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结论与成效

结论与成效

时间:2023-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时最少的组为“先锋组”,每组投入最多的为“神投手”。3分钟内掷入10个小沙包,每个小组都能完成。不过想要拿到“先锋组”和“神投手”就要求每个小组和队员更加努力地去争取。学生有自己玩的规则,大家都能很好地遵守,甚至并不需要裁判,如果能引入到综合活动设计中,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然后换第二人换上刺猬服跑出,轮流往返,依次进行,在规定的时间里,“果实”最多的小组获胜。

三、结论与成效

1.小学体育“综合活动”内容开发与设计的方法

(1)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获得成功,会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成功不用努力就能实现的话,就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会使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同时失去继续追求学习的欲望。

案例一:趣味障碍跑

练习方法: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组第一位队员绕过每个障碍,达到投掷点将小沙包掷入小筐内,然后直线跑返回与下一位队员击掌接力,依此类推,每组在3分钟内掷入10个沙包为完成任务。

练习规则:每人只能投掷一次,返回时必须击掌才能出发。用时最少的组为“先锋组”,每组投入最多的为“神投手”。

练习队形:

img30

从案例一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获得成功感的同时,还让他们体会到更强的竞争。3分钟内掷入10个小沙包,每个小组都能完成。不过想要拿到“先锋组”和“神投手”就要求每个小组和队员更加努力地去争取。因此,在教学中除设计合适的难度以外,还要引入竞争机制,小组内既有合作性的练习,又有竞争性的竞赛。这样才能使学生继续追求更大的成功,努力地学习。

(2)对传统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有效的改造,优化教学内容

在小学体育教学与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很多时候仍然摆脱不了竞技运动的项目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弊端,教学方法也同样采用竞技运动的教学方法。如何使竞技运动中的某些内容为我们体育教学服务,就需要对竞技运动内容进行适当的改造,避免竞技运动单纯追求运动成绩的弊端,挖掘竞技运动对人的激励作用,只保留使学生能“玩”起来的简单规则;去掉不适合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生无兴趣的重复、复杂、陈旧的内容;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降低运动难度、动作难度,不苛求动作的细节。

案例二:“你传我跑”

练习方法:

①两组跑的接力赛,两组传物接力赛。

②分两大组,每大组分两小队,一队跑的接力,一队传的接力,以跑接力为准,跑完两队俱停,计算另一队传物数量,然后两队换方式比赛,再计数,以两队大小决定胜负,两组应有两个胜出队。

练习队形:

img31

通过上面的案例设计,教师把枯燥的接力跑结合传物接力进行设计,设计成简单易行的练习内容,让组间进行合作,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掌握了如何进行往返接力跑的方法。

(3)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精选教学内容

学习的内容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就越是容易接受。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有着大量的体育素材可以供教学选取,例如我们经常可以在操场上看到学生在玩一些自编的游戏,女生的跳橡皮筋、造房子、跳格子、跳楼梯,男生的奔跑追逐、扮演小动物、背人等。学生有自己玩的规则,大家都能很好地遵守,甚至并不需要裁判,如果能引入到综合活动设计中,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案例三:小刺猬运果实

练习方法:

全班同学自由分成四组,每组5人,每组第一个人穿好刺猬服,教师统一法令后,做一个前滚翻,再爬到场地中间,用各种滚动的方法把场地上的“果实”尽可能多地粘在身上爬回。然后换第二人换上刺猬服跑出,轮流往返,依次进行,在规定的时间里,“果实”最多的小组获胜。

练习规则:

①在粘“果实”时不能用手帮助拿。

②用各种滚动的方法粘。

③规定时间到就停,粘在身上的“果实”数算入成绩,掉在地上的不算。

④中途掉落不可捡。

练习队形:

img32

从上面的案例设计中,教师抓住小学生对小动物喜爱的心理,通过让学生扮演小刺猬,模仿小刺猬爬行、滚翻、各种滚动来达到教学目标,有效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内容设计,在课堂上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4)利用好民间传统项目,充实教学内容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也是重要的体育教学内容,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对一些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就可以直接引入运用,如拍毽子、踢毽子、抖空竹、滚铁环等;把这些教学内容引进到综合活动中,不仅有利于民族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还可以结合农民生产劳动进行内容设计(如“春播秋收”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农民伯伯的丰收要靠辛勤的劳动,将时代文化注入民族、民间元素后再回归社会。例如,市级展示课“抖空竹”一课的综合活动设计,教师把民间传统项目“抖空竹”作为主教材,再利用抖空竹器材作为“春播秋收”的综合活动设计(见下图)。

