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缺乏理解的社区文化

缺乏理解的社区文化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区文化对教师专业自尊的形成有直接的作用。如果在一个社区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和风尚,尊师重教成了社区文化的内在元素,那么就会促进教师专业自尊的形成;反之,如果一个社区的人们对教育工作和教师职业缺乏理解和支持,甚至欺凌、殴打教师,那么教师就难以保持专业自尊。在一些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地位低,无权无势。教师无法诉说心中的委屈,哪还有什么专业自尊?

社区文化教师专业自尊的形成有直接的作用。如果在一个社区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和风尚,尊师重教成了社区文化的内在元素,那么就会促进教师专业自尊的形成;反之,如果一个社区的人们对教育工作和教师职业缺乏理解和支持,甚至欺凌、殴打教师,那么教师就难以保持专业自尊。

1.学生、家长不尊师

在一些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地位低,无权无势。在一些学校的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吵闹不停;教师苦苦好话相劝,学生仍然无动于衷;有时学生甚至对教师大声顶撞,使课堂教学无法进行下去。

如今家长不尊师的情况也频繁发生。以前的家长多数都很配合老师的工作,一起把学生教好,但现在“护短”的家长较多,给教师教育学生增大了难度。一名小学老师曾经找校长哭诉,说自己在放学后留下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补课,到了下午6点,一位家长忽然冲进教室大骂老师:“为什么留学生补课?你上课的时候为什么教不会孩子?”

只要有师生的存在,师道尊严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然而师道尊严不是永远停滞不前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它的内涵与外延。在教学改革中,学生、家长、社会都对教师、教学改革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对教学改革有着很高的要求和期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应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具有一种尊重,形成专业自尊,其次应努力提升业务素质,不随波逐流,靠自己的内在力量来获取学生、家长、社会的尊重。

2.社区对教师的批评有失公正

现在,很多人把对教育现状不满的情绪转嫁、发泄在普通教师身上。素质教育的受挫,教育改革的失利,教学质量的徘徊,升学率和就业率的下降,所有这些方面的问题与责任,都被认为与教师思想保守、观念太旧、能力太差、素质不高有关。学生出了问题,家长怪学校,校长怪老师。教师无法诉说心中的委屈,哪还有什么专业自尊?[8]这种情况如果长期持续下去,极容易使一些对教育事业认真负责的教师形成一种“忧伤人格”。

教师应该尊重并保护好每一名学生,让他们都受到适合其发展的教育,并坚决反对体罚学生、歧视学生。因为尊重学生是教师应该把握的道德底线与职业准则。但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学生与教师如果发生矛盾、纠纷,不管事情的起因如何,不管谁是谁非,社会舆论往往把责任推到教师的身上,指责教师违反师德。一旦教师对学生有体罚、歧视等出格举动或者意向,各种指责马上就会铺天盖地砸向教师。由此让学校和教师在工作中更加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教育不是万能的,过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主要责任,把一切问题都归结在教师身上,实际上也否定了学生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否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教师不教育、不批评,教育效果会适得其反。事实上,不确立老师在管理教育学生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素质教育只能是空谈。一个连老师都不尊敬的学生,又怎么指望他会成为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一个连课堂纪律都不遵守的学生,又怎么指望他将来成为守法的公民?如果丧失了师道尊严,不仅会严重影响教育质量,也会威胁社会的健康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传宝教授就认为:“奖励和惩罚都是教师的专业权力。如果非要强制教师放弃这种权力,我认为最终受害的是学生和社会。”没有权利,就谈不上尊严。当前教师的权利尴尬,体现在很多层面。虽然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其实就侧面地表明,教师的教学自主权没有得到保障。[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