,它使语言像它所创造出来的肉体那样富有生气。”[2]

索绪尔在把语言看做一个具有自己的内在秩序或内在规律的符号系统时,还把语言系统分为深层系统和表层系统。深层系统由社会因素构成,它是静止的、规范的;表层系统则是个人的言语表达,它受到个人物理的、生理的和心理的因素的干扰。语言学着重研究语言的深层系统,它具有规律性,不受个人物理的、生理的和心理的因素干扰,从而易于建立一门严密精确的语言科学

结构主义哲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继承索绪尔关于语言的深层系统和表层系统的观点,并把它应用于分析亲属关系和其他社会现象,提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这两个概念。在他看来,正如词结合为语句在语言中是表层结构,其下面还有深层结构一样,亲属关系也只是表层结构,其下面还有它的深层结构,即亲属结构。与此相似,神话故事也只是表层结构,其下面还有它的深层结构,即神话结构。一般说来,社会结构也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分。他把社会结构分为文化和自然这两个层次,文化是社会的表层结构,是它的外在象征,自然则是社会的深层结构,是它的内在本质。他认为社会结构中自然和文化的对立类似于语言学中语言和言语、象征物和象征意义、符号物和符号的对立。他的结构人类学正是致力于研究深层结构如何替换成表层结构,又如何从表层结构追溯到深层结构。

乔姆斯基追随洪堡等人,也使用“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这两个概念,并承认这两个概念与后期维特根斯坦提出的“表层语法”和“深层语法”这两个概念极其相似。他说:“为了代替‘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这两个术语,人们可以使用洪堡学派的相应概念:句子的‘内在形式’和句子的‘外在形式’。然而,虽然在我看来,‘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这两个术语在这里所使用的意义上分别与洪堡学派的‘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确实非常相似(用来说明一个句子时),但为了避免这个被咬文嚼字地解释的问题,我采用了较中性的术语。现代哲学中常见的‘深层语法’和‘表层语法’,其意义跟这里所使用的意义大体相当(试比较维特根斯坦的‘深层语法’和‘表层语法’的不同)。”[3]在乔姆斯基看来,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区分十分重要,结构语言学的一个重大缺点还在于它只研究语言的表层结构,而忽视对语言的深层结构的研究。在他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中,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区分起着重大作用。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正如乔姆斯基承认的那样,维特根斯坦对“表层语法”和“深层语法”的区分,确实与洪堡对“外在形式”与“内在形式”的区分,索绪尔对“表层系统”和“深层系统”的区分十分相似。维特根斯坦在作出他的区分时,是否受到洪堡、索绪尔等语言学家的观点的启发,目前尚没有发现能对此作出决断的论据。不过,可以肯定,洪堡、索绪尔等人的上述观点当时在语言学界颇有影响,列维—斯特劳斯把“表层系统”和“深层系统”这两个概念引入他的结构人类学,这不是偶然的。另一方面,维特根斯坦关于“表层语法”和“深层语法”的区分的观点虽与上述这几位语言学家的有关观点十分相似,但其间也有重大区别。首先,这些语言学家是从语言学角度考察这种区别,维特根斯坦则主要从哲学角度考察这种区别,他关注的不是消除语义上的歧义,而是排除哲学中的混乱。就观察角度而言,维特根斯坦的观察角度与列维—斯特劳斯的观察角度比较接近,他们两人都侧重于把语言学中的这种区分应用于哲学或人类学领域。其次,如上所述,维特根斯坦所说的“语法”也主要不是指语词或语句的用法,而是指语言活动的逻辑或一般规则,其范围比语言学家所理解的语法的范围广得多。遗憾的是,维特根斯坦没有对“深层语法”这个概念作详细的阐释和发挥。

【注释】

[1]W.V.Humboldt,On Language,1988,p.50.

[2]W.V.Humboldf,On Language,1988,p.153.

[3]乔姆斯基:《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19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