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弦外之音”怎么译

“弦外之音”怎么译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弦外之音”怎么译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有“弦外之音”表达法。“弦外之音”在原语语言形式的表层意义中,往往隐而不露,但原语读者已不言而喻,心知肚明,而译语读者却不知道,翻译时必须采用适当的技巧,使隐含的“弦外之音”显露出来,译出它的深层意义。语言是千变万化,十分灵活的,“弦外之音”的表达也是变化无穷的。

第三节 “弦外之音”怎么译

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有“弦外之音”表达法。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对“弦外之音”也就有不同的表达法。“弦外之音”在原语语言形式的表层意义中,往往隐而不露,但原语读者已不言而喻,心知肚明,而译语读者却不知道,翻译时必须采用适当的技巧,使隐含的“弦外之音”显露出来,译出它的深层意义。

例如,英国人听人说到carry coals to Newcastle,就能意会其“弦外之言”是“多此一举”。这是因为,Newcastle是英国著名的煤城,“背煤去纽卡斯特”,不是多此一举吗?然而一般的汉语读者并不知道纽卡斯特就是黑金遍地的地方,也许还误以为既然要背煤去,说明那里有此需要,说不定还会进一步误解下去,认为是“雪中送炭”呢?所以,在翻译carry coals to Newcastle时,要译出其“弦外之音”:背煤去煤城——多此一举。

汉语也有这种一般只有本族语读者心领神会的表达。例如,“说曹操,曹操到”,汉语读者是一目了然,知其含义的,但是,如果译成英语,照其表层意义的语言形式译为Talk of Cao Cao and he will appear,由于汉语文化的对外交流做得不够,译语读者只会感到莫名其妙。如果把它的“弦外之音”译出来,即译为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appear,译语读者就明其意义了。

语言是千变万化,十分灵活的,“弦外之音”的表达也是变化无穷的。这里,只能总结归纳出一些常见的翻译方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反向思维转译法

这种反向思维转译法,是指原文是“否定”着墨,译文是“肯定”落笔,或者反过来,原文是“肯定”落墨,译文是“否定”下笔。

例1:It is a wise man that never makes mistakes.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例2:All music is alike to him.

他不懂音乐。

反向思维转译法,在前一节“否定结构怎么译”中已有所述,此处不再阐述了。

二、隐含信息显露法

一种语言的“弦外之音”,往往隐而不发。那是因为原意不言而喻,过分显露,反而会“画公仔画出肠(画人物连肠子也画出来),多此一举。但是,如果在翻译成译语文字以后,隐含的信息还是隐含着,译语读者不明其意,一来对读者颇不公平,二来没有起交流沟通的作用,译了也等于没译。且看用隐含信息显露法译出“弦外之音”的例子。

例3:Ladies and Gentlemen:I am here to introduce Mr.Charles Kingsley,the lecturer of the evening.(Spoken by Mark Twain at the beginning of his speech.)

先生们,女士们: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今晚的主讲者查尔斯·金斯利先生。(马克·吐温在一次演说中的开场白)

例4:I have the honor to introduce to you Rev.Charles Kingsley.(Spoken by Mark Twain when concluding his speech before the lecture by Mr.Kingsley.)

现在,我荣幸地请查尔斯·金斯利牧师给你们讲话。(马克·吐温在其演说结束后请金斯利先生发言时的讲话)

在这两例中,为什么同是一个词的introduce,第一次译为“介绍(主讲者)”,第二次译为“请(主讲者)讲话”呢?

这一方面印证了前面关于翻译时“词无定译”,“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论述,另一方面则是关于“弦外之音”的翻译方法问题。第一次出现的introduce已全部“显山露水”,显示了仅有“介绍”之意。第二次出现的introduce,英语民族的听众或读者,借助当时的“语境”,是知道其“弦外之音”是介绍主讲者出来讲话的,因此,仅说一词introduce已经明白无误了。而在汉译时,还要把“弦外之音”说出来。

说到“介绍主讲人出来讲话”,我有一次亲身的经历。

在一次招待外国朋友的新年晚会上,主持人说道,“现在我荣幸地请省外事办公室的×××主任致辞”的时候,译员随即译出“Now I have the honour to invite Mr.×××,Director-General of the Provincial Foreign Affairs Office to make a speech”。和我同坐一席的一位外国领事的孩子听了之后,笑着重复了译员的一些词语“invite…to make a speech”。

童言无欺。我也知道译语是多了一点什么的,于是想从英语为母语的人口中印证一下。我问小孩为何笑,他只是笑而不语。他的妈妈说,在这种场合,说“介绍某某人”已经够了,不必再说多余的话了。

例5:杭州素以风景秀丽著称。……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立湖中。

Hangzhou has a reputation for scenic beauty...The three isles named“Three Pools Mirroring the Moon”,“Mid-Lake Pavilion”and“Ruangong Mound”stand in the lake,adding much charm to the scene.(郭建中译)

原译者注:在翻译“……三个小岛鼎立湖中”句子时,加了分词短语“adding much charm to the scene”(湖光为之增色)。因英文The three isles...stand in the lake只交待了事实,但汉语原文隐含的信息,即“湖光为之增色”在英文中未能体现出来。这里加词既使英语行文自然而无突兀之感,又传达了原文隐含的信息。

郭教授的注释,真乃大家之言。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他的另一佳作。

例6:杭州丝绸纺织等传统工业历史悠久,电子工业和食品工业正在崛起,这里是发展无污染工业的理想之地。

Hangzhou has a long history of silk and textile production.Electronic and food-processing industries have been undergone a rapid expansion.The scenic lake city is ide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无污染工业”的“弦外之音”并不是隐含得很深,直接译成tourism比按字面译为non-pollution industry更为清楚,且简洁明快。

三、表层意义深化法

一些英语句子的“弦外之音”,英语人士从语言的表层结构就领悟出其深层含义。而文化背景迥异的汉语读者,从表层意义的对应译文是不明其“弦外之音”的。这就要从表及里,将英语原文的表层结构深化,还原成深层结构,将原文表层上省略的成分再现出来。从汉语译为英语,对原文“弦外之音”的处理,亦同此理。

例7:“Ah!”he sighed,“If I had the pen of a Balzac!I would depict this scene.”

