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元文化学校情境中教师的跨文化适应及其...

多元文化学校情境中教师的跨文化适应及其...

时间:2022-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文借助教育人类学中跨文化教师的类型划分,结合实地研究发现,将教师的跨文化适应状态分为“内部—局内人”“外部—局内人”和“外部—局外人”三种类型。在多元文化学校情境中,“局内人”的文化身份对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教师成为学生文化背景的“局内人”,对学生的处境“感同身受”,关心学生的生活境遇和前途命运,是教师有效参与课程变革的关键。
多元文化学校情境中教师跨文化适应及其..._云南省第十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获奖成果简介

王艳玲

论文发表于CSSCI期刊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球教育展望》2014年第4期,总字数1.6万字。

教师个体的文化特征如何影响其教学行为?已有研究文献主要关注的是宏观的社会文化和制度文化(如应试文化)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但较少关注教师个体的文化适应、文化身份与其教学行为的关系。本论文立足于长期的田野研究,从微观的视角来研究文化与教学的关系问题。作者在云南省某县民族中学开展长期的田野研究,从进入研究现场到本文成文,历时3年。论文从一个非常微观的角度探讨文化因素对课程改革的影响,它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中教师的跨文化适应对其课程实施(教学)有何影响?论文借助教育人类学中跨文化教师的类型划分,结合实地研究发现,将教师的跨文化适应状态分为“内部—局内人”“外部—局内人”和“外部—局外人”三种类型。研究发现,作为“外部—局外人”的教师在课程实施上采取“忠实执行”取向,即将教学理解为忠实传递既定教学内容、执行预订教学程序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会努力排除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干扰因素,以保证知识传递的高效率,而较少考虑学生多样性的文化背景。而作为“内部—局内人”的教师则往往基于对学生的“同情性理解”,开展有益的课程资源开发。这类教师要么自身是少数民族,要么是本地人,或者二者兼有之,他们对自身民族身份赋予自己的独特经历有着深刻的体验,从而对与自己相同族群以及同一境遇族群(例如,同为经济、教育发展滞后的少数民族)的学生抱有“同情性理解”,并且常常会对这些学生给予特别关注,他们采取的方式是在自身教学过程中有意为少数民族学生“创造”课堂表现的机会(即“文化附加”)。第三种是“外部—局内人”,这些教师来自外地,但对当地教育发展和民族文化具有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他们积极适应当地文化,努力改变课堂教学,他们对少数民族学生抱以一种“迫切希望其改变”“努力帮助其改变”的心态,在教学中,他们往往会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以及教学所能使用的资源来灵活地为学生创造教育经验,促使学生广泛参与(即“课程创生”)。

上述研究发现对课程改革的启发是:(1)教师对“我是谁”“我属于哪一个文化群体”的个体身份认同,以一种非常微妙的方式在深刻地影响其课程实施行为。(2)在多元文化学校情境中,“局内人”的文化身份对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教师成为学生文化背景的“局内人”,对学生的处境“感同身受”,关心学生的生活境遇和前途命运,是教师有效参与课程变革的关键。(3)要培训教师、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关键是要改变教师看待学生、看待教育的视角,使教师成为学生文化背景的“局内人”。

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交代本研究之所以从这个角度进行讨论的理论背景、研究过程、研究场地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分别阐述田野调查点中教师的三种跨文化适应类型与其教学行为(课程实施)的关系。最后阐发本研究对课程改革和教师培训的启发。

本文选取云南一所典型的县级民族高中作为田野研究场地,走进教师的生活和工作,重点探讨学校中的教师是否经历了不同的跨文化适应过程,以及这种跨文化适应是否对其教学行为有影响,从而获得对“文化如何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这一宏大问题的深层次洞察。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的一篇研究民族地区教师文化适应与其教学行为关系的论文,对于课程教学研究、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论文在研究结论部分所提出的教师培训必须关注教师个体文化身份,教师培训必须要改变教师看待学生、看待教育的视角,使教师成为学生文化背景的“局内人”等结论,对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培训具有参考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