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效与隐忧并存

成效与隐忧并存

时间:2022-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5年访美期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参众两院发表演讲前,曾向二战中牺牲的美国士兵鞠躬,这一举动成为日美和解的象征。此次日美时隔七年最终敲定广岛之行,美国驻日大使卡罗琳·肯尼迪功不可没。2013年出任驻日大使后,每年出席广岛、长崎举行的纪念仪式成为卡罗琳的惯例。
成效与隐忧并存_古巴慢改革 香港凤凰周刊2016年第16期

此次发布消息距离奥巴马启程仅剩下两周,时机极为“周到”。有分析认为,这是美国担心过早发布可能招致中韩等国的过度反应——两个国家一直对日本邀请各国政要访问广岛耿耿于怀,认为这一举动是为了渲染日本的“受害者”的身份却没有看到曾加害于亚洲各国的事实。

特约撰稿/ 邱林(发自东京)

2016年5月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日本广岛和平纪念公园敬献花圈。这是1945年8月6日美军向广岛投下原子弹71年来,美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在核爆炸地现场表达纪念。

当地时间5月27日下午四时许,随着座机在日本广岛降落,奥巴马成为1945年美国在此地投下原子弹后,首位访问这座城市的在任美国总统。数百位当地民众在广岛和平公园入口处的和平大道两侧等候着他的到来,这当中既有原子弹幸存者、学生,还有僧侣以及普通职员。

奥巴马先去参观了广岛和平纪念馆,然后向核爆遇难者慰灵碑敬献花圈,并发表了时长几分钟的短暂演讲。在讲话的最后,他呼吁创造“一个未来,让广岛和长崎不再作为原子战争的发端被人铭记,而是作为我们自己道德觉醒的开始”。

此前,这位美国总统已明确表示,他不会为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的决定道歉,希望这次访问能够推动其遏制全球核武器储备的努力。

71年前,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掷了原子弹,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原子弹用于实战。而今,这两个曾在太平洋战场上殊死搏斗的国家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同盟关系,但原子弹问题仍是两国之间跨不过去的坎儿。

日方的普遍看法是,无论何种理由,美国都不能将核武器用于杀戮手无寸铁的十几万平民;在美国,另一种想法却根深蒂固——对广岛和长崎的轰炸让战争早日结束,挽救了包括美国士兵在内受害国家民众的生命。

不过,这并不妨碍日美高层愿意“跨过这道坎儿”的诚意。2015年访美期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参众两院发表演讲前,曾向二战中牺牲的美国士兵鞠躬,这一举动成为日美和解的象征。此次奥巴马的广岛之行更标志着两国在这个过程中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大步。双方期待,此次访问能够重新推动已陷入停滞的全球核裁军进程,同时向外展示日美同盟关系翻开新的一页。

卡罗琳的助攻与时机的考量

奥巴马访问广岛的愿望由来已久。早在2009年11月,上任伊始的奥巴马第一次访问日本时便称,“有关广岛和长崎的记忆,世界人民铭记在心,如果有机会能在我总统任期内的某个时刻访问这两座城市,我会感到很荣幸。”由于这句话,之后奥巴马三次去日本,广岛和长崎之行都成为媒体必提及的问题。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奥巴马一直未能成行。

对奥巴马来说,决定一次访问安排是非常复杂的事。美国《纽约时报》指出,政敌常常无中生有地指责他在上任的第一年里,对世界各国首都进行了一次“道歉之旅”。因此,任何事情,即便只是略微提及赎罪,都会助长那些批评。

对于日方来说同样如此。据英国《金融时报》早些时候披露,日方原计划2015年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珍珠港,让奥巴马访问广岛,最终成为泡影。而在2015年4月27日于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审议大会上,日本政府坚持提出,希望全球各国领导人访问广岛和长崎(其中自然包括奥巴马),但这一提议最终被删除。

此次日美时隔七年最终敲定广岛之行,美国驻日大使卡罗琳·肯尼迪功不可没。卡罗琳一直极力推动美国政要去两个人类史上唯一受到核攻击的城市,其殚心竭虑与家庭背景和个人的日本情愫有很大关系。

卡罗琳的父亲、美国前总统约翰·F·肯尼迪在古巴导弹危机中让人类避免再次遭受核战争的危害。被暗杀前,他曾在美利坚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了被铭刻在冷战历史上的演讲:“人类不应该走向共同毁灭,而应该为和平持续努力。”1978年,当时还是大学生的卡罗琳和叔父、民主党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第一次来到日本,并参观了广岛——这个曾经被核武器毁灭的城市的惨状给她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2013年出任驻日大使后,每年出席广岛、长崎举行的纪念仪式成为卡罗琳的惯例。据称,广岛市市长松井一实和长崎市市长田上富久还曾与卡罗琳会面,递交文件希望奥巴马访问核爆地。今年3月她返回美国后,甚至亲自安排美国国务卿克里4月访问广岛的事宜——这是当时美国访问广岛级别最高的现任官员。克里当时恰好去日本广岛参加G7集团外长会议,目的是为5月举行的首脑会议做准备。“所有人都该去一次广岛,我的意思真的是指每一个人,”克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称这次访问“很震撼”,也“很让人揪心”。

