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起来”格式的共时平面考察

“起来”格式的共时平面考察

时间:2022-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起来”格式的共时平面考察_对外汉语研究与探索“V起O来”格式的共时平面考察张燕俊提 要:“V起O来”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格式,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格式。文章从共时的角度对“V起O来”格式的句法、语义特征作了详细地描写,并认为现代汉语中有一部分“V起O来”已经演变为话题。本文希望结合前人的研究,站在前人的基础上能对“V+起+O+来”这一格式作比较详细的描写和考察。

“V起O来”格式的共时平面考察

张燕俊

提 要:“V起O来”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格式,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格式。文章从共时的角度对“V起O来”格式的句法、语义特征作了详细地描写,并认为现代汉语中有一部分“V起O来”已经演变为话题。其中“起来”是话题标记,“V起O来”格式后面往往要求带有信息成分,实际上是为述题部分传达新信息提供了一个出发点。

关键词:起来 语义特征 话题

对于“V起O来”这一格式,国内的很多学者们在对“起来”进行讨论时都已有所涉及,但是都没有给予特别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贺阳(2004)提出“V起来”是基础式,“V起O来”是分裂式,两者有所不同,但是他只对基础式进行了讨论,没有对分裂式进行描写和解释。我们同意贺阳的观点,认为当“V起来”加宾语时,“V起来+O”格式在例句中其实并不多,其适用范围远远不及“V起O来”格式,“V+起+O+来”有其自身独特的句法语义表现和语用功能。本文希望结合前人的研究,站在前人的基础上能对“V+起+O+来”这一格式作比较详细的描写和考察。

1.“V起O来”格式中的V和O

在“V起O来”格式中,V和O有着密切的关系,VO常常为动宾短语或动宾复合词或离合词,其中V和O大多为单音节。如:

动宾短语:抬头、下雨、喝酒、抽烟、提笔、拿笔、作诗、看书、举杯等;

动宾结构的离合词:唱歌、跳舞、干活、睡觉、聊天、生气、发火、考试、说话、吵架、操心、伤心等

动宾复合词:着急、发抖、挂钩、携手、用功、走路、关门、动手等

除了上述所说的结构和词语以外,还有些本来是不及物的动词,加上宾语以后也能构成“V起O来”格式,如“哭”为不及物动词,一般不能带宾语,如不能说“哭妈妈”,但是加上“起来”后却能形成“V起O来”格式,如:

小冬冬又哭起妈妈来。

双音节动词:建立、发展、团结、联合等

尽管在“V起O来”这一格式中,V可以是双音节动词,但是因为双音节动词和后面的宾语搭配时大多具有临时性,不如单音节的V和O那么固定及特殊,所以本文的考察重点是单音节的V和O。

2.“V起O来”的句法功能

2.1 作谓语

“V起O来”作谓语有两种情况。一是单独作谓语,如:

(1)俞茜昂起头来,锁着两叶浓黑的眉毛竭力地回想着。(《当代应用文》)

(2)可是他们善恶不辨,互不相容,竟然打起仗来。(同上)

另一种情况是作连谓结构的前一动词,如:

(3)他抬起头来看了我一眼,没有回应我。(同上)

(4)稍有喘息时间,他就拿起笔来作画。(《1994年报刊精选》)

作为连谓结构,谓语1和谓语2应该分别能和主语构成独立的单句。以上两个连谓式符合这一条件。如例(3)可以说“他抬起头来。”“他看了我一眼。”单独作谓语的“V起O来”,绝大部分是表示起始义的;而作连谓结构前一动词的“V起O来”则基本是表示位移义的,含有动作的位移、趋向。详见下文。

2.2 作定语

“V起O来”作定语不是很多,如:

(5)每当刘三姐唱起歌来的时候,阿牛就仰头静听……(《1994年报刊精选》)

(6)整个竞选过程看上去已降低为关起门来的谈判,而不是在18名候选人之间的公开竞争。(《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我们认为“V起O来”作定语基本出现在“……的时候”、“……的样子”这样的结构中。比如“发起火来的时候”、“发起怒来的样子”,这时的“V起O来”具有指称的性质,相当于“发火的时候”、“发怒的样子”。例(6)中的“关起门来”之所以可以作定语,我们认为是因为这里的“关门”的意义已经引申了,表示私底下的、秘密进行的,与后面的“公开”相反,具有描写的性质。

2.3 作补语

在语料中,我们仅找到了一例“V起O来”作补语的例子:

