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面语言不同语体风格的表现及原因

书面语言不同语体风格的表现及原因

时间:2022-04-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书面语言不同语体风格的表现及原因书面语是口语的间接反映。本次调查选取了四种主要在北京地区发行的报纸,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儿化词的使用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此次抽样调查范围中所使用的儿化词,应该说基本上中规中矩,除了20个误用例外,绝大多数是地道的北京话儿化词。

一、书面语言不同语体风格的表现及原因

书面语是口语的间接反映。媒体书面语基于影响受众的特殊目的,显现出努力贴近受众的言语特点的倾向。作为主要面向北京地区受众的报刊,在选择北京人的用语、力图拉近与读者距离方面也会有一致性表现。北京话儿化词是北京话的显著特征之一,儿化词在北京地区几种主要报刊上的使用情况,很能说明以上观点。本次调查选取了四种主要在北京地区发行的报纸,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儿化词的使用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对这一事实的调查、统计、分析,试图表明,尽管儿化词在报刊书面语里的使用情况呈现多样性、复杂性特点,但层次分布还是很清楚的,可以据此整理出若干小类;这些分布与语言语体变换所形成的差异是密切相关的。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材料: 2002年6月份全月的《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晨报》。此四家报纸在北京地区的发行量在35—80万份之间,读者主要是北京人。另外一点考虑是, 6月份正值世界杯足球赛开赛期间,各报都增设了特刊或专刊,文章内容及表达方式都较平常有特色。

在此之前,本人另有一次报刊儿化词的小型调查,调查集中在北京地区三家主要地方性报纸——《北京晚报》、《晨报》、《北京青年报》,调查范围为2001年10月份全月的正式发行版面。结论以后一次调查为准,“分析与思考”中的部分结论会引用前一次调查的情况。

2.调查方法:逐类、逐日、逐篇、逐行进行搜检,将所有带有儿化词的句子按不同的报种、不同的版面分别摘录下来。这样做不仅便于统计,也是为了方便考查其出现环境和使用功能。

3.调查结果:

①共得儿化词1520个次,词性分别为:名、动、形、量、代、副六类,以名词为最多,其次是代词,形容词最少。见表3-2:

表3-2 各类词的儿化词统计

img9

词形结构可分以下几种:单音节+“儿”(事儿、玩儿)、双音节+“儿”(玩意儿、刺儿头)、三音节+“儿”(精气神儿、吊儿郎当)、四音节+“儿”(一时半会儿、人模狗样儿)

②这些儿化词在句子里的位置和功能,以《晨报》为例, 有253个出现在句子中间,占61. 56%; 69个用于直接引语,占16. 8%(例1)。全部1520个儿化词当中, 58个用在各类大小标题、图题里,其中37个(约64%)在正文中或者不用“儿”字,或者换了另外一个词。(例2)

例1:标题:平安大街今起喷“香水”

   述语:……在平安大街上撒起了“香水”。

   引语:孟大爷说:“明天要给北京喷香水儿了。”

例2:标题:中关村软件明星扎堆儿

   正文:中关村聚集了一批软件明星企业。

③就报刊分布来看,《北京青年报》出现最多,占全部儿化词总数的近1/3,《北京日报》最少。从版面内容分析,新闻类文章里出现较少,副刊类相对较多;新闻类文章中又以世界杯专刊、文娱新闻、热线新闻、专题报道、特别报道等专栏为主要出现版面,国际新闻、综合新闻除个别图题外基本未见,副刊类则主要出现在每日连载、五色土副刊、早茶、娱乐等文章中。四家世界杯专刊的出现频数也是有层次之分的,大致上形成一个新闻性由强到弱的连续统,《北京日报》的世界杯专版分成五个所谓“点”,其中“看点”和“焦点”中的儿化词出现较多,“亮点”、“观点”一个新闻性较强,另一个是评论性强,只有一两个出现,《晨报》特别安排了一个侃球儿的专栏,“游来戏去茶馆”,说的基本上不是新闻,只是以世界杯为话题,聊老百姓的感受,侃球迷自己的故事,每一篇都有不下10个儿化词,最集中的是《北京青年报》6月19日的世界杯专刊“非常手抛球”,一版4篇短文,共出现38个儿化词。

④调查中的另一个事实是,在同一个词的儿化和不儿化两种形式,在书面语使用中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仅在1520个出现儿化词的句子的考察过程中就发现,至少有近百处该用“儿”而未用,像“扎堆儿”、“立马儿”、“大伙儿”“胡同口儿”这样十分地道的儿化词,也有写成“扎堆”、“立马”、“大伙”、“胡同口”的。同样的新闻故事,也会出现不同的选择,消息“沧州五胞胎过百天”有三家报纸同时报道,两家用“老五个儿最高”,一家用“老五个子最高”。

此次抽样调查范围中所使用的儿化词,应该说基本上中规中矩,除了20个误用例外,绝大多数是地道的北京话儿化词。已经进入普通话的儿化词出现频率较高,如“事儿”、“点儿”、“那(哪)儿”分别居名、量、代词之首;以老北京儿化词词根为基础的新组合占了很大一部分,如,“趴活儿”、“露脸儿”、“不开面儿”等。