“唉!”他叹了一口气说,“要是我有巴尔扎克的天才该多么好啊!我就可以把这种景象描写一番了”。

这是一个虚拟语气的句子,是含有“弦外之音”的典型句子。通常这种英语句子只说出半句,汉译时要掌握其表达的意思,必要时把隐含的另一半说出来。类似的句子还有很多。如:If I were there!(如果我在那里,多么好啊!)If I had been warned!(如果有人提醒我,多么好啊!)

此外,例7中的the pen of a Balzac,表层意思指像巴尔扎克那样天才作家的笔,深化一步,是指巴尔扎克写文章的神来之笔,再深化一步,指的就是巴尔扎克的(写作)天才了。这是一位乘搭东方快车的旅客面对车外迷人的风光,望“景”兴叹。

例8:She's as much a part of me as any of you.

这是一位母亲对子女说的话。“我的一部分”是表层意思。“我”是血肉之躯。按其深层意思说出“弦外之音”,译为:

她呀,跟你们一样,也是我的心头肉!

例9:High-speed communications in oncoming years can either produce the most informed generation in history or reduce the globe to a Tower of Babel.

这是一个通过圣经典故来表达“弦外之音”的句子。

据圣经说,Noah(诺亚)的后代为了不再分散各处,天各一方,决定修建一座通天塔,人称巴别通天塔。然而,此事触怒了上帝。上帝为了惩罚人类,让本来只说一种语言的人类改说许多许多不同的语言。人们各说各的,相互语言不通,造塔工作无法进行,遂半途而废。

巴别通天塔的言外之意,是语言混乱,喧哗嘈杂。韩其顺译此句为:

不久的将来,高速通讯能造就历史上见多识广的一代,也可能使全世界变得喧哗嘈杂,语言混乱。

译文把Tower of Babel的表层意义深化了。原文对有圣经文化背景的人来说,可以说是心有灵犀,一点就通,但对于汉语读者来说,如不把深层意义挖出,则只能如堕入雾中,不知所云。

四、歇后语式补全法

我们知道,歇后语是汉语中一种巧妙的修辞方法。一般说来,歇后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是对比喻的解释。即把通过对形象比喻进行辩证思维而得出的哲理、结论及警示点明。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形象思维和辩证思维的综合“成果”。也可以这样说,汉语歇后语的后一部分正是前一部分的“弦外之音”。正因为如此,用汉语来表达的时候,对这弦外之音的处理方法,既可以画龙点睛,明示出来,也可以藏而不露,隐含起来。这与用英语表达“弦外之音”,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例10: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朵朵乌云衬银里,黑暗之中有光明。

例11:Isn't it carrying coals to Newcastle?

这不是背着煤炭上煤城,多此一举吗?

例12:This is really putting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这真是:马车放在马头前,本末倒置轻重颠。

五、替代名词还原法

例13:Tokyo wants to open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Beijing as soon as possible and,if necessary,will“do on Beijing terms”.

如果将上句的Tokyo和Beijing,仅按字面译为“东京”和“北京”,就不合逻辑。两国首都怎能建立外交关系?外交权在中央。建立外交关系是两国中央政府的事,应译为:

日本政府想尽快和中国政府展开外交关系,必要的话,日本政府将“顺从北京的条件”。

以首都名称替代该国政府,也是一种“弦外之音”表达法。当然,这主要用于名声较大的国家,知名度不大高的国家应少用。

例14:American trading partners in the GATT formally charged Washington today with violating the rules of the trading agreement with its 10%surtax on imports.

关贸协定的美国贸易伙伴,今天正式控告美国政府进口品增收10%的附加税,违反了该贸易协定的规则。

除了首都地名赋予“弦外之音”之外,许多有名的地方、街道或建筑物名称都“别有意义”。例如,英国伦敦中心有一条名叫Fleet Street(舰队街)的街道,由于许多全国性报纸的编辑办公室均设于此,因而,Fleet Street就成了英国的“报业新闻界”了;同样美国纽约的“华尔街”,也意译为美国的“金融界”。类似的情况请参见如下:

10 Downing St.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府

Scotland Yard苏格兰场→伦敦警察厅

Whitehall白厅→英国政府

White House白宫→美国政府

Pentagon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

Foggy Bottom雾谷→美国国务院

例15:As a result,a few token meetings were being set up through Foggy Bottom,the more-than-ever appropriate nick name for the Department of State.It describes Secretary Rogers influence—foggy and at the bottom.

这段文字说明了地名的言外之意,普遍适用。更妙的是foggy和at the bottom的“弦外之音”。请欣赏译文:

结果在“雾谷”开了几次象征性的会议。“雾谷”这个绰号对国务院来说是再贴切不过了。它形容了国务卿罗杰斯的影响——虚无缥缈如“雾”,地位低下如“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