同一时期,奥巴马也在卡罗琳的鼓动之下开始研究广岛之行的可行性。美国国内舆论对克里之行并没有出现太多反对声音,《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主流媒体还发表了“要求总统访问广岛”的社论——这正是奥巴马希望看到的。克里回国之后,奥巴马与其协商,认为广岛之行在倡导无核世界、表达对遇难民众的哀悼以及促进日美同盟等三个方面都具有推动作用,于是做出最终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布消息距离奥巴马启程仅剩下两周,时机极为“周到”。有分析认为,这是美国担心过早发布可能招致中韩等国的过度反应——两个国家一直对日本邀请各国政要访问广岛耿耿于怀,认为这一举动混淆视听:渲染日本的“受害者”的身份却没有看到曾加害于亚洲各国的事实。

5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重申,要以史为鉴,避免战争悲剧重演,切实维护战后建立起的国际秩序。同时他也表示,日本无辜平民在核打击下遭受的伤痛是值得同情的。这被外界视作要求安倍政府不要强调受害者立场的牵制性发言。

韩国政府则持静观其变的态度。韩国外交部官员回应说:“美方解释说,访问也有哀悼包括韩国核爆受害者在内的死难者的意味。我们的理解是基于奥巴马总统希望通过无核武世界来实现和平的信念。”

“在一些日本民众看来,奥巴马去广岛的行动实际上就相当于道歉,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心理。”横滨国立大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刘庆彬向《凤凰周刊》解释说,“战后的战争责任问题在日本一直是说不清的话题。美国的原子弹令自己的国土受袭,而让很多日本人拥有强烈的受害者心理。现在以安倍为代表的战后世代,很巧妙地利用这个问题,进一步宣扬自己不是加害者、而是受害者的身份认同。”

在他看来,促成奥巴马访问广岛的还有双方(尤其是日本)社会产生的变化,于是双方才有人因势去推动这种所谓的和解。“经过了奥巴马的八年执政,以及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压力,日美双方经过不断的切磋、合作,日本社会也在一系列的舆论影响下产生了更倾向于同盟国美国的心理。”

政治遗产与不提道歉

1945年8月,美国陆军航空队B-29轰炸机在广岛和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共造成20多万民众丧生。一直以来,日本原子弹受害者团体寻求美国领导人访问广岛并表示忏悔——但对美国政府而言,这么做将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

对于很多曾经参与二战的美国老兵而言,总统如果访问广岛并向日本道歉无异于否认历史,是对他们名誉的玷污,再说如果不是日本先偷袭珍珠港,美国也不会飞到日本本土上空投掷原子弹。很多美国民众也坚定认为当初扔原子弹是正义的,它迫使日本投降,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这样的观点一直支配着舆论,以至于对原子弹轰炸的讨论本身已成为美国社会的禁忌。一个很典型的事例是,1995年,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馆准备向世人展现广岛原子弹爆炸后的受害情况,但这一计划受到退役军人团体的强烈反对。最终计划被迫取消,当时的博物馆馆长也因此辞职。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民众的意识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根据美方的调查,1945年,85%的美国人认为用原子弹轰炸日本是正当的,这个数字如今已减少到56%,认同者主要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关注原子弹带来的危害——这种变化无疑为奥巴马的“无核理念”提供了舆论基础和前提条件。

2009年4月,奥巴马访问捷克时,在两万多名听众面前发表了著名的“布拉格演讲”:美国作为唯一使用过核武器的核大国,有道德上的责任,美国将为实现无核化的世界做出努力。奥巴马也由此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七年过去了,尽管伊朗核问题达成了协议,让伊朗拥有核能力的时间往后推迟了十年,他的减核运动的效果可谓乏善可陈。

由于乌克兰问题,拥有世界上九成以上核弹头的美俄两国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双方的核裁军谈判也因此中断。190多个国家参与的NPT谈判停滞不前,单方面宣布退出NPT的朝鲜更是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在核试验上一意孤行。

在任期即将结束之际,奥巴马迫切需要借助广岛之行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为自己的总统任期画上并不完美的句号。作为他的政治遗产,广岛之行更像是一场日美联合宣扬无核理念和炫耀同盟关系紧密的政治秀。

另一方面,与七年前相比,日方的立场也经历了大转弯。2011年,维基解密公布了一份2009年发出的国务院电报。当时日本外务省外务次官薮中三十二对美国驻日大使说,“倡导无核化的奥巴马访问广岛时机尚早,因为这么做很有可能助长反核团体的势力,日美两国须共同抑制这类团体对无核化的期待。”

