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交谈与辩论

交谈与辩论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2节 交谈与辩论交谈与辩论,同为双向交流的口才形式,在交谈与辩论过程中,“说”与“听”双重身份都兼而有之的。交谈与辩论,与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会思考,学会用辩证的角度分析问题,但同时也要学会表达。最后,注意交谈的体态、语调。

第2节 交谈与辩论

【导读】

交谈与辩论,同为双向交流的口才形式,在交谈与辩论过程中,“说”与“听”双重身份都兼而有之的。但在心理态势、内容表述、交流形式等方面则有明显的差异。

交谈是交流意见、想法、见解等,气氛比较和谐,不是为了争高下和对错。交谈有利于统一认识,消除个别人的偏见和误解。辩论是要分个是非、高下,气氛不够和谐,多了点从本人最有利角度所发的言论。

很多时候,展开一个话题,是以交谈开始,发展到辩论,后以争论结束。其实每位发言者本意都是好的,但是,人往往受感情和面子影响,某些意见相左时,交谈就发展为辩论,其实辩论不可谓不好,在辩论中往往能得到很好的启发。可是辩论时各方受感情和利益(利益不单指金钱,更有名声、虚荣心等)所诱发,就有可能变为争论。争论有点像争吵,不能用平常心去看待和发言了,到最后的结局就是不欢而散。

有句话:“多点宽容,少点自私,你会活得更快乐。”当辩论演变为争论时,就算结果是自己胜了,胜的只是自己的虚荣心,失去的是更多的朋友。所以,当感觉已经演变为争论时,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停止发言,暂时冷却,给对方多点时间去理解;经过一定的时间思考,得到的就更有可能是辩论所想得到的结果。

交谈与辩论,与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会思考,学会用辩证的角度分析问题,但同时也要学会表达。克服语言上、心理上的障碍,让我们在思维和表达的世界中享受自由。

一、交谈语言艺术

交谈是人际间最直接、最广泛、最简便的言语交往形式。它的特点是:话题灵活,听说兼顾,口语化。

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各种形式的交谈。人们在交谈中可以交流思想、联络感情、互通情报、洽谈事务、切磋技艺、商讨对策等。要想通过交谈达到预期目的,必须做到:

首先,注意对交谈对象的了解(对方的职业或文化水平;对方的性格特点和对自己的看法或态度;对方的处境、心境或思想动向)。

其次,注意交谈的地点和交谈的时机把握。这些影响着交谈对象的心理,是一种“副语言”。

最后,注意交谈的体态、语调。这些表达着丰富的语言信息。避免跷着“二郎腿”,不要斜靠沙发。用亲切委婉的语调说话就给交谈定下和谐的基调。

(一)交谈的形式及要求

交谈有主动交谈和被动交谈,有两人交谈和多人交谈……从应用功能角度可归纳为十种,具体介绍如下:

1.聊天式交谈

聊天式交谈就是以无具体目标追求的闲聊为形式,通过较为轻松的口语交流,最终实现与交流对象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目的,但要避免“自我中心”、“抢夺话题”、“人云亦云”式聊天。

2.迎合式交谈

迎合式交谈指在交谈过程中,其中一方以“迎合”对方作为自己的表述原则。但要避免“有褒有贬”、“迷失目标”、“喧宾夺主”等现象。迎合式交谈不同于人们所说的“拍马屁”,因为当对方损害本方原则立场时,虽然有时不宜正面否定,但可以“沉默”或“岔开话题”委婉地表示自己的态度,而不会以放弃本方原则为代价。

3.求助式交谈

是以一方求得对方帮助为目标进行的交谈。或是向熟人求助,或是向陌生人求助。后者常面临着对方的三重心理阻隔(与己无关,害怕受骗,害怕陷入),就要设法使对方相信你需要帮助,同时说服对方付诸行动,尽量减少对方付出量。

4.求合式交谈

就是使对方成为自己目标追求的合作伙伴的交谈。即要全方位地亮出自己的多方面能力或优势,以满足对方的“求合”标准。要克服三种不良倾向;不要“以势斥人”、“以傲逼人”、“以假诱人”。