(二)调查的基本结论

1.儿化词在书面语里的表现形式。儿化作为北京话的一种极有特色的音变现象,在书面语中用方块儿汉字来表示确实有一个如何体现的问题。“儿化”之“化”,本指后缀“儿”与前一音节合二而一,失去了自身的独立性。因为失去独立性而不能单独构成一个音节,就有可能在书面语中被省写。早有学者注意到,这一现象在著名京味儿作家老舍先生、北京籍语言学家俞敏先生等人的作品或文章中就曾出现。用俞敏(1984)自己的解释就是:“因为写的人觉着儿化韵的‘儿’可写可不写,好像现如今用北京话写作的大多数人(包括老舍)一样。为什么人们觉着它可写可不写呢?因为它不是一个词。”张清常先生亦曾为此而苦恼。[1]

但是北京话儿化词语绝大部分还活着,还在使用。它们在书面语中“小部分不一定儿化,但在口语中都可以儿化”。(贾采珠1990)地方报刊要使自己的精神产品尽可能生动活泼,贴近读者,影响受众,在语言表达手段上下功夫是必须考虑的策略之一。应当说,相当一部分新闻撰稿人看到了这一点, 如,注意在相宜的话题内容和语体风格的文章里选用儿化词语;有意将带有口语标记的儿化词用在文章标题里以引人注意;包括在翻译外来作品时根据内容及对象要求适量使用儿化词。这不仅是小小的儿化词选用问题,而是说明他们清楚自己所写(翻译)的内容及应有的风格,知道文章的大致的读者群,以及他所使用的语言表达手段应该取得什么样的效果。甚至儿化词的误用都可以说明使用者的能动意识:误用中最多的是不该加“儿”的加了,如“爷俩儿”、“逮个正着儿”,连“耍大牌”这样的广东话词语,也被加上“儿”字拿来用,说明写的人认为这个话题、这种风格应该用上个儿化词。

另外,调查表明,书面儿化词的出现频数,与所在文章儿化词的实际使用频数是成正比的。换一个角度说,儿化词在书面语里的使用,可以看作该篇文字北京话口语程度,从中可看出儿化词“存活”的实际情况。新闻稿件的行文虽然用规范语言,但要显现不同的风格基调,仍会不同程度地保留口语词汇和口语特征。

2.书面语儿化词使用的层次性。此次报章书面语里儿化词的出现,尽管有单个儿词儿化不儿化的随意情况,但整体上还是可以看到明显的层次性(或曰选择性、限制性),表现出同为媒介载体,而语言表达特征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从掌握的材料来看,至少在北京地区的报刊文章当中,儿化词已经不仅仅承担“京味儿”标志的任务,实际已成为一种特定的表达方式的代表,在充当口语化书面风格的组成材料。表达方式本来就是指对语言特征的选择,儿化词按传统看法应该属于典型的口语表达方式,而报章文字按理是十足的书面表达,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表达方式可以和表达媒体无关”(陶红印1999),口头的表达方式完全可以出现在书面的表达媒体上,造成一种口语化的书面风格,为实现特定的传播使命服务。或许,我们的调查将成为书面媒体和口语表达方式结合的又一例证,而更深入的考虑应当是,当今多种媒体之间的交叉与互动——报章使电视上的谈说内容不再转瞬即逝,而书面媒体信息借助广播、电视传播得更快更远——给语言表达方式及相关研究提供了什么样的路径和提出了什么样的课题。

3.影响报刊北京话语体风格的因素有:

[2]主观因素。报章用语总体上属于新闻语言的范畴,时代性、地域性特征比较明显。随时代发展,观念改变,报刊用语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时间角度说,报刊用语无时不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事物在变化,所指内容在变化,一些用语消失了,新的表达方法不断出现;一些说法昨天消失了,明天也许又重新活跃在人们生活之中;一些表达方式随使用者的变化而发生变异。从地域角度说,各家报刊都有打破本地区限制,扩大发行的愿望,北京的地方性报刊也不例外,“冲出北京,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的期盼,对其用语有着潜移默化的但却是巨大的影响。晚报资深记者刘一达曾对个别领导“不待见”北京方言的某些表达方式颇有微词,①其实这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大的趋势使然。

②客观因素。可分为三个方面来看。

首先是报刊的不同定位对其用语有一定影响。《北京日报》是北京市委机关报,《晨报》以报道全天的社会新闻为己任,《北京晚报》属市民小报儿,百姓生活内容居多,《北京青年报》是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发行的,是面向年轻人的报纸,新鲜时尚,活力四射,风格多样是其特点。

其次是报刊内容。虽说各家报纸都希望以报道全面吸引读者,但大体上各个报刊的内容各有侧重:大块的时政要闻、重要的国际新闻主要在《北京日报》上,相比之下《晨报》略多些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等,时尚生活、运动娱乐多出现在《北京青年报》上,《北京晚报》则有更多的北京民俗、京味报道等适合老北京人口味的内容。

第三是读者群也存在差别,如《北京晚报》多出现在北京人晚间的茶余饭后,老年人也比较钟情于它。而读者的接受习惯、欣赏口味、评判眼光,是报刊编写者不能忽略的重要方面,是报刊用语需要随时调整的出发点和参照度。考虑到这一层,北京地方话特色是不可少的因素,特别是在贴近百姓生活的新闻报道、娱乐文章里;但目前在北京常住人口1400万,北京人,算上在京出生的新北京人,也不过十之二三;以首都社会要闻为主打、重点关注时事热点,并考虑到面对整个北京地区,甚至全国,也不可能满篇的北京方言土话。两相权重,自然形成目前这种新闻性强,而口语性差,儿化词相对较少的状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