(7)秦舞阳一见秦国朝堂那副威武的样子,不由得害怕得发起抖来。(《中华上下五千年》)

“发起抖来”是补语,表示开始发抖。“V起O来”作补语的情况很少,不太常见。但是我们也发现,当“抬起头来”、“直起腰来”意义发生引申,并且采用否定形式“抬不起头来”、“直不起腰来”时,常可以作补语,如:

(8)这么多年了,我让这些事压得抬不起头来。(《1994年报刊精选》)

(9)一米长的木棍击中彭小姐的腰部,顿时疼得她直不起腰来。(同上)

3.“V起O来”的语义特征

3.1 表示动作的趋向、位移

“V起O来”格式的语义特征和“起来”的语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和“起来”一样,最初的“V起O来”主要表示由下而上的空间位移、动作趋向,“起来”具有具体的词汇意义,这时的V和O主要是表示身体动作的动词和身体部位的名词,如:

(10)她抬起头来看着我,脸上明显地有几分惊喜。(《人民日报》)

(11)两人立刻站起身来,示意我们赶紧离开。(《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这类的“V起O来”中动词V大多是表示肢体动作的动词,且带有一定的方向性,如“抬起头来”、“站起身来”都表示身体部位的位移,而且是从下而上这样一个趋势。除了上述这些,其他如“拿起笔来”、“端起碗来”、“举起杯来”等,动词“拿”、“端”、“举”都是典型的带有方向性的动作动词。这类“V起O来”在句中常常作谓语,或者单独作谓语或者成为连谓结构的前一个动词。

3.2 表示起始意义

随着语义的演变,“V起O来”格式开始表示起始意义,表示动作或性状开始发生并将继续下去。例如:

(12)哨声响起的那一刻,球迷立即在体育场内跳起舞来。(→开始跳舞)(《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13)今天本想出门,不料竟下起雨来。(→开始下雨)(《现代汉语词典》)

以上这些句子中的“V起O来”都可以转换成“开始VO”。这类“V起O来”中的“起来”已经不具有词汇意义而是表示某种语法意义,表示的是某种“体”。虽然这类句子都可以转换成“开始VO”,但是转换后的句子与原来的句子在表达习惯、语气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开始VO”所表达的动作持续感不强,而“V起O来”凸显了一个动态的过程,且有很强的持续感。

3.3 表示假设条件

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从北大语料库中找到了几例出现在假设条件句中的“V起O来”,虽然数量不多,但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V起O来”的演化轨迹。需要强调的是,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说“V起O来”单独表示假设条件意义,而是说这一格式进入某一句式后,由句式赋予它假设条件意义。例如:

(14)“没病”不是健康的标志,往往最强壮的人闹起病来最危险。(《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15)下面的人闹起事来,只怕他们也身不由主啊。(《中华上下五千年》)

(16)真正打起仗来,不要说指挥作战,就是疏散也不容易。(《邓小平文选》)

这一类的“V起O来”在句中表示“如果……的话”,句中可以出现假设义类连词“如果”、“要是”,也可以不出现。江蓝生(2002)指出由时间范畴进入条件范畴是普遍的语用认知规律。显然,“V起O来”由表示开始的状态义进入假设条件句是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的,是一个自然的演变过程。

上面讨论到无论是表示动作趋向、位移的“V起O来”还是表示状态意义的“V起O来”,其谓词性特征很明显,但当它进入某一句式,句式赋予它条件意义时,其语法特征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最基本的变化就是谓词性特征弱化,一定程度上具有了指称性,这就为“V起O来”向话题的演变作了准备。话题范畴与假设条件范畴之间具有紧密联系。江蓝生(2004),认为话题句与假设句之间有同质的关系:话题是预设的陈述对象,而假设是以一个虚拟的条件为话题,两者有本质上的相似性。下文我们会讨论“V起O来”的话题性。

4.“V起O来”的话题性

我们认为,现代汉语中有一部分“V起O来”格式已经成为话题。话题是述题所关涉的对象,它是一个指称性成分,是交谈双方谈话的起点,一般是定指的,表示旧信息。话题和述题之间的基本关系属性,即主要特征是语义上的“有关性”。要判断一个谓词前的句法成分是不是话题,首先要看它后面的论述是否是围绕它而展开的。

宋玉柱(1981)将“起来”分为五个小类,他认为有一种带“起来”的句式,分析起来感到困难。他所举的句子如下:

(17)他说起话来声音有些沙哑。(《中国语文》1979年第4期第2页)

(18)捡起车来,他还比一般的车夫跑得麻利……(《骆驼祥子》第107页)

