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委婉语的礼貌原则分析

委婉语的礼貌原则分析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委婉语的礼貌原则分析谷 晓摘要:委婉语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方法,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委婉语的产生以及委婉语使用范围的扩大无不与语言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息息相关。委婉语的运用与一定的语体、语境有关。委婉语的使用动机符合礼貌原则中促进各方关系这一方面的准则。

委婉语的礼貌原则分析

谷 晓

摘要:委婉语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方法,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委婉语具备强大的礼貌功能,因而使人们在日常交际中避免了冒昧和非礼。本文旨在以利奇的礼貌原则为依据,分析探讨委婉语对礼貌原则的遵循。

关键词:委婉语;礼貌原则;利奇

Abstract:Euphemism,as one of the primary rhetorical devices,is employed widely in various languages.Equipped with powerful politeness,euphemism helps to facilitate conversational interaction among people while avoiding offence.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adherence of euphemism to Leech’s politeness principles.

Key Words:euphemism;politeness principles;Leech

引言

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是语用学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Grice提出了会话的合作原则,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合作原则,正是交谈者的这种合作使得他们能够持续地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但在实际交谈中,却经常出现违背合作原则的情况。于是他又提出了礼貌原则,概括地说,礼貌原则就是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不礼貌的表达减弱到最低限度,把一些不礼貌的话语略去或是委婉、间接地表达出来。英国语言学家利奇(Leech)则对礼貌原则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会话的合作原则在会话中起着调节说话人说话内容的作用,而礼貌原则维护了交谈双方的均等地位和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如果没有礼貌这个大前提,根本就谈不上正常的、有效的交际。礼貌是有效的语言交际的重要保障,是否遵守礼貌原则,对交际的成败有很大的影响。

委婉语(Euphemism)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方法,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不是坦言直说自己想说的话,而是往往通过言外之意,含蓄、婉转、间接地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种语言使用中的“转弯抹角”的现象就是语言的间接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们正是通过间接语言行为来实现委婉表达的目的。在现代英语语言中,运用间接语言行为达到委婉效果的例子俯拾皆是。例如裁判员用“Out”来评判坏球,人们常用“The ice over there is thin”来警告滑冰的人,用“He has a heart of stone”来描述一个人的冷酷,用“Haven’t seen you for ages”来表示很久未见面。由此可见,委婉语具备强大的礼貌功能,因为它在交际中避免了冒昧和非礼。正如何自然所讲:“…说话人的话就要说得间接一些,谨慎一些,要给听话人留有较大的自由选择的余地,因而显出话语的礼貌﹑得体。”[113]

无论是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口头语还是书面语,知识阶层还是非知识阶层,人们都在有意无意地使用委婉语。实际上,委婉语在很大程度上是语言艺术性的一个折射。本文以礼貌原则为依据,从委婉语的使用动机及其形成谈起,探讨分析其对礼貌原则的遵守。

一、会话的礼貌准则

礼貌原则与合作原则一样,也具体体现在一些准则上。Leech提出了六项礼貌准则,[即1]策略准则(Tact Maxim);2)宽宏准则(Generosity Maxim);3)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4)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5)赞同准则(Agreement Maxim);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在这六条准则中,1)和2),3)和4)是分别成对的。其中策略准则和宽宏准则的依据都是“惠”和“损”,都用于指令和承诺。策略准则强调:(a)尽可能少让他人受损;(b)尽可能多让他人受惠。宽宏准则强调:(a)尽可能少让自己受惠;(b)尽可能多让自己受损。两项准则都强调让别人受惠,让自己受损,所不同的是策略准则是从他人的惠损去考虑,而宽宏准则是从自身的惠损去考虑。赞扬准则强调“尽量减少对他人的否定;尽量夸大对他人的赞扬。”谦虚准则强调“尽量减少对自己的赞扬;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两者都用于表情和表述,但前者是从他人考虑,后者是从自身考虑。表情和表述不同于指令和承诺,它们不牵涉一个“自身”要“他人”做的动作,或是“自身”为“他人”做的动作。因此,这两条准则的依据不是“惠”和“损”,而是“赞扬”和“贬损”。对他人的赞扬或贬损并不必然构成对自身的贬损或赞扬。赞同准则和同情准则各有自己的依据,相互之间没有关联。这些准则总的目标是要尽力缩小对他人的贬损,夸大对他人的赞扬;尽力缩小自身和他人之间的分歧,夸大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共同点;尽力缩小自己对他人的厌恶感,夸大自身对他人的同情。

