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演讲语言的基本法则的介绍分析

演讲语言的基本法则的介绍分析

时间:2022-09-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吸引听众的演讲语言有四条重要法则。这位美国企业家原来作3分钟的演讲,都感到极为困难,但这次他讲了10分钟,还意犹未尽,听众也兴致勃勃。

你想象得到吗?在一场演讲会上,一位卡车司机的听众,居然比一位大学教授的更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固然大学教授风度翩翩、学识修养俱佳,演讲也条理清楚、讲究发音,但他却缺少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即真实与具体。他的语意朦胧,概念化的抽象论证太多,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教授的演讲是用理论编织成的脆弱的抽象集合网络,缺乏生动性、具体性。而卡车司机的演讲,却具体而真实。他用自身的经历为例证,用自己工作、生活中的实例作为自己论点的论据,这些正面的,反面的实例都是演讲者的体验,因此充满活力,内容新鲜生动,富有生动性、真实性,因此,能吸引、打动听众。

这个事例,并非要比较大学教授与卡车司机的不同,只是借此说明怎样才能使演讲更具鲜明的色彩,更能吸引听众。

吸引听众的演讲语言有四条重要法则。

一、规定主题范围

选定主题之后,就要围绕主题组织语言,严格遵守,不能超过主题所设定的范围。

失败的演讲,很多是因为演讲者讲的事情太多、太杂,听众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去体会主题。试想如果你的演讲内容是生搬硬套、平铺直叙,别人对你的话题还有聆听的兴趣吗?

主题的要点越少越好。例如谈到旅游方面的话题,由于演讲者过于热心,往往会把景点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巨细无遗地介绍给听众。殊不知这样讲,听众不可能跟上演讲者的叙述速度,顶多在脑子中留下一片模糊的印象罢了。但是,如果你把景点中最有趣的见闻,或者某一情趣最浓的景致描述出来,那么,便可给听众留下突出的印象。

任何主题,都要把握好要点,主题范围的限定、时间安排应恰如其分。限时5分钟的演讲,只能有一两个重点;30分钟的演讲,要点也不要超过四五个。因为即使是长时间的演讲,也不能把四五个要点阐述清楚。所以要点精而少为好。

二、主题的选择应精益求精

论述主题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虽然此举比深入挖掘主题要容易得多,但这种投机取巧的简单把戏,是难以引起听众的共鸣的。“挖掘主题”你就必须认真思考:你所确定的主题有何价值?这一主题在实践生活中能否得到印证?你的论点究竟要表明什么?是否具有真实性、科学性?能否让听众信服?

一位外科医生这样说过:“做一例阑尾炎的手术,至多花十分钟,但要熟悉有关手术意外的医护法则,则需花费五年以上的时间。”同理,为了应付演讲时出现的意外情况,你必须随时根据听众的反馈而改变演讲的方式、方法,调整论据甚至重新确定主题。

要有充分的准备,要尽早定好演讲主题。不要在演讲的前两天才开始着手决定主题。主题决定越早也就越有充足的时间收集素材,撰写讲稿,也就能使主题得到升华,你的演讲也就更加精彩动人。

诺曼·托马斯说:“在重要演讲之前,演讲者一定得先在心中对主题反复斟酌,把演讲准备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这么一来,无论你在街上走、看报、睡觉或起床,都可能会发现有利于演讲的生动事例,也可能发现某些技巧,你如果只想做平凡的演讲家,那你的观念未免太落伍了,所以,对听众无关痛痒的演讲,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有些人习惯把准备过程的内容逐句记录下来。那么你就错了,因为,一旦使句子定型,从此就会对此感到满意,从而导致思维僵化,既不再有更富建设性的内容得到充实,又对已形成的东西舍不得忍痛割爱。最糟糕的是,看了多次几乎背下来了,那更可怕。对此,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有如下看法:“写出来的字,不适合说出来。因为文章是呆板、缺乏弹性、没有效果的东西。如果你不是传授什么知识,只是为让听众与你在情感上沟通的话,你在演讲时就应避免使用呆板的词句,而要采用日常生活的生动用语。听众对呆板的文章只会感到无聊,不会有什么兴趣。”

三、使用具体亲切的语言

应该多使用形象化的语言。有的演讲者对这个技巧尚且不知,有的知道了也未加重视。实际上,凡能引起听众听讲欲望的演讲者,都善于在形象化的修辞上花工夫。

哈巴特·史宾塞在《文体的哲学》一文中说:

“当我们思考一件事时,不要用一般性的抽象概念,而要用特殊的形象概念。不应用‘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娱乐、愈野蛮,则其刑罚法规也愈严苛’这样的方式来描述,而应该用‘一个国家的人民,愈喜欢战争、比剑,则他们也一定会愈加喜欢用绞刑、水牢等残酷的刑法来惩罚犯人’的方法来描述。”

许多古代的谚语很富有形象的色彩:“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倾盆大雨”等。还有一些生动形象化的比喻:“像狐狸般狡猾”、“像岩石一样坚硬”等等。

林肯总是喜欢用视觉性的语言来描述事物。有一次,一份冗长而繁琐的文件送到他的办公室,他阅后颇为不快。但他并没有用枯燥、无味之类的话来做批评,而说:“对于如何选购一匹良驹的报告书,我并不希望在报告上写马尾有几根毛,只要提供判断良驹的方法就够了。”

