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轻重音辨义功能的共时考察

轻重音辨义功能的共时考察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的语言从本质上来说是有声语言,以语音作为物质外壳。与正常重音相对,汉语轻声的基本特征是“无调”。这种轻重对立的辨义功能有的只涉及到词义分化,有的还由于词义分化导致了词类范畴的功能转化。有学者认为汉语的重叠形式也是一种词法形式,具有类似于词缀的性质,重叠形式有很多也有类似表达性词缀的功能。

人类的语言从本质上来说是有声语言,以语音作为物质外壳。因此语流的韵律特征必定提供大量的信息,并与句法、语义有着内在的关联。汉语是声调语言,每一个有意义的字都有一个声调控制,“调位”是汉语中最显著、最重要的超音段音位。其他超音段特征比如音长、音强都是支撑着声调的声学参数。与正常重音相对,汉语轻声的基本特征是“无调”。一般来说,语义虚化会伴随相应的语音弱化,这也许是人类自然语言的普遍特征,具有心理现实性。汉语中存在部分轻声现象,义实音重,义虚音轻,韵律上的轻重与语义上的虚实有着某种内在关联,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会产生辨义功能,这正是本专著的主旨。

为此,我们首先必须立足共时平面,对现代汉语轻声现象进行一个综合考察,通过定量、定性的盘点,对汉语轻声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圈定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作为汉语语音和语义、句法的“接口”,汉语轻重音辨义功能的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词义和词性的区别。轻声是现代汉语语音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辨义手段之一,就复合两字组来说,对词义和词性的影响是最为常见的,汉语中相当一部分复合两字组就是通过轻声与对应的非轻声来区别彼此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为此,我们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标注的轻声词为依据进行了穷尽性的搜索,共收集到107对书写形式完全相同的非轻声词与轻声词的对比组。复合两字组都是双音词,在重音模式上,轻声词表现为“重轻”格式,与之相对的非轻声词是“中重”格式。事实证明,这种辨义功能是通过后一音节的轻重对比来实现的。这种轻重对立的辨义功能有的只涉及到词义分化,有的还由于词义分化导致了词类范畴的功能转化。

其二,分列和固化的区别。轻重对立的辨义功能,除了最常见的分化词义和转化功能,另一个就是在语义上区别“分列”(两个概念的组合)和“固化”(一个概念)。这是汉语概念整合的动态表现,具有重要意义。“分列”和“固化”代表了概念整合的两个极端,前者整合度最低,接近自由组合的短语;后者整合度最高,已经固化为复合词。固化词的后一音节轻读,体现了意义高度融合以后整个两字组的韵律模式由“中重”向“重轻”转化,这种辨义功能也是通过后一音节的轻重对比来实现的,因此后一音节轻声是典型的形式标记。

其三,实素和虚素的区别。讨论语素的“实”和“虚”,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传统构词法研究中的“词根”和“词缀”、“复合”和“派生”这些概念。学界多年研究的共识是汉语的构词方式以“复合”为主,印欧语系语言的构词方式以“派生”为主,一种语言的词法、句法具有同一性。“派生”方式需要形式标记来标示,这是印欧语系一些语言选择“派生”的理据;而汉语缺乏此类形式标记,只能通过“词”的语义的不同程度的虚化形式来直接标示不同的“复合”关系。因此,语素的“实”和“虚”,是靠相应的语音上的轻重来体现的,具体表现为义项之间的互补,是个非常有意义的领域,充分体现了人们的认知方式。

此外,与汉语轻重音辨义功能有关的,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这就是汉语的“重叠”现象。在形态语言中,“重叠”是表达语法范畴的手段之一,但重叠现象却在非形态的汉语中表现特别丰富。有学者认为汉语的重叠形式也是一种词法形式,具有类似于词缀的性质,重叠形式有很多也有类似表达性词缀的功能。但我们还是要将词法和句法这两个不同的层次的“重叠”区分开来,事实上在合成词内部语素重叠后一音节往往轻读,而词形重叠绝不轻读,这种辨义功能也是通过后一音节的轻重对比来实现的。

以上就是本专著“上篇”的主要内容,下面分而述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