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析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缺乏的状况

浅析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缺乏的状况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英语教学中仅仅使用原文教材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与中国国情有关的内容,特别是用于表述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等等的英语词汇在教材中基本消失了。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中,很少有介绍本土文化的课文,即使教师在教学中穿插中国文化的叙述,也是一种辅助,并不能引起学生重视。3)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增强介绍中国文化的内容,注重其英语的表述方法。

浅析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缺乏的状况

金 阳

(上海财经大学留学预科学院 200433 中国上海)

摘 要:通过语言的功能及英语学习目的的阐述,表明当前英语教学忽视本土文化的现状,说明本土文化在对外交流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语言,英语学习,本土文化

一、学习英语的目的

语言功能是人类独有的功能。它是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学习、教育、进行生产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工具。比如,哲学家都是读书和谈理论的人,他们主要把语言当作一种叙述和传达知识的工具;而对于一个军官来说,语言的功用是发号施令。当然语言还可以用来表示感情或者用来影响别人的行为。

对于学习英语的人来说,可能抱着不同的目的,有的把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因为它可以帮助你顺利实现交流的目的,就好像士兵打仗需要有枪一样。有了它,我们就可以方便地与外国进行各个方面的交流,向外国学习先进的东西,同时将我们国家优秀的东西介绍给他们。无论是我们在会见外国友人,或者想在网上获得最新消息,英语都不可或缺。而对大多数大学生而言,通过考试是学习英语的主要动机,考试也是大学生用来证实自己英语水平高低的主要衡量标准。

对此,专家刘骏建议大学生首先要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通过考试,而是要实现用英语交际(包括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树立这种以交际为目的的学习动机,对大学生制定和调节英语学习策略有很好的指引作用。其次,在掌握一门语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了解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注重语言与语境的结合。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所以说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忽略本土文化的现状

当今的大学英语教学力求保证语言的地道性和实用性,为此高校英语教材的课文、阅读材料也都取自于目的语国家的课文、期刊、杂志、小说等。教师课堂教学中也有意识地大量宣传西方文化。教材中的练习也大多是围绕课文内容编写的。通过阅读原文教材,学生能够根据语境学习地道的英语,并且了解目的语文化。这对于学生了解、熟悉乃至理解目的语国家的社会、人文科技等等,无疑是大有裨益非常必要的。然而,英语教学中仅仅使用原文教材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与中国国情有关的内容,特别是用于表述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等等的英语词汇在教材中基本消失了。学生学了多年外语却不知道“孔子”用英语怎么说,《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在英语中该怎样翻译。而在学生习作中“天安门”译成“Tian An Gate”,“东方明珠”译成“Dong Fang Ball”,“馄饨”译成“huntun”等等。其实这些词汇都有固定的翻译,并已经被外国游客所熟知。学生生造出来的词,目的语国家的人根本无法理解。这都是由于目前学生吸收的语言中有关我国文化的内容较少、词汇贫乏的缘故。换言之,用于目的语国家和母语国家文化等交流的工具,变成了只注重单方面向外吸收的功能,显然与外语学习的本义相悖。

深究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不能不使人联想英语学习的来由与中国近代社会状况的关系。当睁眼看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发现,当时的中国无论政治、经济,还是军事、科技都已经大大落后于西洋诸国,唯有向先进的西方学习才是振兴强国之路。因此,外语学习的主要功用是吸收目的语国家的先进的东西。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人不仅仍需要吸收世界上一切先进文明的成果,也需要在中国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让世界在了解中国的过程中,使中国融入国际大家庭。从这个角度反观我们当前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纲要、教学实践,显然与时代需求有着不少的脱节。也就是说,学习英语的目的不能仅仅是为了掌握一种向外国学习的工具,也应该是掌握一种与外国交流的工具。

三、建议和措施

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是传递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另一方面,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和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决定了语言老师也必然是一名文化老师。然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文化教学又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它是语言教学的组成部分。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更多的是进行目的语文化的导入,而一部分老师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有相当的了解,实际不然。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进行双向文化导入,也就是使整个语言教学过程,变成是对目的语和母语文化不断加深理解和认同的过程。

要运用一种语言进行跨文化的流利沟通,对这种语言的使用者提出了较高要求,因而也对这种语言的教授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词汇构成等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1)大学英语教师不仅应是英国语言文学的专家,也应当是一个杂家。所谓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便是其至尊典范。这里又涉及师范教育、而师资培训的问题,不在本文展开论述。

2)调整教学内容,增加介绍中国文化的分量,教会学生如何用他国语言介绍本国文化。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中,很少有介绍本土文化的课文,即使教师在教学中穿插中国文化的叙述,也是一种辅助,并不能引起学生重视。因此,建议各种英语教材除了介绍西方文化的题材外,最好再配置一定量的有关本土文化内容的课文,同时在考试等环节中加以肯定,使学生能输入正确的中国文化的表达法。另外,可出版一些中国文化系列的小册子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补充,增加词汇量,提高阅读水平。

3)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增强介绍中国文化的内容,注重其英语的表述方法。似可采用中外文化对照的方式。如在说到西方的圣诞节时,可同时引入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介绍其来历、背景及我们的庆祝方式等。又如,在了解了西方的家庭生活后,可同时比照中国的家庭构成及风俗习惯等,以使学生了解同类事物在两种文化环境中不同的表现形式、内涵及其表述方法。

4)建议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词汇表中增加有关中国的专用词汇。现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只有部分国家(或地区)、语言、国民及国籍表,常用地名表及常用英美人名表等。建议增加有关中国文化、常用词及常用语等附录,如,故宫,Summer Palace;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教学要求中列出专有名词的表达法以规范语言的运用。

5)建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教学要求”进一步细化。在“教学要求”中,有学生应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要求,但未在教学内容中具体规定,希望有关方面加以调整。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对外宣传的不断增多和交流的日益频繁,在政治、经济、文化、日常生活等领域,表达中国特色事物的英语词汇大量涌现,正在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交流工具。学生只有摄入了正确的中国文化概念以及正确的表达方法,才能在对外交往中得心应手,实现跨文化的双向交流。

参考文献:

[1]潘发勤,与综合学习有关的几个概念及其关系兼论传统文化与英语学习相结合[J],《当代教育论坛》2005(3)

[2]董耐婷,调整词汇教学提高写作能力[J],外语界,2007(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