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格式”的框框

“格式”的框框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若把某一种体裁文章的写法形成框框,如 “法”炮制,那就不对了。但实际上这些却成了固定的框框。这是要把消息和生动复杂的生活脱离开来,使消息变成一种呆板的 “模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恐怕与提倡写消息要有 “格式”的说法分不开。过去是不会容许出现这样 “俏皮”的句式和写法的。“文无定法”的这个 “法”,倒不是指基本规律和原则,而是指具体的写作方法。

新闻 (消息)是不是要按一定的 “格式”来写呢?我看不需要。

当然写文章,有一定的基本规律可循;一定的体裁也确有自己的特点。但若把某一种体裁文章的写法形成框框,如 “法”炮制,那就不对了。

过去,大凡讲新闻写作知识的书籍和文章,都要反复强调:写消息要有导语、主体、结尾,导语又有什么 “叙述式”、“提问式”、“结论式”;主体又有什么 “按时间顺序”、“按逻辑顺序”等写法;结尾又有什么 “启发式”、“号召式”,等等,真是格式齐全,不厌其详,对于初学者来说,提供参考,也未尝不可。但实际上这些却成了固定的框框。甚至有人竟提出:写消息不能用描写,不能写对话,等等。这是要把消息和生动复杂的生活脱离开来,使消息变成一种呆板的 “模式”。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消息写作中的公式化、概念化十分严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恐怕与提倡写消息要有 “格式”的说法分不开。

其实,在我国新闻史上,有很多精彩的消息根本没有按什么“格式”来写,例如,《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这条消息,夹叙夹议,一气呵成,又如 《刘胡兰就义》,只着重写了烈士就义的一个场面,并且写了对话,哪里有什么导语、主体、结尾那一套呢?最近,有一则新颖的消息,即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讯 《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新版 〈鲁迅全集〉明年出版》。这篇短短五百字左右的消息,有背景材料,有 《鲁迅全集》新版特点的详细介绍,有书籍装帧的简要描述,甚至还写了书价和订购办法。行文之中有 “早就听说”这样过去认为不 “确切”因而不容许的话;在介绍 “布面精装”时,有 “所谓 ‘布’,一律是绸布”这样不落俗套的表达方式;最后是 “问售价将如何?回答是:前者一套六十五元……”而且还解释道:“这是偏高的估价。待出书核算成本后,定价可能还要略低一些。”过去是不会容许出现这样 “俏皮”的句式和写法的。我们从 《参考消息》上可以看到,外电的一些写法往往不拘一格的,有时从记者所见到的一件事或一个人物的具体描写开始,有时把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开门见山地端出来,有时一开头就是几句精辟的警句或者甚至会幽默地开个玩笑。

我想,写消息,只要注意到用事实说话,简明扼要,短小精悍,报道及时这些原则就行了。至于怎么具体地去写,只要能生动恰当地把内容实事求是地表达出来就行,不必强求一律。其实古人早就说过 “文无定法”。这是很有见地的。“文无定法”的这个 “法”,倒不是指基本规律和原则,而是指具体的写作方法。生活本来是复杂多样的,假如企图用一个简单的一成不变的框框去套它,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出千姿百态的生活来的!

发表于 《光明日报通讯》1980年第1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