这份言论泄露后在日本引起很大争议,也反映了日本在废除核武器问题上的复杂立场。作为唯一一个核武器受害国,日本同时也是美国核保护伞的受益者。日本很多地方政府都标榜自己的反核立场,遭遇过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以及福岛核泄漏的民众更是谈核色变。

但是,随着近年来朝鲜多次进行核试验,日本开始切实意识到自己面临着来自邻国的“核威胁”。同时,日本也希望利用核武器受害国的地位,在核裁军、核不扩散等方面在国际上发挥主导作用——这也是此次日本答应奥巴马广岛之行的重要原因。

不过,这样的逻辑本身也带有矛盾。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日本问题学者梁云祥在接受《凤凰周刊》采访时表示,“如果日本主张无核世界并借此向朝鲜施压,那么朝鲜反而会让美国先践行无核世界。”

有意思的是,这次消息发布之后,日本政府竭力体现出一种姿态,就是希望让舆论看到奥巴马广岛之行是美国政府自己的决定,自己没有积极去交涉——这样它可以免于为何没有要求美国道歉的指责,而如果它这么做,奥巴马很可能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考虑到这层敏感因素,日美双方都开诚布公地表示访问不会带有任何道歉的成分。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记者招待会上回应称,“比起道歉,让人类不再使用可能造成惨祸的核武器、努力创造一个无核的和平世界更重要。”

而在日本共同社5月22日发布的对广岛、长崎115名核爆受害者进行的民调中,对于涉及投放原子弹的是非曲直进行的道歉,78.3%的受访者回答“不要求”,仅有15.7%的受访者回答“要求”。

和事先预计的一样,奥巴马在广岛的短暂讲话中也没有体现出道歉的内容。他在访日前接受日本NHK电视台的独家专访时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对美国投下原子弹进行道歉:“人们不应该忘记领导人是在战争时期做出这个决定的,而提问和研究是历史学家的工作。我在总统这个位置七年半,深知作为一国领导人做决定是何等艰难,尤其是战争期间。”

打开道歉的“潘多拉盒子”?

7月日本将迎来参议院选举,对安倍政权来说,奥巴马广岛之行无疑将成为其重要政绩,但同时也给安倍打开道歉的“潘多拉盒子”。

今年是日本突袭珍珠港75周年,年末美国也将在当地举行纪念仪式。广岛之行消息发布之后,不少人都呼吁作为答礼,安倍也应该趁此机会去太平洋战争的起点——珍珠港进行悼念,以完成日美和解的“大结局”。日本著名外交官冈本行夫表示,日本现在应该有勇气去面对这个问题。

除了珍珠港,在这场议论中,“巴丹死亡行军”这个关键词也多次被日美媒体所提及。1942年在菲律宾的巴丹半岛上,8万名美国和菲律宾战俘被强行押解到160公里外的战俘营, 15000多名士兵死于这场暴行。美国副国务卿拉塞尔访问广岛时曾指,除了日本人,还需要悼念的是那些因为战争失去生命的亚洲人民以及美国战俘。美国退役军人团体也于今年4月致信奥巴马:“在日本真正表达对死去战俘的追悼之前,总统不宜访问广岛”。言下之意就是,日本对巴丹死亡行军的道歉是先决条件。

不仅如此,一些分析人士还建议安倍访问南京,以实现中日之间的真正和解。早在2005年就建议日美首脑在广岛和珍珠港“互相献花”的日本记者松尾文夫称,作为日美悼念战争受害者的延长,安倍可以考虑访问南京,以此为契机推进尚未完成的东亚和解。冈本行夫则认为,如果时机成熟,安倍可以考虑在北京和首尔举行与在美国议会时一样的演讲。

奥巴马的广岛之行让安倍面临越来越多的类似的声音,这不能不让他感到尴尬——需要向诸多饱受日本伤害的国家进行道歉,这对于保守色彩浓厚的他而言并非易事。“安倍绝对不会访问南京,毕竟在历史问题上,中日两国无法达成共识,更不用说处于保守立场的安倍阵营。日美关系有现实利益,虽然70年前的战争无法一笔勾销,但是完全可以和解。”梁云祥说。

不过,日美关系本身也并非坚不可摧。在奥巴马启程之前,驻日美军军属涉嫌杀害冲绳当地的年轻女子,这给日美首脑会谈蒙上了阴影。冲绳民众决定在6月中旬举行大规模抗议,要求日美政府迁走军事基地。比起宣扬无核理念和同盟关系,冲绳基地将成为日美之间更为迫切而棘手的问题。

“奥巴马此行毫无疑问是日本外交的重大胜利,但类似冲绳这样的问题,同样会令安倍政权左右为难。”刘庆彬说:“在想向美国施加压力的同时,又怕煽动左翼的民粹情绪,而所谓的中国威胁和美军威胁哪一个是更为现实的威胁,是未来日本政府面临的深刻问题。”凤凰标志2.tif

□  编辑  漆菲  □  制图  美编  虎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