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话实例翻译

会话实例翻译

时间:2022-04-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4.2 会话实例翻译随着国际化的发展,中国和世界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每天在中国的大中城市都发生着大量的政治访问、商务交往、旅游观光等,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也都有着大量的外事接待工作。译员此举抛弃了自己的中介的地位转而成为了受话者,影响了话轮转换和信息的沟通,更重要的是,译员的角色不见了。此时的话轮转换顺序为说话人(译员)—受话人(顾客)—译员—另一受话人(经理)—译员。

7.4.2 会话实例翻译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中国和世界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每天在中国的大中城市都发生着大量的政治访问、商务交往、旅游观光等,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也都有着大量的外事接待工作。这就使得联络口译(Liaison Interpreting)或联络陪同口译成为对外交往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联络口译员的任务主要涉及接待、一般的商务交往和旅游等事务。在这类口译活动中,译员角色的灵活性不仅体现为译员可根据具体场景决定某些话语要不要翻译、该如何翻译,甚至还体现为译员可以改变话轮方向,打破说话人—译员—受话人—译员的话轮传递顺序,转变为说话人—译员—说话人—译员—受话人等话轮转换顺序;抑或译员可以成为发话人,引起话轮,从而对整个交际有所影响。

【例17】Customer:Hello!How are you?(Q1)

    Manager:…(Our manager doesn't know English.)(A1)

    Interpreter:Fine.How are you?(A2)

    Customer:Fine.Do you have any catalogues?(Q2)

【译文】顾客:嗨!你好吗?

    经理:(沉默。)

    译员:我很好。你好吗?

    顾客:我很好,你们这有商品目录吗?

【分析】例17是作者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上收集的语料。在第一个话轮中,公司经理因为听不懂英语所以以沉默(A1)作为应答;译者未及时将顾客的问候(Q1)翻译给经理,而是抢过经理的话轮向顾客回应(A2)这个问候,致使经理脑海无接收信息。译员此举抛弃了自己的中介的地位转而成为了受话者,影响了话轮转换和信息的沟通,更重要的是,译员的角色不见了。

【例18】Customer:…(Look around the booth for a while without saying anything.)(Q1)

    Manager:…(A1)

    Interpreter:Can I help you?Our products are all made of polycarbonate.(Q2)

    Customer:Oh!Polycarbonate!I am looking for wave sheets made of polycarbonate.(A2)

    Interpreter:(Facing the manager.)他说想看看波形板。

    Manager:都在角落那边。(Q3)

    Interpreter(Pointing to the corner):Those are all polycarbonate wave sheets.(Q3)

【译文】顾客:(看了展位的展品许久没说话。)

    经理:(沉默。)

    译员:您需要些什么?我们的产品都是聚碳酸酯制成的。

    顾客:聚碳酸酯吗?我在找聚碳酸酯的波形板。

    译员:(面向经理)他说想看看波形板。

    经理:都在角落那边。(Q3)

    译员(指着角落说):这些都是聚碳酸酯的波形板。

【分析】在例18的第一个话轮当中,客人因为不知道公司产品的具体材质而没有发起话轮,经理则因为不懂英文,也以沉默相对。此时译员发起了话轮,询问客人想要买什么样的产品,打破了僵局,同时也向客人介绍了公司的主打产品——波形板(Our products are all made of polycarbonate),推动了交际的进行。此时的话轮转换顺序为说话人(译员)—受话人(顾客)—译员—另一受话人(经理)—译员。

综上所述,国际交往过程中译者的角色究竟该如何定位,究竟是该隐还是该显,要取决于交往的场合、交际的对象,且口译策略也相应地有所不同。而在很多种非正式的、非官方的场合下,译员都体现出特定的角色,不一定要遵守话轮转换的规则,在某种程度上干预交往沟通的过程,可以推动交际的进行。因此,译员在口译中的角色到底该隐还是该显,“显身”之后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调查和研究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