img33

“春播秋收”综合活动设计

(5)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丰富教学内容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常常抱怨学校的器材过于单一或太少,不能满足日常的教学需求。那么要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势必要对单一的器材进行充分利用,发挥一物多用的功能。根据器材特点开发其多种功能和用途,是解决器材品种少的好办法。如:呼啦圈——可以用来转和跳,也可以用作投射门,还可以用作钻越障碍等;跳绳——可以做传接物,定点跳绳,二人三足跑等;海绵垫——可以用作爬行、滚翻、障碍物,制作成小山洞等,根据器材的多种用途设计出适宜的综合活动内容,发挥体育器材的最大利用率。

(6)制作简易器材,开发体育设施资源

在综合活动内容设计中,我们要运用到一定的器材,但是每样器材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要想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就要对教学内容中的器材进行创新。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精彩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利用空的饮料瓶、易拉罐、塑料袋、羽毛球筒、旧报纸等易于收集的日常生活用品来创编的。在市级评比一等奖展示课中,我们看到一位教师利用一个自制的梯子来设计综合活动,为教学内容增添了许多趣味性(见下图)。因此,制作这些简易安全、实用的器材资源,可以丰富综合活动内容。

img34

“救援行动”综合活动设计

(7)从学生的反馈中获得材料来源,整合教学内容

以往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强调统一和服从,重视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中的权威,忽视学生的喜好、兴趣对教学内容的意义和价值,使体育教学内容的程式化、成人化的倾向极为严重。因此,我们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强化和整合不能仅从理念上去规定,不能太杂,既要适合各级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和现实的物质条件,又要考虑到内容的精简与多样性的统一,考虑到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另外,我们还必须注意的是内容的精练和多样,在不同年龄阶段和学段的教学内容设计中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

2.小学体育“综合活动”内容设计思路研究

为了使本课题更具科学性,我们从日常的教学实践和观摩活动中总结和积累经验,我们发现一些好的课例都是以课程标准和“健身育人”理念为指导思想,并且与主题教学内容的联系、衔接紧密,对于场地布置和器材的运用也很合理,符合学生的运动技能习得和身体的全面发展要求。在综合活动设计过程中,我们首先经过教研组的研究、讨论,对内容设计进行分析,通过教学实践来发现设计中的不足,再对综合活动内容加以改进、优化,使之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练习要求,通过不断的探索,我们设计出综合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见下图)。

img35

“综合活动”内容设计思路图

其实,一个好的环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场地器材、主题内容、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等因素,并要通过教学实践加以检验,进行反复的雕琢才能取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小学体育“综合活动”内容开发与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1)体育教学内容素材量过大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体育运动素材数量也大大的增加,致使其内在的逻辑性差,对体育教学内容的筛选缺乏科学的标准,加之一些体育工作者对课程理念的曲解,使得学生对大多数运动项目的学习都停留在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基本上没有时间进行巩固与内化。因此,大量的教学内容就只能蜻蜓点水式地简单学一下,结果学的内容很多,真正学得好的却很少。学生不是把体育项目学多了、学好了、学腻了,而是学得太少、太肤浅而学厌了,不能很好地体验体育学科的魅力。

(2)综合活动内容与主题教学内容衔接不流畅

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现代课堂教学的热点话题。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好课堂里的每一分钟,成为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问题。体育教师们应该很清楚,一堂课练一项技术动作势必会打击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有时候仅仅靠十几分钟来掌握一项技术动作又有难度,那么想要学生在35分钟里面既掌握技术动作,又能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使每个教学内容衔接流畅,促使主题教学内容通过延伸性学习来达到教学目标。

(3)场地、器材规划不合理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对日常的教学设计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对其中的一些研讨课,从设计初进行案例跟踪研究,发现场地与器材的合理运用对这节课是否有效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器材使用不得当,学生在练习中技能很难掌握。场地的布置不合理,更不利于教师的教学组织和队伍的调动。

(4)教学内容设计存在安全隐患

安全教育是当今教育一直强调的话题,尤其是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因此,我们教师就更有义务设计出一些安全、健康的学习内容。在主题教学内容设计上,教师们都会精心设计,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而在综合活动设计中却容易忽视一些安全隐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