四、多举主动实例

第洛德夫·弗利西在《文章作法》中指出,“真正耐读的书,只有故事”。

事实上,畅销的书籍和杂志,其文章都是以近似口语的文体写成并且文章中穿插许多奇闻轶事。所以,应将一些必要而又有趣的故事,运用到演讲中。

皮耶是一位拥有数百万观众的节目主持人,他曾向记者表示:“根据我多年的经验,深切体会到唯有举证实例,才能将思想表达得浅显易懂,更加引人入胜、更具有说服力,证明重要论点一定要举出生动有力的实例。”

实例的选择和运用也不能良莠不分,一般要遵循如下五个原则:

1.要有人情味

如以“成功的秘诀”作为演讲题目,那么多数人都会用一些抽象的美德或原理、原则进行论述,或者采用有关勤勉、忍耐、奋斗等的说教性理论。戴尔·卡耐基曾对此问题向一位美国企业家指出:最能引起听众注意的,就是经过升华、美化的实例,并且要列举成功与失败两方面的典型事例,那样才会对听众有所帮助和启迪。这位美国企业家在正式演讲时,是这样讲的:

我的另一位同学,则对事业怀有勃勃野心,当时纽约的世界博览会正在筹备组建,需要工作人员,于是他毅然辞去费城的工作,到纽约寻找合作者,后来被电话公司以高薪礼聘,得到了用武之地。

这则演讲就非常富有人情味,真切自然,这样的同位对比不仅使听众听后即有所知、所想,而且极为现实,给听众留下的印象是深刻而生动的。这位美国企业家原来作3分钟的演讲,都感到极为困难,但这次他讲了10分钟,还意犹未尽,听众也兴致勃勃。他的成功就在于他列举了富有真实性生动性的故事,而不是空泛理论。

2.以自己的经历举例

有关自己的事例是容易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的,同时也富有人情味的,但一些人被常识性禁忌所约束,不敢或不屑运用自己所经历的事。专家们认为投入地谈论自己的经历,听众是不会产生反感的,相反,这种现身说法还更具吸引力。

但是你的话不能具有挑拨性,同时不能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做得恰当,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千万不要忘记,这是最容易引起听众共鸣的最可靠的手段。

3.使用真实姓名,将故事个性

演讲中的事例所涉及的主要人物,最好能用人物的真实姓名和职务。如果不方便,则可用假名来代替,例如张三、王二等一般无个性的名字,虽然是代名词,只要故事富有个性,并且生动,同样能达到预期效果。

有名字,才容易区别,才会形成有个性的真实印象。杜洛夫利西说:“有名字的故事,最具有真实性,隐名是非真实性的作风。想想看,读一本没有任何主角名字的小说,会有怎样的感觉……”

4.交代要清晰分明

交代事例一定要明确、清楚,这是毫无疑义的。

怎样做呢?在这里可参照新闻记者写报道用的五W原则: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事件发生的原因(why)。这五个要素交代清楚了,你的演讲就会给听众以具体真实的感觉。戴尔·卡耐基在一次写给《读者文摘》的稿件中,有一段说词:

大学毕业后,我在亚玛公司当推销员。通常我都搭乘火车往返。一天,我在红田等待南下的火车,忽然想起要到纽约戏剧学院念书的事,我应当利用空闲时间练习说话,于是,我开始在站台上走来走去,背诵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中的对白,同时将我的双手伸出,仿佛真的演戏一样。

突然,有四个铁路警察包围了我,问我为什么做出令妇女害怕的动作——一位妇女距离站台约6米外的厨房窗口,看到我的表情奇特,动作怪异,遂向警方报告;当警察来到我的身旁,我仍然没有警觉,口中念念有词。

但是你对事例的交代不能过于琐细,添油加醋,节外生枝,喧宾夺主,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使你的演讲变得冗长,有可能失去真实性。不论何种情况,冗长的演讲都会被听众无情拒绝的。

5.利用对话使演讲更生动

下面举一个说服易怒者的例子,同样的例子,两种叙述方式所取得的效果大相径庭。

第一种叙述方式:

刚才有一个人来办公室找我,为上周替他安装电器的事商谈,因为电器显然不佳,他很生气。我告诉他,我们一定负责维修好,他的怒气才稍稍缓和下来,因为他了解我们公司会尽力帮助他。

第二种叙述方式:

上周二,我办公室的大门突然被人一脚踢开,我吃惊地抬头一看,原来是顾客查理·布洛夫。他怒气冲冲向我走来,我还来不及请他坐下来喝茶,他就咆哮如雷地吼道:“艾德,我警告你,这是最后通牒,请你赶快派车拉回那台洗衣机。”

我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太不像话,你们的破机器,”他又开始大声吼叫:“衣服一放进去就被缠在一起,我的太太总说倒霉,直唠叨我不会买东西。”他愤慨地敲着桌子,相架都被震到地上。

第二种叙述将顾客的神态、语言、心理,作了细致的描述,非常生动,能迅速吸引听众的兴趣,而第一种叙述方式,相比之下是何等的抽象。原因就在于没有人名,也没有细节描述。并且,第二种叙述吸引、打动观众的重要之处是有效地运用了对话,并富有个性。

虽然演讲不一定都要插入对话,但对话却能起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某些重要情节中直接引用对话,可使演讲更加生动。如果演讲者有模仿的能力,改变一下腔调,会更有情感。使用对话可以增加亲切感和真实性,仿佛是与听众在一起聊天,而并非是在作枯燥的学术报告,同时,也能化抽象为具象。

演讲既属于听觉技术,又属于视觉艺术。用手势、动作、表情把演讲视觉化,别人便会认真去听去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