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委婉语语用功能之对比与赏析

委婉语语用功能之对比与赏析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委婉语语用功能之对比与赏析姜 姝摘要:委婉语是各个民族共有的社会现象,几乎存在于日常交际的方方面面。本文通过对比探讨英汉委婉语的各种语用功能,指出委婉语既是文化的承载者,又是有效交际不可缺少的手段,因而语言学习者应对这一现象引起重视。本文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对比赏析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以加深对英汉语言和文化本质的理解。

委婉语语用功能之对比与赏析

姜 姝

摘要:委婉语是各个民族共有的社会现象,几乎存在于日常交际的方方面面。本文通过对比探讨英汉委婉语的各种语用功能,指出委婉语既是文化的承载者,又是有效交际不可缺少的手段,因而语言学习者应对这一现象引起重视。

关键词:委婉语 语用功能 交际

Abstract:Euphemism is a common social phenomenon of all the nations existing in almost every aspect of day-to-day communication.By contrasting and exploring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 on their a variety of pragmatic functions,the article presents that euphemism is not only the bearer of culture,but also an indispensable and effective means of communication,therefore language learners should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is phenomenon.

Key Words:Euphemism,pragmatic function,communication

引言

委婉语(euphemism)是指用委婉含蓄或拐弯抹角的说法代替会使人不悦或不够尊敬的言词。英文中委婉语一词源于希腊,“eu”在古希腊语中是“好的”或“听起来好”的意思,“phemism”是“话语”、“言语”之意,合起来就是“听起来好听的话语”。委婉语可以说是一种语言特技,它遣词文雅,择言隐晦,字眼迂回。使用委婉语就好似给语言注入了润滑剂,能使人们的话语在交流中变得婉转含蓄,在许多不宜直述的场合起到春风化雨的表意功能。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亦无例外地被频繁使用。本文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对比赏析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以加深对英汉语言和文化本质的理解。

1.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2.1 避讳功能

语言只是一种符号,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但人们通常赋予语言一种超人的、神奇的魔力,将语言这一符号同它所代表的真实内容等同起来。在人类文明的早期,科学尚不发达,人们对一些现象未能认识和解释,这样就产生了最初的禁忌(taboo)。在某事物需要禁忌时,在语言上也是不能提及的,这样委婉语的雏形禁——忌语便应运而生了。禁忌语的范畴很广,生活中不盲目说或说了不好的话都属于禁忌范畴。

2.1.1 对“死”的避讳

古今中外的禁忌语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对“死亡”现象的禁忌。出于一种趋吉避凶的心理,对于生老病死这一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东西方各民族都不愿直接提及,而是予以回避,使用委婉语。汉语中对于“死”的委婉表达纷繁细腻,不胜枚举:如“去世”、“逝世”、“谢世”、“过世”、“不在了”、“走了”、“过去了”、“离开我们了”、“夭折”、“香消玉殒”、“圆寂”、“归真”、“隐化”、“驾鹤西游”、“仙游”、“登仙”等等。英语中关于“死”的表达也十分丰富,如“to pass away”,“to leave this world”,“to take one’s departure”,“to say the last good-bye”,“to answer the find summons(最后一次应召)”,“to go to meet one’s maker(去见造物主)”,“to go to heaven(去天国)”,“to be with God(与主同在)”等等。

2.1.2 对“疾病”的避讳

生病也是人们常常忌讳的,尤其是涉及到“生理缺陷”、“重病”或者一些“难以启齿的病症”时,人们往往用替代的形式来淡化表达。如:人们常把cancer(癌症)称为the Big C或者long illness,把leprosy(麻风病)称为Hansen’s disease,把mad(疯了)称为mental problem。用V.D替代Venereal desease(性病),用B.O替代Body odor(狐臭)。汉语也是如此,用“耳背”替代“耳聋”,“失明”替代“眼瞎”,“残疾人”替代“残废人”,“挂彩了”替代“受伤了”,“重症”或“不治之症”替代“癌症”等等。有时,人们更是用“腿脚不灵便”,“眼睛不好使”的说法来避免直接提及病的名字。

2.1.3 对“性”的避讳

自古以来,各民族对“性爱”都用言谨慎,谈及时常采用回避或间接的方式。如英文中“性行为”的委婉语有make love,art of pleasure,to approach,sleep together,have a relationship等等。中国人比西方人的性观念更为保守,常用的委婉表达有“房事”、“云雨”、“男女之事”、“那事”等等。汉语中还有空字避讳的方法,如当代作家贾平凹的《废都》中多处对性行为的描写均用方框取代。

2.2 雅化功能

2.2.1 对“职业”的雅化

英语中的职业委婉语很多,使用职业委婉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传统意义上的“低下”职业“体面化”。如将waiter或waitress(侍应)尊称为diningroom attendants(餐厅服务员);将operator(接线员)尊称为communication monitor(通讯监察员);将cook(厨子)尊称为chef(厨师/大厨);将shoemaker(补鞋匠)尊称为shoe rebuilder(重整鞋者);将garbage man(垃圾工)尊称为sanitation engineer(清洁工程师);将salesman(销售员)尊称为manufacturer’s representative(生产商代表);将maid(女仆)尊称为domestic help(家政助理);将landscape worker(园林工人)尊称为landscape architect(园林建筑师);将migrant worker(流动工人/打工仔)尊称为seasonal employee(季节性雇员)等等。汉语中虽然没有这么丰富的职业委婉语,但是同样存在职业雅化的现象。如:人们忌言“扫大街的”,而说“环卫工作者”或“城市美容师”;人们忌言“洗衣服的”、“看孩子的”、“保姆”等等,而说“家政服务人员”;人们忌言“剃头的”,而说“理发师”。职业雅化现象是人们开始用同等尊重的态度对待不同从业人员的一种表现,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2.2.2 对“生理现象”或“生理行为”的雅化