5.劝服式交谈

是以劝诱的方式向对方进行说服的交谈。多用于思想教育、司法民事调解等过程。要将对方的观点立场分解为“是”与“非”两部分。要避免“以逼代劝”、“以压代劝”、“以哄代劝”。

6.预设式交谈

说话人借助闲聊之类的语言交流形式,将预先设定的,具有探问性质的话语不露痕迹地插入交流语言之中,在对方不知晓的情况下,从对方的应答交流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要避免“硬性插入”、“追逼插入”、“机械插入”。

7.肯定式交谈

就是说话人以某种带有夸赞性、褒奖性语言,对对方的某种言行表示肯定,以鼓励其有更好的表现的交谈。要避免“不着边际”式、“言过其实”式、“言不由衷”式交谈。

8.否定式交谈

即说话人以某种带有批评性、贬斥性的话语,对对方的某种言行表示否定,以希望其加以改变的交谈。具有一种婉转性,往往先对“事”的性质评价,然后再通过对“人”的某种肯定予以缓冲、缓和,以增强其改变现状的主动性。避免“全盘否定”。

(二)交谈时的语言运用

1.讲究称呼语言

用尊称(有人称、亲属、职业、职务等)和泛称(有通称、姓称等);

寒暄式(问候、攀认、敬慕、体语)。

2.注重介绍语言

自我介绍(繁简适度、把握分寸);

介绍他人(性别、辈分、职务)。

3.掌握电话语言

选择打电话时间(一般吃饭时间,早晨7时以前、晚上10时以后都不宜打电话,除非确有紧急要事)。

控制好起始语(有礼貌,自报姓名、身份,调控语调、语气)。

(三)求职交谈

求职时的交谈是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形象仪表、品质素养、业务能力诸方面的直观性检测。对求职者来说,这是一种被动的交谈,但也可以作一些预测,那就是主试者重点要了解的一般是三方面情况:“一是你对工作的热爱、向往程度;二是你是不是适合做这个工作;三是你是不是有能力做好这个工作。”

求职者要注意答问技巧:听清提问,迅速确定表述的侧重点,从容不迫地作答;珍惜认同点,创造良好气氛;答语真诚而客观,不故作谦虚,也不故意卖弄、夸饰;多从对方的表述中引申作答,而不节外生枝与对方争论;适度赞美对方,表达求职的诚意。

【示例一】

一个人到报社求职交谈

主考人:你从事新闻写作多少年了?

应试者:时间不长,三个月。(1)

主考人:只三个多月?

应试者:是的,您看看我的文章吧。(1)

主考人:(一目十行)写得不怎么样。

应试者:请相信我没借鉴别人的写法,这些都是我经过多次采访写出来的。(2)

主考人:(又拿起来看)嗯,写法是与别人不同。

应试者:谢谢您的鼓励。(3)

主考人:你独立采访,有闯劲,也有创造性。很好。暂时录取,试用3个月。

【评析】

这是求职交谈,应考者亮出自己的能力和优势,以满足对方的“求合式”标准。(1)应试者答语真诚而客观,不故作谦虚,也不故意卖弄、夸饰。(2)听清主试者的意思,确定表述的侧重点。(3)珍视认同点,创造良好气氛。

二、辩论语言艺术

“辩”是辩解、辩驳,即指出对方观点的谬误性;“论”是立论、证明,即确立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辩论就是双方在某一问题上因意见不同而引起的面对面的为自己辩护、反驳别人的一种语言交锋。

辩论有自由辩论和专题辩论。专题辩论是有组织、有程序、有目的的辩论。如决策辩论、外交辩论、法庭辩论、答辩、学术争鸣、辩论比赛等。

辩论可以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进行,而辩论赛必须用口语进行。

(一)辩论的特征及语言技巧

辩论实质上是一场综合素质的较量,集道德涵养、文化积累、知识结构、逻辑思辨、心理素质、语言艺术、整体默契、仪表仪态为一体。它的原则和目的就是击败或批驳另一方,从而树立自己的观点,具有鲜明的特征:观点对立,语言直接交锋,表现出对抗性;阐述合乎逻辑,善于找对方纰漏破绽,表现出严密性;既要论证自己的观点又要应付对方的陷阱,表现出灵活性。因此,赢得辩论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1.控场技巧

