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般会话含义

一般会话含义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同样不能接受下面这样的解释:当某人使用“一个X”这个表达式的时候,他在暗示这个X并不属于我们认识的那个人,或者与他没有什么密切的联系,会话含义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他本来应该表达得具体些,却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做到,因此我们可能认为他不能够这么做。

至此所讨论的只是我所称之为的“特殊会话含义”的一些例子——也就是说,在这些例子中,会话含义是在特定的场合下,借助特殊的语境,通过说p表达出来的;而通常情况下,这种会话含义并不总是通过p表述。即便如此,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具有一般会话含义的例子。有时在话语中使用特定的形式的词语通常会(特殊情况除外)产生这样那样的会话含义,或者某个类型的会话含义。没有争议的例子或许很难找到,因为人们很容易将一般会话含义当做常规含义。我举个例子,希望没有什么争议。

任何一个使用“X今天晚上将去见一个女人”这种句子形式的人,通常是在暗示X今晚要见的人不可能是他的妻子、妈妈、妹妹或者甚至他最亲密的女性朋友。同样,如果我说“X昨天进入了一个房子,发现前门里有一只乌龟”,然后过段时间再告诉他这个房子是X自己的,听话人通常会感到惊讶。把“房子”替换成“花园”、“汽车”、“大学”等也能产生同样的语言效果。但是有时可能产生不了会话含义(我整个早晨都坐在一辆车里),或者产生相反的会话含义(我昨天弄伤一根手指)。我认为没有人会理会将“一个X”表达式划分成三种意义的哲学家:第一个意义里,“一个X”主要指的是“满足X这个表达式定义中各种条件的东西”;第二个意义中,“一个X(第一意义上的)仅和语境中的一些人以某种方式存在微弱的联系”;而在第三个意义中,“一个X(第一意义上的)与语境中的一些人以某种方式存在密切的联系”。我们同样不能接受下面这样的解释(可能在细节上是错误的):当某人使用“一个X”这个表达式的时候,他在暗示这个X并不属于我们认识的那个人,或者与他没有什么密切的联系,会话含义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他本来应该表达得具体些,却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做到,因此我们可能认为他不能够这么做。这种会话含义我们比较熟悉,它可以被视为出于各种原因对第一质量次则的违反。唯一难以回答的问题是,抛开话语的特定语境不谈,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明确一个特定的人或物与话语中提到的那个人之间或远或近的联系,竟会如此有趣呢?答案也许是这样的: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人或物之间的交往,较之与另一联系疏远的人或物之间的交往,其伴随的状况与后果是非常不同的。比如说,我在自家屋顶上发现一个洞,与我在别家的屋顶上发现一个洞,这两个事件的伴随状况与后果是大相径庭的。信息就跟金钱一样,它的施予者未必知道接受者对它的处理。如果交往一方深入追究这种疏密联系,那么他就会发现自己正在寻求说话者事先根本没有确定的一些深入问题的答案;如果恰当地明确疏密联系可以使听话者自己回答这些深入的问题,那么说话者就必须在说话中明确这种疏密联系;反之,说话者就不必这么做。

最后,我们可以发现,会话含义本身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既然必须假定人们至少遵守了合作原则,才能推导出会话含义;既然人们有可能退出合作原则,那么一般会话含义就可能在特定情况下被取消。说话人可以再说一句话表明或者暗示他已经退出合作原则,从而明确地取消原来的会话含义;他也可以把通常具有某种会话含义的话用于特殊语境,从而通过语境取消有关含义。

2.如果某种特定会话含义的存在,除了语境和背景信息之外,只需要知道所说话的内容(或话语的常规含义),而说话方式无关紧要的话,那么就不可能找到同样意思却没有同样会话含义的其他表达,除非对原句的替换部分本身就决定了会话含义(通过方式准则的某个次则)。如果我们把这个特征称做会话含义的不可分离性,人们也许会期待能够找到一个拥有一般会话含义、为我们所熟悉的、极平常的表达方式,以便使会话含义具有更高的不可分离性。

3.大致说来,既然推导一句话的会话含义需要首先知道这句话的常规意义,那么会话含义就应该不是常规意义的一部分。可以说,尽管有时会话含义可能转化成常规意义,但在特殊情况里,做出此假定需要有特别的理由。所以,至少在刚开始的时候,会话含义并不是常规意义的一部分。

4.因为明说话语的真值并不要求会话含义也具备真值(明说是真的,会话含义可能是假的),会话含义就不是明说话语的一部分,而是说话行为的一部分。

5.既然会话含义的推导就是推导需要做出什么假设,才能假定遵守合作原则;既然可能有各种各样具体的假设,且这些假设数目不限,会话含义就只会是其中的一个。而如果假设真的多得不计其数,那么会话含义,就像许多真实含义那样,是不确定的。

(Grice,P. Logic and Conversation. In Asa Kasher eds.,Pragmatics:Critical Concepts. London: Routledge,1998,pp.145-161.吴鹏、刘东虹译)

扩展阅读文献

1.Brown,P. & Levinson,S. 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Levinson,S.C. Pragma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3.Grice,H. P. Studies in the Way of Words. 顾曰国导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

4.何兆熊主编:《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何自然、陈新仁编著:《当代语用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