二、委婉语与礼貌原则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语言的使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也同样受到这条准绳的约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委婉语的产生以及委婉语使用范围的扩大无不与语言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息息相关。委婉语的运用与一定的语体、语境有关。“本意”与“委婉”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每个本意词或本意句都有不止一个对应的委婉表达方式。如delicate,slim和slender都可以作skinny的委婉语。Will you close the door?Would you mind closing the door?It’s a bit drafty here都是“close the door”的委婉语。但是它们委婉的程度不一样,因此不同的语体和语境应依需要有不同的选择。

委婉语的使用动机符合礼貌原则中促进各方关系这一方面的准则。虽然产生委婉语的原因如同人的复杂感情那样形形色色而又普遍存在,但从广义上说,使用委婉语的动机来自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即交际中的各方都有一种自然或必然的自我保护、自我安抚的愿望。人们担心一旦某事发生就会带来社会或他人的排斥。因而在交际中注意说得体的话,说尊重对方的话,也考虑在场的第三方的感受,即遵守促进各方关系的礼貌原则。在交际中一般选用一些“温和”的词语来表现说话人善意的不伤及他人或尊敬他人的愿望和体贴他人的心理,以促进交际各方关系的融洽,有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如人们常以委婉的表达方式涉及到神灵、性、身体部位、排泄、死亡和疾病等方面的禁忌语(Taboo words),以减少其违反社会公共意识的程度,达到礼貌的目的。当然,有些礼貌实质上是极其抽象的,乃是出于一种敬畏。例如God的委婉语the All Mighty,the lord of lords,the king of kings,就是一种惶恐的崇敬心理的反映。具体的礼貌多是为了“讳”,是为了避免谈话双方的尴尬。例如表示die的委婉语有pass away,join the majority,kick the bucket等。这种用委婉语代替禁忌语的间接表达方式,维护了语言交际中的礼貌原则,保证了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回避禁忌语看作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当然,委婉语的使用并不仅仅是因为禁忌,同时也是出于美化、扬升的需要。因为直指其事会违反礼貌原则,引起不快。因此在语言的运用中,人们会把barbers称为hairdresser,把old说成是elderly或senior,把ugly说成是plain或ordinary,把poor说成是needy、disadvantaged。为了掩盖侵略的实质还会把侵略战争说成是international armed conflict,把政治丑闻中的“窃听”称为intelligence gathering。所有这些使用在职业、年龄、相貌特征、经济状况的委婉语,以及使用在广告,外文辞令,政府宣传等范围的委婉语,都具有一个共性,即在语义上都有所扬升。这一特性证实了Grice和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因此,可以说委婉语的产生与广泛使用是语言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必然要求,人们正是为了维护交际中的礼貌原则而使用委婉语的。

策略准则强调“尽可能少让他人受损,尽可能多让他人受惠”。宽宏准则强调“尽可能少让自己受惠,尽可能多让自己受损”。两项准则都强调让别人受惠,让自己受损,所不同的是策略准则是从他人的惠损去考虑,而宽宏准则是从自身的惠损去考虑。所谓的惠和损并非一定是所得到的物质上的好处或所受到的物质上的损失,得到的好处和受到损失的可能性也应被看作是受惠或受损大小的一种体现。从“惠,损”意义上来讲,当说话人要求听话人执行某一动作时,受损的是听话人,受益的是说话人。Leech认为语言的礼貌等级是一个连续体(continuum),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的话语是最欠礼貌的;用最间接的方式表达的话语则最礼貌。“因为指令越是直接,听话人就越难以拒绝,指令越是间接,说话人留给听话人的余地越大,听话人拒绝执行指令越方便”。[何兆熊,1999:218]比如当你向别人要钱的时候,如果你仅仅说:Give me some money.这是很不礼貌的,不像请人帮助,倒像是在抢劫。相比之下,如果你换句话委婉地说:Would it be possible for you to do me a favour by lending me some money?这样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多了。因此要想实现交际的成功,有必要将这种指令性语言变得更为礼貌一些,即使用委婉语来表达。