调控好友好、和谐、宽松的气氛。要讲道德,目的是为交换意见、交流信息、加强对论题的理解;要有良好心态,少用武断的语言,温和语气胜于雄辩;要讲究风度美,言语风趣,举止大方、文雅。

2.证明技巧

证明自己的主张、观点、立场、态度的正确性,这是获胜的先决条件。论点的包容量要适中,要严密,表达要简明扼要;论据要充分,多用对比,有理论又有事实,旁征博引,有针对性。论证要有逻辑性,辩论阶段以反驳为主。

3.进攻的技巧

抓住对方的论点、论据、论证进行驳斥,强化主动性。可采用的技巧有:先发制人法、窥短击虚法、巧藏问机法、引申归谬法、二难推理法、间接反驳法、戏谑反击法等。

4.防卫技巧

加强自身防卫,不给对方可乘之机;针对对方的进攻做好防御工作。常用技巧有:加固“堡垒”法、模糊回答法、避重就轻法等。

辩论中双方都要始终把握自己的目标,决不退让,退让要么诱敌,要么意味着失败。注意灵巧地运用各种语言技巧以突破对方的最后阵要,逼敌就范。在辩论中,双方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忌“精于论而疏于听”,忌“出口伤人”,忌无益的争辩。

(二)辩论赛的相关介绍

辩论赛是指两支辩论队在事先规定人数、规定程序、规定题目、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并按抽签所选定的各自立场,通过交替发言,论证本方观点、攻击对方观点,最后通过评委打分来决定胜负的一种训练方法。

辩论赛具有集体协同立论的特点,无论是两人、三人还是四人组队,都要求本方内部的密切配合、有机统一。四位辩手的论证各有侧重,基本按照“承、转、合”法。这是1993年复旦大学队夺冠后的经验总结。后又有人总结说:一辩起理论(建构)、二辩承事实(充实)、三辩转反驳(进攻)、四辩合评析(综合)。

1999国际大专辩论赛后,四辩没了,出了个“自由人”。对“自由人”的诠释:“你应是驾驭语言的高手,辩论赛对你而言是一场语言和文字的游戏,你要用机智幽默或形象生动的语言攻击对方,在你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用表演强化你的攻击力……你要让评委和观众对对方的错误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巧妙地转移评委和观众对己方漏洞的注意力;要充分利用规则给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打击对方,把本队引向胜利。”

人们期望着通过规则创造一种新的辩风,也许以后最理想的辩论赛应该是各种不同的辩论模式和不同辩论风格辩手共存的局面。在辩论赛中,胜负不是主要的,辩手们在这个过程中展现的个性和才华才是最重要的。

【示例二】

1999国际大专辩论会舌战精彩辩词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节选)

正方:马来西亚大学——美是客观存在

反方:西安交通大学——美是主观感受

陈瑞华(正方一辩):美是一个事物或行为的物质,它有着三个特性:一是形象性,二是感染性,三是功利性。除此之外,美的三个特性,也独立于人的主观意念之外。美不以欣赏者的个人主观意念而改变。如果说美并没有一个客观标准,我们以个人的主观喜好作为标准的话,那么千百个人就有千百个标准,这和没有标准又有什么分别呢?

樊登(反方一辩):对方同学今天始终强调的是,美需要一种客观的物质基础,这一点和我们根本就不矛盾,有哪一种主观感受能脱离客观的物质基础而存在呢?

我方认为,美是情感的想象活动引起的精神愉悦,它需要感受与存在而会期于心灵,如果美是客观存在,像这张桌子一样的话,那么我们根本就不用“感”,也不用“会”,只要“看”就可以了,这样倒也方便!只不过我们看到的将会是千篇一律的美,因为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只要大家的视力差不多,对美的认识就应该是相同的呀!这样一来,就有一些问题不好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要不断地交流,对于音乐、绘画、美术,包括辩论的感受?为什么人们对于一些问题总是不能达到一种共同的默契呢?这样一来对方就需要解释的是,为什么蒙娜丽莎的微笑,让我们猜测了几个世纪?美从来就不是物质的客观属性,根本没有客观的标准。所以我们才能够见到国旗、国花,觉得它们是最美的;所以我们过三峡时,看到的不是山,而是等待(时间警示)夫婿归来的女子;所以我们见到黄河就能够感受到母亲般的情怀。

