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迁移流动原因的分析

迁移流动原因的分析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90年代以后,因经济活动而发生迁移流动行为的人口迅速增加,到2000年“五普”时,经济型迁移流动人口的比重已经接近一半,而投亲靠友、拆迁搬家等原因引起人口迁移流动的比例则明显下降。迁移原因位列第二、第三的分别是随迁家属和学习培训,其中因学习培训而发生迁移的男性人口比例远高于女性,其性别比达到了174.4。
迁移流动原因的分析_人口迁移流动与城镇化发展

第六节 迁移流动原因的分析

对于人口迁移流动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进行了广泛总结。农村地区的低收入、高失业、低投入、土地分配不均、贫富差距以及城市里更多的就业机会、较高的收入水平、较好的公共设施、更好的医疗和教育条件等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流动的基本动因(Oberaii,198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人口的自发性迁移规模逐渐加大,对迁移的选择也越来越自由。从宏观层面来看,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制度和政策的变化都是影响人口迁移流动状况的重要因素。从微观的层面来看,不同的群体也有着不同的迁移原因。

一、人口迁移流动的微观原因变化

我国自80年代以来,人口迁移流动的原因也发生了显著变化。80年代起,自发迁移人口开始迅速增加,但1987年前的跨省人口迁移仍以户籍迁移等社会性原因为主,务工经商等经济型迁移流动人口则处于从属地位。80年代后半期到90年代,学习培训、毕业分配和工作调动等引起的户口迁移,也是吸引高层次人才和投资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

90年代以后,因经济活动而发生迁移流动行为的人口迅速增加,到2000年“五普”时,经济型迁移流动人口的比重已经接近一半,而投亲靠友、拆迁搬家等原因引起人口迁移流动的比例则明显下降。

在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迁移行为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务工经商、工作调动、学习培训、随迁家属、投亲靠友、拆迁搬家、寄挂户口、婚姻嫁娶和除此之外的其他原因。其中,前三类可以称为经济性原因,后几类称为社会性原因。与2000年相比,经济性原因中少了“分配录用”这一项,而社会性原因中则多了“寄挂户口”一栏。

从表3-7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后,以务工经商为主的经济型迁移比例迅速提高到了60.39%。其中务工经商引起的人口迁移流动的比重为45.12%,比2000年提高15个百分点;因工作调动和学习培训而发生迁移的比重则分别为3.85%和11.42%,与2000年相比变化不大。

表3-7 “五普”与“六普”全国人口迁移原因构成比较(单位:%)

img27

资料来源: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二、男女性别的人口迁移原因

男性和女性的人口迁移流动也表现出了一些不同的特点。如表3-8所示,首先,无论是男性人口还是女性人口,其迁移的最主要原因均是务工经商,但前者比后者高11个百分点。同时在所有因务工经商而迁移的人口中,男性占比也超过了女性。

表3-8 分性别的人口迁移原因及其差异(单位:%)

img28

资料来源:国家人口普查办公室,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迁移原因位列第二、第三的分别是随迁家属和学习培训,其中因学习培训而发生迁移的男性人口比例远高于女性,其性别比达到了174.4。而在婚姻嫁娶这一项迁移行为中,女性人口所占比重几乎为男性的5倍。可以看出,婚姻嫁娶这一项迁移行为发生的主体仍然为女性,“倒插门”、“上门女婿”引起的迁移仍是少数现象。其次,若同样把男性和女性人口迁移原因归为经济型迁移和社会型迁移两个大类,可以看到,相对于女性人口的迁移,男性人口更多的表现出经济型原因的迁移,而女性人口则表现出相对的社会型迁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