他认为在这些动词结构中的“起来”是“起来5”,即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当……的时候”,在它后边紧跟着谓语性结构(包括动词结构和主谓结构)或句子。在文中,他又进一步证明了这类结构并非连谓式和插入语,而是在句中作状语

我们认为将“V起O来”分析为状语或插入语似乎都有点不妥。刘月华(1998)认为,“起来”有一个特殊用法与状态意义很接近,不过不是表示开始进入某种状态,而是表示人或事物进入某种状态后的情况,“起来”后一定有后续成分。我们认为与表示起始义的“V起O来”不同,在上述句子中,“V起O来”不能和主语一起构成一个单句。表示起始义的“V起O来”可以单独作谓语,与主语构成独立的单句,如可以说:“天下起雨来。”“他跳起舞来。”但是在这里,“V起O来”不能和主语构成独立的小句,如不能单独说:“他走起路来。”“他干起活来。”这样会让人感觉话还没有说完。“V起O来”后面要求有信息量更大的描述性或陈述性成分的存在,并且它和后面的成分在语义上有“有关性”,而且“V起O来”还可以移至句首。例如:

(19)郑忠德干起活来不要命,是员干将。(《1994年报刊精选》)

→干起活来,郑忠德不要命,是员干将。

(20)他们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彩色的头发随风飞舞……(《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走起路来,他们摇摇摆摆,彩色的头发随风飞舞……

(21)她做起事来又细心又快当。(《现代汉语词典》)

→做起事来,她又细心又快当。

上述三个例句中的“V起O来”,都可以将句中的“V起O来”进行变换,移至句首。我们认为在这些句子中的“V起O来”指称性大大增强,可以看作话题。郭锐(1997),指出两种汉语句子指涉类型:过程和非过程,主语/话题位置的典型特征是指称和非过程。上述例句中的“V起O来”都是非过程的、具有强烈指称性,这和话题的语义特征是一致的。虽然从句法位置来看“V起O来”有句首和句中之分,可以位于句首也可以位于句中。当“V起O来”位于句首的时候,显然在句法形式上是符合话题的,是典型的话题结构,但是即使“V起O来”位于句中,也即主语之后,我们仍然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话题,徐烈炯、刘丹青(1998)认为“话题可以出现在小句的多种不同层次上,不一定限于句首”。

从形式上看,陆俭明(1986)提出了划分汉语话题的三条形式标志:

1.非句子的自然重音所在。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句子有话题又有陈述,那么句子的自然重音一定在陈述上,而不是在话题上。

2.能在其后加上“是不是”形成反复问句。即如果一个句子有话题又有陈述,那么在话题与陈述之间一定可以插入“是不是”,使句子变成反复问句。

3.能在其后加上前置连词,使句子成为一个分句。即如果一个句子有话题又有陈述,那么在话题与陈述之间一定可以插入前置连词,使句子变为复句中的一个分句。

用这三条形式标志来检验“V起O来”,我们发现“V起O来”是符合的。首先,“V起O来”不是句子的自然重音。上述例句的重音都在“V起O来”后面的陈述部分。其次,用“是不是”来检验,可以发现上述例句都可以变换为:

(19)'郑忠德干起活来是不是不要命,是员干将?

(20)'他们走起路来是不是摇摇摆摆,彩色的头发随风飞舞……

(21)'她做起事来是不是又细心又快当?

上述几句中“V起O来”格式都位于“是不是”之前。

最后,“V起O来”后可添加前置连词如(21)中的“又……又……”

可见,现代汉语中有一部分“V起O来”符合判断汉语话题的这三条形式标志,其中VO是汉语话题,“起来”是话题标记。

参考文献

房玉清 1992“起来”的分布和语义特征,《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郭 锐 1997过程和非过程—汉语谓词性成分的两种外在时间类型,《中国语文》第3期

贺 阳 2004动趋式“V起来”的语义分化及其句法表现,《语言研究》第3期

江蓝生 2002时间词“时”和“後”的语法化,《中国语文》第4期

——2004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话”的词汇化,《中国语文》第5期

刘月华 1998《趋向补语通释》,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刘月华 1987表示状态意义的“起来”与“下去”之比较,《世界汉语教学》预刊

陆俭明 1986周边性主语句及其他,《中国语文》第3期

宋玉柱 1981说“起来”及与之相关的一种句式,《现代汉语语法论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宋玉柱 1992关于“V起来+VP”结构,《语文月刊》第10期

徐烈炯、刘丹青 1998《话题的结构与功能》,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