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演讲与辩论最好离“表演”远点

演讲与辩论最好离“表演”远点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看得多了,未免留下这样一种印象,就是其中的“表演”成分太浓了。不只是演讲赛或者辩论赛,类似这样的“表演”还存在于很多场合。各种有助于提升我们口头表达能力,激发我们个性思维的比赛多起来了,我们要更多地还原这类比赛的本质意义,而不应让它仅仅成为一种表演的维系荣誉的工具。

12.演讲与辩论最好离“表演”远点

电视台录制了一场电视辩论赛,不久将安排播出。笔者对这一档节目心怀期待,因为笔者始终觉得思维激荡的辩论是个好东西。

辩论古已有之。人类历史上最值得怀念的“好辩”时代,如古希腊雅典时期,又如我国春秋战国时代,恰是东西方文明留给人类丰厚遗产的伟大时代。那些口若悬河的雄辩家们,凭一张嘴在历史深处慷慨激昂纵横驰骋,如今已渐成了一种杳不可寻的文化物种。

其实,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十分重要,而辩论、演讲等无疑是训练口才的有效方式。笔者承认自己是个口拙的人,正因为如此,对那些口齿伶俐的人,笔者从来就是油生羡慕。西方一些国家尤其重视对一个人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大大小小的演讲、辩论活动几乎贯穿了一个人的成长全过程。也许是得益于这样的文化传统与教育传统,我们从电视镜头里看到,他们无论是就职还是竞聘或是在其他公共场合,面对麦克风时总是能够滔滔不绝,很少见到我们熟悉的那种离不开讲稿的情况。

相比之下,我们在这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当然,我们也有着各种各样的演讲赛与辩论赛,尤其是在高校进行的大专电视辩论赛就名噪一时。笔者曾经追看了很多回,一度为选手缜密的推理、广博的知识以及快速的语言反击能力而折服。但看得多了,未免留下这样一种印象,就是其中的“表演”成分太浓了。很多环节都是事先设计好的,辩论场上你来我往看似热闹,但少有真正的短兵相接,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缺少临场发挥,使这种看似精巧的比赛显得不那么真实。

据说,某决赛录制现场甚至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导演发现一位选手的辩词没有录全,这位选手竟然流利地把辩词又原封不动地复述了一遍!这种情况下,所谓演讲往往成了对讲稿的背诵,更多心思花在了语气、动作、姿态的搭配上,而辩论也往往只有“辩”没有“论”,少见智慧的灵光一闪。显然,这是一种与现实生活割裂的专用演讲或者辩论语言,对提升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并无多少实质性的帮助。

不只是演讲赛或者辩论赛,类似这样的“表演”还存在于很多场合。笔者曾在一台电视晚会里看到,大长今扮演者李英爱为某山区小学捐款,该小学派出一位学生代表上台向李英爱表示感谢,他结结巴巴地好不容易才将一大段调子很高、明显是校方授意并精心准备的台词背完——如果让他按自己的语言说几句心里话,应该不至于如此紧张吧?其实,就算讲得不好,哪怕出错,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会说话,学会在没有讲稿的情况下好好说话很重要。各种有助于提升我们口头表达能力,激发我们个性思维的比赛多起来了,我们要更多地还原这类比赛的本质意义,而不应让它仅仅成为一种表演的维系荣誉的工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