【评析】

这个阐述环节,双方都用了证明技巧。就对方观点作“表面认可、实为限制”的承认。正一辩阐述美的三个特性,有条理,反问作结。反方一辩以身边“桌子”为例并延伸到其他事物,旁征博引,运用“排比”,有针对性。

胡渐标(正方自由人):对方辩友所谈的不是美,而是美的感觉。举个例子,我们知道针是尖的,可是针的尖和针刺手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概念。美的感受和美本身截然不同。

【评析】

自由人机智幽默,用针的尖和针刺手的感觉引起人们重视。非常好地完成了“自由人”被赋予的使命。

郑玉佩(正方二辩):请问对方二辩,一个诚实的人所散发出来的内在美,是不是会因为您的主观改变而随意改变呢?

郭宇宽(反方二辩):首先我们说,美和善还不是一个概念,所以对方同学的概念出了一些小小的偏差。而美是我们自己心灵中的感受,这一点的话,是在个人看来有不同的角度。

郑玉佩(正方二辩):请问对方三辩,我美不美?

路一鸣(反方三辩):对方二辩非常美,但这个观点只代表我个人的感受,有没有人认为对方二辩不美呢?如果有人胆敢说对方二辩不美,我们要不要踏上千万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呢?如果美的标准是客观的话,你何必问我美不美,你只要评价、衡量,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一下那个客观的标准,何必问大家你美不美呢?

郭宇宽(反方二辩):一个事物一旦人无法直观感觉,它连美的特性都没有了,这不就说明美不能脱离人的主观感受而存在吗?

【评析】

这个盘问环节,郭宇宽——极富幽默感的辩手,在现场把对方的谬误推到调侃的境地;“最佳辩手”路一鸣,逻辑性超乎常人,非常让人吃惊,他能用自己的话现场把对方的辩误进行逻辑化的归纳,而不仅仅是简单罗列。

郑玉佩(正方二辩):刚才我问对方一辩,美是不是一种可供研究的对象?对方同学已经承认了美是可以研究的,那这不就向我们证明了美是客观的存在吗?若美不是客观的存在,还要研究什么呀?如果对方说美是主观感受的话,那么主观感受是什么呢?就是存在对方主观里面的一种想法。如果对方说美是主观感受,又可以研究的话,那对方是不是要告诉我,他可以研究自己的感受啊?那不叫美学,那可叫心理学啦。对方二辩又说美不等同于善。那我奇怪了,为什么内在美就不能是美呢?善良、诚实所焕发出来的影响力、感受力难道就不能是一种美吗?对方这样子说,是不是要告诉我们外在美才是美,内在美就不是美呢?亚里士多德就告诉我们,善跟美是统一的呀!对方三辩说我美,我要谢谢他。而对方三辩又说,如果现场观众有谁认为我不美的话,那可是要骂人的哟,这倒不必,美丑是主观感受的衡量标准不同,但是并非表示说对方感受到我丑的时候,我的脸就会马上变得面目狰狞。因为我还是我,我还是站在这里,只是鉴赏角度不同而已。

【评析】

这是盘问小结,郑玉佩在前面提问时就巧藏问机,所以小结时分别驳斥对方以论证本方论点,很从容,强化了主动性。

【思考与训练】

1.“多年前的老同学聚会,同学张明与李红热情交谈,而李红却忘记了对方姓名,而此时又不便直问或向其他老同学打听,于是,在热烈的交谈中,李红很自然地对张明说:“以后怎么和您联系?”于是,张明就可能与李红交换名片或互留地址,而张明完全不知道李红已忘记了他的姓名,而李红却得到了需要的信息。

请分析李红采用的交谈方法。

2.请用有说服力的语言反驳下列错误说法。

有个乘客在车上打碎了玻璃,乘务员找到了他,说:“你损坏了人民的财产,请你照价赔偿!”乘客说:“人民的财产?我是人民的一员,人民财产也有我的一份,我不赔,我的那一份不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