有些生理现象或生理行为直接说出来会令人尴尬,惹人厌恶,或者显得很粗俗,使用雅化了的委婉表达能避免交际双方遭遇这样的窘迫。如“上厕所”英语中常说go to the rest room,to pass water,to wash one’s hand,to relieve oneself,to answer a natural call,to do one’s business等等;汉语中也常用“方便”、“去WC”、“去洗手间”等来替代直接的表达。在描述女性月经或怀孕等生理现象时,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相应的委婉语。英语中常常会用in one’s period,in the flowers,problem days,monthly difficulties,blue days等来避免直接用menstruation(月经);汉语中也会用到“例假”、“倒霉的日子”、“大姨妈来了”、“每月那几天”的表达方式。对于“怀孕”一词中国人常用“有了”、“有喜了”、“快做妈妈了”;在英语中如果是未婚先孕人们会用“She is in trouble.”或者“She has been unwise.”,即使是婚后怀孕,人们也很少直接用pregnant一词,而用“She is in a family way.”或“She is expecting.”或“She is knocked up.(俚语)”。

2.3 礼貌功能

2.3.1 对“称谓”的礼貌

在“礼”的传统文化要求下,中国社会形成了“为亲者讳,为尊者讳,为长者讳”的道德取向,因而在称呼上对长者或尊者是决不允许直呼其名的,而应以“姓氏+老”或者“老+姓氏/职位”来表达一种尊敬,如“张老”,“王老”,“老教授”,“老同志,“老先生”;而英语国家的传统文化要求是“平等”,所以直呼其名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即使是皇家贵族也同样如此。而且英语国家不像中国把年老看成是资历和地位的象征,他们对“老”的称呼是惟恐避之不及的,因而出现了由“seniority”,“seasoned man”,“the mature”等模糊好听的委婉语来代替“old”。所以用“Dear old granny,nice to meet you!”跟一位年长的英国女士打招呼不仅会惹对方生气,更是会贻笑大方。

2.3.2 对“缺点”“缺陷”的礼貌

在提到人的缺点或生理缺陷时,为避免刺伤人,造成对他人精神和心理的负担和伤害,人们也常常用到委婉语,礼貌地表达。如用Plain替代ugly;on the heavy side替代fat;slender替代skinny;physical handicapped替代crippled;senior citizens替代elderly people,汉语中也同样如此,如说“相貌平平”,而不说“长的丑”;说“身体发福”,而不说“长胖了”;说“苗条”,而不说“骨瘦如柴”等等。

2.4 诙谐功能

委婉语的使用还可以使人类的语言妙趣横生,诙谐幽默,将残酷的事实寓于幽默中。如“battle of the bulge”是二战后出现的一种幽默说法。源于1944年末德军发动的最后一次攻势,现在指代女性为保持体型而进行的减肥持久战。将众女士的减肥决心与毅力上升到战争的高度,其幽默可见一斑。

2.5 掩饰功能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讲,所指外延越小,语意越具体明确;反之,外延越大,意义则越笼统模糊。使用笼统模糊的词语能扩大某些词语的外延,使语义显得抽象,从而使词面意义远离真实意义从而形成委婉语,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中使用的委婉语多属于这一类。政治中的委婉语大多带有明显的政治企图或倾向,有的是专为政客们掩盖事实真相服务的。如“罢工”官司方称其为“industrial dispute/action”;“失业”用“underutilization”或者“human resource underdevelopment”代替。中文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用“静坐’、“上访”表达罢工;用“下岗”、“待业”替代“失业”。再如用“水门事件”替代尼克松的丑闻,“莱女事件”指代克林顿的丑闻;中国也有诸如“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表达。军事委婉语的掩饰功能就体现的更为明显:如把war(战争)说成是massive exchange(大规模交火);把aggression(侵略)说成是active defense(积极防御);air raid(空袭)说成是air support(空中增援);在海湾战争中出现了air operation(空中手术)和ground operation(地面手术)等表示空中轰炸和地面袭击的代用语。在中国古代,也有将镇压农民起义说成“平反叛乱”、侵略领国说成“扩充疆土”的情况。

3.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英汉委婉语语用功能的对比分析,我们可看出委婉语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内力,英汉两种委婉语的普遍存在和高频率使用,反映出两个民族都有趋善趋美的心理。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纵然有共同的心理但驱使人们使用委婉语的伦理文化价值观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差异的。不管怎样,委婉语在交际中的‘润滑’功能不容小觑。因此,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了解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进行两种文化的言语交际,从而不断促进和加强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刘寅齐.英语委婉语:特点、构造和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8)。

[4]常敬宇.委婉表达法的语用功能与对外汉语教学语言[M].教学与研究.2000(3)。

[5]严莉芬.中西禁忌语、委婉语差异的对比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