赞扬准则强调“尽量减少对他人的否定;尽量夸大对他人的赞扬。”赞扬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氛围。在合作的语境中,赞扬的言语行为可以促进人们发展友谊,而在冲突的语境中可以缓解双方关系,减轻对立。当双方寻找共同的、积极的解决分歧的办法时,赞扬准则的作用十分明显。当代国际品牌名称中就有许多符合赞扬准则的委婉语。广告商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品牌名称应符合消费者的心理和风俗习惯,要能让目标消费群体喜闻乐见,乐于接受。例如Pampers(帮宝适)是美国宝洁公司的尿布品牌。起初,宝洁公司把Pampers宣传成一种“用后即可丢弃”的尿布,但这种能给母亲们带来方便的产品投放市场后未见明显效果,市场占有率很低。这种便捷的,用后即可丢弃的尿布虽然能使母亲抚育宝宝更便捷,更舒适,更快乐,但也使其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懒惰的,不肯关爱子女的母亲。Pampers的这种品牌定位使目标消费者群体产生了不好的负面联想。根据市场的这一反馈信息,宝洁公司在广告宣传上重新给Pampers进行品牌定位,变更诉求于主题,利用美丽的少妇形象,将Pampers宣传为“能使母亲更显爱心的,优于传统布尿布(更柔软,更吸水)的现代化尿布”。这一借慈母爱心形象宣传的含义是:妈妈(消费者)是为了“爱”孩子而买Pampers,并非只因图省事,“不是对小孩儿不好,而是对宝宝更好,使宝宝更舒适”。[毛荣贵和廖晟,2005:133]可见“帮宝适”间接地指代“尿布”,要比“用后即丢弃”的尿布委婉,礼貌得多,使消费者产生了慈母爱心形象的正面联想。

谦虚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赞扬;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虽然具有普遍性,但在不同的文化中遵循这一准则的委婉表达程度却不同。例如,A:What a bright boy you are!You always get full marks.B1:Thank you.I have very good teachers.B2:Thank you.The exam questions are not that hard.B3:Thank you.But I’m not the only one in the class that gets full marks.可见,当英语文化背景的人受到表扬,常常说一声“Thank you”,接受别人的赞扬来表示礼貌。但为了表示谦虚,他们往往会强调与自己取得成功相关的各种实实在在的客观因素,如其他人的帮助,运气较好等等。而中国人常常以否定别人赞扬的真实性的方法进行自贬来表示礼貌。因为自贬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表示礼貌的核心。例如甲:“最近买卖做大发财了吧!”乙:“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乙明显是夸大其词,自贬来表示客气。另外在不同的场景下,谦虚准则的委婉表达程度也不同。与人际交往中遵循的谦虚准则不同,在国家对外交往中,意味着谈话时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不用命令的口吻讲话,在言辞上尽量委婉、尽量使用间接言语,给对方多留余地,讨论问题时,要考虑对象国的利益。外交场合一般不用贬己之辞。众所周知,外交领域一言一行都要尊重别国主权、不干预别国内政,即便干着干涉别国内政的事,在外交言辞上也决不表现出来。谦虚准则便是体现这一原则的重要的语用手段,表现为大量的间接言语行为。1944年8月12日,盟军要在南斯拉夫登陆,丘吉尔在意大利第一次会见铁托,讨论军事问题。丘吉尔不希望南斯拉夫建立共产主义制度,但又不能赤裸裸地表现出干预别国内政。因此,在谈到南斯拉夫的农村问题时,他没有直接提出自己的建议,而是采用了间接言语行为,告诉铁托“斯大林搞集体化给俄国农民带来了种种苦难,”[徐行舟,1991]显然,这一表达与丘吉尔的真正意图“南斯拉夫不能在农村搞集体化,不能建立共产主义”相比,要委婉,礼貌。

Leech的赞同准则强调“尽量减少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增大与他人的一致。”赞同准则的约束力突出地表现为矛盾和冲突语境中的模糊修辞。在国家事务及外交中所使用的能起到缩小作用的委婉语很多,其目的是为了将国内或国际上的紧张局势和不利局面加以淡化,给人一种模糊的概念。模糊修辞就是出于这样一种动机的语用手段。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笑话,法国人对作为法国国王雇佣军的瑞士部队嚷道:“你们这些没良心的瑞士人,你们只是为钱而战,而我们是为荣誉而战!”瑞士人回敬道:“每个人都为自己缺少的东西而战。”法国人的话十分粗鲁,属于公然冒犯,而瑞士人的话则彬彬有礼,原因就在于瑞士人使用了模糊的言辞“每个人”、“东西。”根据合作原则的“相关准则”,“每个人”应理解为“瑞士人”或“法国人”,“东西”应理解为“钱”或“荣誉。”由此可得出两种解释:“我们瑞士人为钱而战,是缺少钱”;“你们法国人为荣誉而战,是缺少荣誉。”前一种解释可以避免冲突,而后一种解释则是反唇相讥。从逻辑看,“为钱而战”蕴涵“缺钱”,因此,第一种解释不充分满足“量准则”(答话没有新的信息),不是说话人的真正含义;而“为荣誉而战”逻辑上不蕴涵“缺少荣誉”,第二种解释充分满足量准则,是说话人的真正含义。受赞同准则的约束,外交场合大量使用间接言语行为,以缓解和处理矛盾与冲突。又如1963年12月20日,周恩来在开罗答记者问。一位美国电视台记者间:“我可否搭乘你的飞机去地拉那?”周恩来答:“你可以乘自己的飞机去。”对方又说:“我自己去,他们不会给我签证的。”周恩来答:“那是人家主权国家的事,我不能干涉,’[周恩来外交文选,385]。划线部分不是对问题的正面回答,似乎违反合作原则的方式准则(谈话不明确、不清楚)。但可作如下推理:答话人若直接肯定,会有干涉第三国内政之嫌,违反国际礼貌;若直接否定,拒绝对方请求,也不礼貌。因此这是出于双重礼貌考虑的委婉之辞,即以间接的言语行为—“建议”作答。

Leech的同情准则强调“尽量减少对他人的反感;尽量增加对他人的同情。”同情准则在语用学上又称为移情。对说话人来说,移情意味着深切体会听话人的情感、处境、知识水平等,以便用最利于听话人理解的手段表达自己的意图;对听话人来说,意味着设身处地地理解说话人的动机、意图和目的。总而言之,移情就是交际双方都从对方的角度进行语言的编码和解码。移情在日常语言中很常见(谁欺负宝宝了,叔叔找他说理去;将来你当了妈妈,你就会明白,妈妈有多么爱你)。在委婉语中同情准则也大量存在。如在谈话即将结束时,人们往往会说“I know you’re busy,so I’ll let you get back to what you were doing.”这样一来,说话者就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事情,为他人着想,不愿耽搁他人宝贵的时间。虽然两人都明白他们不见得非常忙,但是这种委婉表达谈话结束的方式,要比生硬地说“好吧,就谈到这儿”,或者“我要走了,再见”等更富有人情味,更礼貌。

随着时代的发展,委婉语的使用范围在扩大,构成委婉语的方式在增加。并且委婉语具有新陈代谢,不断更新的趋势。一个委婉语用久了就会失去委婉的作用,最终变成本意词而被新的委婉语取代。这一特征在词汇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如在上世纪30年代,nigger一词在英国是一个“中性”词,像Negro和Blackman一样,并无贬损、侮辱黑人的意味。但自该词开始明显带有侮辱黑人的意味时,人们就改用Negro,后来出于同样原因,Negro又被black,colored所代替。

结论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在言语交际中,正是由于委婉语的使用遵循了礼貌原则,交流的各方才能够相处融洽,沟通顺畅。礼貌原则是制约委婉语使用的关键。正是出于礼貌,人们在交际中采用了不同的语用策略,运用委婉语来表达思想,交流信息,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摩擦,使得人际交往得以正常进行。如果没有委婉语,世界的运转会因摩擦而停止,人间将充满仇怨。

参考文献

1.Leech,G.H.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毛荣贵和廖晟.译谐译趣[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5.徐行舟外交趣闻录[M].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

6.周恩来外交文选[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